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凑数字,到5万再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70后: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
80后:而我们,拒绝加班!
90后:拒绝上班!
2、
70后:他们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牌子的衣服。
80后:我们喜欢G-Star之类的。
90后: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
3、
70后:他们唱k的时候只会乱吼──例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你唱。
80后:Mic霸一般是我们。
90后:我们不止会唱,还会跳!
4、
70后:他们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
80后:我们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
90后:QQ等级,QQ秀...
5、
70后:他们如果有笔记本,会喜欢到公众场合用。
80后:我们才不会背那么重的东西在身上。
90后:只要苹果笔记本,而且不止一台...
6、
70后:他们喜欢喝红酒,一般是长城红酒。
80后:我们要么不喝酒,要么就喝啤酒。
90后:韩国果汁,日本汽水...
7、
70后:他们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马上给领导让座。
80后:我们崇尚上下级平等。
90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8、
70后:他们娶老婆的时候想娶处女。
80后:我们觉得无所谓,只要相互感情好就可以了。
90后:结婚需要感情吗?..需要结婚吗?..
9、
70后:他们觉得每个日本人、美国人、台湾人都想攻打中国。
80后:我们喜欢日本的连续剧、台湾的综艺节目、美国的大片。
90后:我要去日本,因为我是日系MM...
10、
70后:他们希望中国用核弹把上面三个国家(地区)都灭了。
80后:我们希望和平。
90后:和我无关!打仗衣服会降价吗?那就打呗~~
11、
70后:他们对服务员态度恶劣,或者言语上调戏女服务员。
80后:我们只在点菜和结帐时会跟服务员说话。
90后:从不和waitress说话,只会背后讨论她的衣服很土...
12、
70后:他们有存款。
80后:我们负债。
90后:我们有老爸!
13、
70后:他们会把房子买在番禺或者花都,然后每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去上班。
80后:我们喜欢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每天骑车或走路去上班,就为了早上多睡一会。
90后:我们住哪里都可以,只要BF喜欢...
14、
70后:他们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
80后:我们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90后:我们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
15、
70后:他们周末约客户去吃饭。
80后:我们周末约同学去踢球。
90后:一个礼拜7天周末,想做什么做什么!
16、
70后:他们喝酒时喜欢跟别人干杯
80后:我们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下了,怎么也不肯再喝
90后:我不是随便喝酒的人,我随便喝起酒来不是人~
17、
70后:他们的家进门要脱鞋。
80后:我们家进门不用脱鞋。
90后:我们上床睡觉都不脱鞋!
18、
70后:他们五一、国庆去旅游,然后会在各个景点门口拍下很多V字手势的照片。
80后:我们五一、国庆在家睡觉,或者约朋友去唱k,去旅游,我们只会拍景色。
90后:我们天天是五一,国庆....取消五一没什么关系...
19、
70后:吃饭时,他们喜欢坐在老板旁边
80后:我们最好别坐在老板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90后:我是老板!
20、
70后:他们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找话题说。
80后:我们不太搭理陌生人,故意找话题不累么?
90后:你谁阿,穿这么土,死开~帅哥,交个朋友好嘛?~~
如何写小说
第一忌讳:
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枪”,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
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
你要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真实可信,他们在自己国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中进行着日常工作。——拉威尔•;斯潘塞。
“怎么才能让事情看起来真实可信呢?”当一位作家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赞扬。如果有人进一步对他说:“我好像身临其境,能够听到、嗅到、感觉到这些地方,就像走进了小说的书页中”,那他给读者的东西就的确非同寻常了。当我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是:“借助于五种感觉”。一些作者总意识不到应利用读者的五种感觉来获取真实感。利用读者的视觉感受是常见的,但是利用读者的嗅觉、听觉(除了在对话中)、触觉或是味觉又有几次呢?我从1976年开始写作,至今仍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保留着五个词:看、听、感、尝、嗅。每当我写作的时候,都会参照这张表,有意识地写些带有气味的东西。实际上,一些令人作呕的东西在创造真实感的时候,反而有奇迹般的效果。
想想当一个人打开冰箱的时候,那种腐烂的水果的味道;当一个人剥一只熊皮的时候,那腐臭的脂肪;当一位妇女在无人服务的加油站给油箱加油的时候,手上会沾满了汽油味。仅在故事的开头提及味道是不够的,在叙述情节时,你还得反复参照那张表。让我们设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争论某件事情,男人从门口一直冲到厨房,冲着女人大声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须在我回来之前搬走,否则我就离开这个家!”在设置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可以让女人烤制南瓜饼(味道甜美、温馨,让人回想像感恩节一样的快乐时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气味,这个场景就呈现出寓意。我会在某个时刻让读者想象这种气味:“我郑重警告你,劳拉,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他说着,那样子就像厨房里的味道一样酸。不要忘记,在争吵的时候,劳拉还一边往罐子里装着泡菜。当她在大声吵嘴的时候,可能会烫伤手,然后把手伸到冷水里冲洗。当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盐水,并且洒了一地,然后还要擦干净。她还在粗棉布制的围裙上擦干她的手。她可以擦拭从额头(热热的,痒痒的)上流淌下来的汗水,她可以一边叫嚷,一边挥舞手中的勺子(坚硬的,木柄的),并向男人扔去。这些都会增强视觉效果。当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呢?是不是有条狗溜进来,喝锡制饼盘里的水?
