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章 导火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49章导火索
德川家宣的父亲是德川纲重,是德川纲重十九岁尚未娶正室之前,与身分低下的二十六岁侍女所生的长子。乳名为虎松丸。德川纲重的父亲是德川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母亲是侧室顺性院。刚出生时的虎松丸被父亲德川纲重托付给家臣新见正信,所以也曾名为新见左近。九岁的时候,虎松以父亲德川纲重的嗣子名义回到甲府城里。不久之后虎松元服,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授与他“纲”一字,并改名为德川纲丰。倭皇延宝六年(1678年)父亲德川纲重去世,十六岁的德川纲丰继任藩主。延宝八年(1680年)德川家纲在没有任何男嗣的情况下去世,享年四十岁。而继承第五代将军就有了两个人选,即是德川纲重的弟弟,馆林藩藩主德川纲吉和侄子德川纲丰。不过因为堀田正俊提出说与德川家光血缘近的德川纲吉比较适合,也因此德川纲丰并没有成为第五代将军。而要是论辈分来说,德川纲丰反倒比德川纲吉更有资格成为将军。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有亲生子之前,的确已经把这个算起来是德川纲吉侄子的德川纲丰又收为养子,打算作为将军的继承人。任命为从二位权大纳言,改名德川家宣。
德川家宣敢扯旗出手,实在是幕府内部乱了套。原本幕府能够压服外藩诸大名的力量,头一个就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武力。幕府既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统治机构,又是掌握全**事力量的军事指挥机关。幕府在将军之下设置大老、老中,若年寄三个个执政要职。大老为必要时临时任命的幕府最高官职,可代行将军职权;老中为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的常设职务;若年寄协助老中处理政务。老中和若年寄分别设有大目付、目付等职,负责监视大名、旗本和御家人的行动。老中之下还设立三奉行,即勘定奉行-管理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财政、掌管货币铸造和发行、处理民事诉讼;江户町奉行-负责江户的市政、警察和司法;寺社奉行-掌管寺社、神社僧侣,兼管关东八国以外的幕府直辖地民事诉讼。三奉行各自管辖的诉讼审判事件,如有涉及他人所管辖或难以独自决定的情况,由老中召集三奉行及有关高级官员进行协商。协商组织称为评定所,是幕府最高司法机关。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一控制,德川家族尽可能地将权力上集到幕府手中。在经济上,德川幕府废除了庄园等级制,通过丈量土地登记农田面积和劳动力,首先将国土全部归幕府,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大名,再由大名以俸禄的方式分配给各级武士。幕府将军统一掌握着对大名的领土分配权,而大名又掌握着对下属武士的支配权。这不仅是集权化的必然趋势,也意味着领土私有权的丧失。经济上的分配是依据幕府与大名所结成的主从等级关系来进行的。幕府以血缘关系、亲疏关系和功劳大小把大名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个等级。亲藩大名是德川家族的直系亲属,大约有23个。谱代大名是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名,也称世袭大名。外样大名是关原以后臣服德川家康的大名。在领地的配置上,凡军事要地、政治重心地区和经济富饶地区,则安置亲藩大名或谱代大名;外样大名则安置在边缘地区,并由隔在外样大名中间的亲藩和谱代大名进行监视。
为了防止地方大名利用天皇的权威与幕府对抗,德川氏对皇室采取了两手对策,一方面提高天皇的声望,对皇室极为尊敬,帮助皇室重修宫殿,增加皇室的供养土地;另一方面,又使天皇和朝廷的活动处于严密的管制之下,使大名无法与皇室直接接触。幕府在皇宫附近设立京都所司代,由军事长官统领警卫队。表面上担当皇室的保卫任务,实际上是负责皇室与幕府之间的传递工作:把幕府的指令传递给朝廷,又将各地大名送呈天皇的文件首先送交幕府审查,然后再交与天皇。天皇召见官员及各地大名,以及颁发各类荣誉头衔,都必须征得幕府的同意。德川家康对京都贵族颁布了名为《禁中并公家众法度》十七条法令,硬性规定天皇“以才艺和学问为第一”;天皇任命武家官位必须由幕府推荐;天皇只有“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的权力。在十七条法令中,还限制皇族与大寺庙关系的规定,以及强令一些皇家王子出家修道的制度。《禁中并公家众法度》的颁布,完全剥夺了天皇的统治权力。
