第二十一章 亲迎良臣(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飞虎看武王把军队撤回,不由惊讶:“陛下,既已大败韩荣,何不守住汜水关?此关为西岐与大商的一道天然屏障,如此良机,轻易放弃,未为可惜。”
伯邑考摇了摇头:“将军,汜水关虽阻我东入朝歌,然此关离界牌关不过八十余里,朕这回是孤军深入,不敢久留,这便回歧山去,日后整军备马,自有攻下汜水关的一天。到时,将军亦要为西岐出力呢。”
黄飞虎这才明白,武王竟是专为营救自己而来,一时感动得讷讷说不出话来。伯邑考知他心意,只微笑地握了他的手:“黄将军来归,为我西岐增一猛将。何况令尊黄老将军,并令弟兄,都是一方虎将,得些无价宝,姬发怎能不走一趟?”
黄飞虎心下感动,便连那老将军黄滚,也不由暗暗点头,对祖孙三代西归,这时竟也有了些微的归属之感。
一行人出了汜水关,仍往西行。至金鸡岭,便是西岐地界了。这一路虽有高山崎岖之路,险水茂林之途,却谁也不曾叫苦。
知道自己身至西岐,不再为商军追杀,倒把心放宽了,细细看青山绿水,山风吹来,倒也颇觉清,把一路来的紧张感驱得无影无中踪。众人看武王虽是儒雅书生,却与众人一齐行止,优雅温和处,更令人熨贴心肺。
过了首阳山、桃花岭,非止一日,便到了西岐。只见一众官员已在城外列队相候,左列文臣,宽袍广袖;右驻武将,盔甲鲜明。见武王及黄氏众将到,急忙迎了上来。为首一人,皓首白眉,却精神矍烁,正是姜尚姜子牙。
黄飞虎与姜子牙在朝歌本是同殿为臣,此刻相见,不免互道别情。
伯邑考登了御驾,一行人便护拥着往王宫而去。
黄飞虎被武王邀上车驾,一路上看西岐景致,山川秀丽,风土淳厚,与朝歌的浮华大不相同。道旁建筑虽不甚精美,但路上行人都喜笑颜开。及至见了武王车驾,都肃立道旁,有的则对着武王谟拜,武王微笑而对。
不一刻,便到了显庆殿,姬旦迎出。伯邑考也不换冠戴,仍是一袭银甲升殿。文武大臣在两旁侍立,黄飞虎一众倒身下拜。
伯邑考温言虚扶:“将军请起。”又转头问姬旦:“昔日黄将军在商时,官居何位?”其实伯邑考在朝歌,与黄飞虎也有往来,岂有不知之理。这一问一是为身份不一样,姬发却不曾去过朝歌;二是为了说与众臣听,也使封王有个由头。
姬旦回奏:“官拜镇国武成王。”
伯邑考故意沉吟:“既如此,孤只改一字,便封开国武成王。散爱卿,择吉日动工,与黄将军建造王府。”又对黄氏家将进行了封赏,皆比照在商时的职衔。

黄飞虎谢恩。武王设宴。
席间武王问起黄飞虎反商原由,黄飞虎知他有意说与大臣们听,于是虎目含泪,备述详情:“帝辛荒淫无道,镇日里只宠那费仲、尤浑,远忠良,亲小人,贪美色。如今专宠胡喜妹,不以社稷为重。忠良人人自危,一日里连杀三位重臣,全无忌禅。”
散宜生插口:“听说商容首相也惨死了,是么?”
“正是。不仅是商首相,便连杜太师也是同一日赐死的。梅伯为人耿直,直言上谏,却不料炮烙而亡。如今也只得闻太师征北海未归,又战功卓著,动他不得。王叔比干,身居亚相,为人清廉,也抓不得他错处。其余……唉!今春鹿台建成,帝辛大宴群臣,听了杨妃进言,下旨令我夫人进宫赏玩半日。只当是君恩深重,哪知却是大祸临头。苏王后得知杨妃阴谋,早一步提醒了我妹子西宫贵妃,我妹子便将我夫人接进寿仙宫。谁知胡喜妹竟提议摘星楼赏月夜宴,苏王后病体初愈,不耐久寒,先自告退。哪知胡喜妹与杨妃两个,竟设计污陷我夫人。我夫人自嫁与黄家,贞洁贤淑,为全名节,坠楼而亡。我妹子心痛嫂子身故,起身理论,竟亦被帝辛甩出栏外。可怜我妻我妹,双双喂于群蛇之口,连全尸都未曾剩下。”话语未落,那边黄天祥早已泪落腮边。
姬旦叹息:“以前只是听得逃难来的百姓说起苛政猛于虎,却不料连忠臣家眷也要受此凌辱。看来,成汤的气数是尽了。”
姜子牙也叹息:“若非如此,子牙怎会离开朝歌,归隐泉林?黄将军投西岐,乃是明智之举。武王陛下天纵英才,又仁厚爱民,有成汤之风。”
黄飞虎点头称是:“自进西岐城,看百姓对殿下的敬仰出自肺腑,与朝歌何啻天壤之别。”
伯邑考微笑:“孤听闻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就像一艘大船,百姓就是汪洋大水,再美丽的大船,也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时也能将船弄翻。莫看百姓势单力薄,然集结起来的力量却大得可以颠覆整个王朝。故为天子者,理该勤政爱民,方能雄霸天下。”
姬旦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低吟了两遍,两眼放光:“兄长说得极是,这八字正说中了为王之道。却不知是哪位智者说的?”
伯邑考不由一时失神,半晌才回答:“她么,你也认得的。只是,她不愿自己的名字为世人知晓。”
姬旦也是个机灵人,看自己兄长那副怅然若失的样子,便知能引得他这副神情的,除了妲己,再无别人。心里暗暗赞叹,却不再言语。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