是否有一辆行驶的汽车正在马路上发出卡嚓卡嚓声响呢?是不是传来孩子们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声音?当炉子上的水烧开的时候,是不是在叮当作响呢?水有多么热呢?你告诉读者温度了吗?小说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边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争吵以男人气冲冲地出去而告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此时,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饮冰咖啡,发觉咖啡很苦,然后做了个鬼脸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类似上述的情节中要同时唤起人的五种感觉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情节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绝大多数情节是不能用全这五种感觉的(尤其味觉最难写进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唤起读者的四种感觉,在大多数情节中,起码可以唤起读者的三种感觉。当你对小说对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时候,就大声读出你的对白,假装你是一名演员,并以电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腔调说出你的台词。如果它听起来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记,人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总是未经加工润饰的,所以要让人物说的话短一些。生活中人们总是一个一个地提问题,你小说中的人物也应这样做,特别是当他们要彼此认识了解的时候。人们在谈话中经常叹息、抿着嘴笑、抓头、鼓起双颊以及端详他们的指甲,你也要让小说中的人物有这些动作,并让人们在干工作的时候,继续他们的谈话。
使用收尾语来创造意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大声嚷道。她“砰”地一声把水壶放下。“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猛地扔下水壶。第二句更增加了紧张程度,让故事情节更快的向前推进,减掉了多余的词语,暗示而不是告诉读者劳拉正在大声叫嚷。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则的最佳时刻,我正是通过这些原则来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紧张的时刻所用的词要少而精。我是从我的英语老师那儿学到这一点的。在我写第二本书时,有几个情节我总无法写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给这位老师,请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她告诉我这个规则之后,我就把它应用到我的小说中,结果,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较长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抓住兴奋点:
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当我再次翻阅已完成的部分,愉悦的感觉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读者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确希望得到赞许和肯定,尽管我知道自己是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评判者,因为我深陷于创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点
通常我所选择的读者都是深诸这套规则的,他会在给我鼓励的同时又温柔地来点建议,让我不至于飘飘然。而我迟早都会再读一遍第一章,看看经过了思考后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而言,过早地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是危险的,它会使最初的兴奋被轻易地浇灭。较为保险的做法是等写完后再请别人来阅读和评判。
现在,我不再奢望极度的兴奋点能始终延续,我知道它还会再现,令我兴奋,激励我继续往前走。要知道,几百页的故事仅靠一次兴奋浪潮的冲击是不够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绝妙的新想法会使我峰回路转,写出意想不到的转折之笔,把我再度引向兴奋之巅。小说家应该是情绪化的人,倘若我们的写作成为没有**的自觉运动,写出的小说也一定会平淡无奇。
静等灵感的突然迸发也是不明智的。写不下去时,我常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可能会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动?什么样的情节才是既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脑海中过着电影,任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撞击。
让我们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常遇到的三种兴奋状况。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即作者对将要描写的故事的亢奋的感觉;第二种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发挥某种特殊作用时的体验。如果你能发现那些促使人物兴奋的动力,你就达到了兴奋的另一个层次。第三种兴奋是有关读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兴致都很高,那么读者也将从你的故事中得到满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如何令作者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之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对所写内容产生厌倦和没有了长远计划是主要的症结。为了保持对写作的新鲜感,我给自己订了条规矩,即:不要过多地回头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当我每天开始写作时,我只读最后的几页,它给我一种赶紧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尽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样,但我绝不允许自己往前翻看超过5页以上的部分,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
那一时刻还是到来了,当我开始确信我写出的不过是一堆乱八糟的东西时,我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干脆从头读起,一直读到我写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们却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擞,继续往下写。我发现经过这遍浏览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
我自己的办法是读书,我和小说进行交流。我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发现某种情绪。我的注意力在书页之间漫步,当某些东西忽然触动我的情弦时,我就可以继续写了,因为我已经能把那种情绪传递给我的人物了。我把干巴巴的爱情场景重写了一遍,这一回效果很好。我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对付兴趣丧失的办法:给你的脑袋补充新给养。
“焦虑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这个带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它仅是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把兴奋传递给读者,并使它不断增强,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闪光。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

小说创作中的悬置紧张法:
微型小说之所以能以区区篇幅吸引读者,诀窍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运用“悬置紧张法”。“悬置紧张法”又称悬念、“卖关子”、“设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说的一种既常见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运用“悬置紧张法”的——他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序言中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在《怎么办》中,一开头就写罗普霍夫伪装自杀,这样处理就引起了悬念,然后再倒叙他过去与薇拉、吉尔沙诺夫的关系,解释他假自杀的原因。其实,“悬置紧张”不仅可以用在开头,也可用在中间,甚至可用在结尾。如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结尾的镜头是常亮出人意外地开枪打死特务组长,救出刘啸尘和阿纪,随后跟着溃逃的国民军队走了——常亮究竟是什么人,影片直到结尾都没有交代。这种在结尾产生的“悬念”必将引起观众的种种推测和联想。“悬置紧张法”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里有“数”,而读者却完全“蒙在鼓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猜测情节的进展。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心里早已预知天有大雾,可在三日之内“借”到十万支箭,而读者却完全不知,焦急地担忧着诸葛亮的命运。一是读者对情节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却“蒙在鼓里”,让读者睁大了眼睛看这些人物将如何动作。如《十五贯》中读者已知是娄阿鼠偷了钱,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娄阿鼠外,一概不知,于是读者关切地期待着:这件冤案将如何处置?篇幅较长的小说在运用“悬置紧张法”时,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结小“扣子”,一环扣一环,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把矛盾冲突推向总**。而微型小说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描述到结尾时忽然抖开“包袱”,使读者大吃一惊,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运用“悬置紧张法”,一要注意其真实性,既要“悬”,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虚,破坏作品的艺术真实;二要注意紧紧围绕着主题来“悬置紧张”,如果在枝节上“悬置紧张”,那只会削弱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家十二戒: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