除了对皇室及宫廷贵族的法令外,德川幕府还颁布了另外几个重要法令。丰臣氏被消灭以后,德川家康颁布《一国一城令》,规定各国大名只准留下一个城堡,其余均须拆毁。颁布《武家诸法度》,此法令修改后共二十一条款,主要内容为:告诫大名厉行文官武将职务,禁止连接徒党,不准新建城堡,对幕府应承担参觐义务等。同时,德川家康还颁布了《诸宗诸本山法度》,以加强对宗教的控制,规定寺院须以学问为主,严禁各寺院妄立异说,聚集党徒,图谋争斗。

在对地方大名的控制中,有两项措施影响深远。一是取消武士的在乡权,并集中移民到大名附近的城关区,以此加强地方大名的权力和统一战斗力;二是通过参觐交替制度,将地方大名集中到幕府的所在地—江户,以补充完善幕府将军的权力。这两项政治上的统治措施是与经济上的土地分配制度相一致的。参觐交替对于控制各地大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幕府规定,各地方大名要轮流到江户居住一段时间,参谒幕府将军。原则上关东地区的大名每六个月一往返;离江户较远的大名隔年一往返,即在领国居住一年,在江户居住一年;每年的四月为交替期。为了使大名不背叛幕府,所有大名都必须在江户建造住宅,将妻子儿女作为人质,长期留住。在权力的控制之外,幕府还对各地大名施以情感控制。每位大名必须对将军以个人身份发誓,听从将军的命令,不与人勾结反对将军,向将军效忠。幕府将军则根据各地大名的忠诚程度决定其领地占有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大名的封地应该是世袭的,然而实际上占有期并不稳固。在德川统治的初期,充公或移交别人的情况屡见不鲜。只有几个最强大的亲藩和外样大名,在整个德川幕府时期保持了世袭的土地。大名的职责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必须做到,首先为将军提供军事服务(谱代则需要为行政服务);其次有责任应召提供特殊服务;还要有效地、和平地管理好领地。
关原会战后,幕府将直辖领地逐渐扩大,最后将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约六百八十万石)归幕府所有;又把大坂、京都、长崎等重要工商业城市,以及骏府、甲府等军事要地划为直辖领地;同时还掌握了佐渡、伊豆、生野等矿山的开采权,这样不仅把持了贵金属的资源,还起到了控制全国货币的作用。在军事上,德川幕府有直辖武士(旗本和御家人)两万五千人,加上征集来的军役,号称旗本万骑,总兵力达近十万。如此德川幕府建立的体制与经济、军事上的措施,保证了幕府相对于各个地方大名的绝对优势。通过一系列的统治措施,德川幕府最终建立起一整套幕府高于一切的制度,也可以说是“高度集权的封建权力形态”。但是,实际而言,德川幕府并不能直接统治全日本的土地和百姓,幕府必须通过地方大名来间接地实现自己的统治。也就是说,地方大名直接统治管理所属领土与人民,并以俸禄的形式支付下属武士,而将军统治大名,统治的权力只达到地方大名一级。
在柳泽吉保担任首席老中、甲府藩主,执掌幕府大权,辅佐年方五岁的六代将军德川吉长时,幕府内的大多数武士很是看不起柳泽吉保。觉得这个出身小姓的权奸就凭着妻妾向死掉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献媚取宠,既贪财又好色,没什么本事,又窃据大位,愿意真心向柳泽吉保效忠的几乎没几个,之所以没有立刻造反,完全是因为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刚死不久,余威尚存,加之还有一个五岁的六代将军德川吉长,所以江户暂时保持着安稳。但是向德川家宣暗送秋波的武士和幕府官员不在少数,德川家宣毕竟四十多岁了,与他关系不错的幕府权臣也有几个。首先鼓动了对马岛的幕府直辖府投入麾下,然后暗中从九州熊本藩的细川家潜入对马府,在对马府召集了熊本藩的细川家、福冈藩的黑田家,萨摩鹿儿岛藩的岛津家,本州长门的毛利家,广岛藩的浅野家等九州和关西的强藩大名的代表,许以厚赏,获得了这些藩主的支持,其中萨摩鹿儿岛藩的岛津家和本州长门的毛利家表示公开支持德川家宣成为德川幕府六代将军,其他各家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但都同意派出部分精锐武士到对马府听从德川家宣调遣,还答应提供若干粮草军器。化名为木下十三郎的李十三,此时已经带着北海行营哨探处的新计划,从江户回到九州熊本,并且带着北海商人名义提供的资助兵器来到对马府,一共赠送夹钢熟铁刀一千把,箭簇二十万个,火药五十桶(北海屡次与罗刹哥萨克交战的战利品,粉状火药,早就被北海军方淘汰不用的货色)。德川家宣得此大礼,不好意思白拿,毕竟其他各藩不过才许诺而已,真正送到的物资兵器寥寥无几,一下子让德川家宣能立刻装备上千人,而且解决了弓箭兵的大批箭簇和火器的重要消耗品火药,因此当即宣布,熊本藩的细川家担任占领长崎这个倭国对外重要口岸的重责大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