二,忌‘我’“这就不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骗点击率的方式写书,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要尽力交代一些有用的东西与伏笔,在一些文字上加长文章的长度,但如困技巧不够不要强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长也不行。要长短适中。”
,忌太杂“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与武侠合在一起,香满的那些武侠科幻漫画是最失败的。因为他们硬是把武侠与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说都有其中心的主题,科幻就科幻,武侠在其中出现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是科幻为主题,那幺一切都必须用科学角度去解释,而不是又科学又武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风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间成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间得到超强的力量,事后的力量强无可强,那幺你怎写到终。”
九,忌名称太多“读者是不会有耐性去记忆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
十,忌例表“题材设定永远都是给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读者没有兴趣去看你的设定,这样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书的结局说出来,使人失去了看书的味道。”例:魔盗的作者写魔盗之时没有任何的设定,在刚始的时候本人看着看着以为是在写中世纪时的一个贵族故事。最后魔法师突然之间出现了。才啊!地明白到这是一本玄幻作品。给了本人无数的惊奇,而且作者那时至以后很长都没有出现过更多的魔法师,使得读者有兴趣再看下去,龙什幺的也是最后才慢慢出现,一个个地描述,而不是一次过例出来。换句话说,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这个世界大概是个什幺样子的,(龙到现在才出现了两次,妖精见都没有见过)在我的脑海中用漫长至今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在本人的脑中将那个世界建筑了起来,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十一,忌呢称“身为一个作者,要尽力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去写,所以在文章中请不要出现不写出角色全名而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况出现。文章必须给人中立,冷酷的感觉。而呢称是为了亲友之间的亲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称呼,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文笔高超的人用这些妮称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与自己的角色拉亲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命令身边的大哥去某事时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什幺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会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
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要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
1.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们就无法分清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只有透过这些现象,抓住他们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间的区别上,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
读书和写文章也是这样,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些纷繁的现象(人物、景物、事件等)。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现象出发,找出它们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它们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或写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呢?一般来说,主要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面对单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仅看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看一看它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一般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写作业,这时客人来了,于是他放下笔,让客人坐,并给客人端来了糖果。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问一问它到底说明什么,就会发现这事虽小,但它却说明了这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本质。第二点,面对诸多事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从它们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这诸多事件的共同本质。比如,有这样两件同一个同学有关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数学题,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个盲人过马路。这两件事,从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即都体现着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就是这两件事的共同本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为这时我们获得的,基本上还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现象,还没有从这些现象中找出本质的东西。我们还应该思考或者阅读,找出事物的本质,并将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得到深层次的知识。写文章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根据头脑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笔来就写,而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这些材料的共同本质,也可以说是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这样,才能为文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在读书、写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思考过程。思考得全面透彻、有条有理,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写起来也不会很吃力。如果思考过程进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写的时候再卖力气,文章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而且往往会出现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过程达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质之外,还应该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但能使我们的思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进行,避免走弯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提炼、表现主题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在提炼、表现人物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开掘和生发的思维方法;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能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判断、推理等方法,无疑要比不讲究思维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