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2章 建国通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42章建国通告
北海和倭国幕府的和平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本人的决策造成的,这倒不是德川纲吉对北海的好感到了如此地步。首先德川纲吉是个老人,而且是处于极权金字塔顶峰的老人,因为早年丧子,颁布了《生类怜悯令》,从儒家弟子进而笃信佛学,为的就是有个传宗接代,继承自己将军宝座的亲生儿子。自从得到北海首脑赠送的神奇药丸,居然老来雄风大振,不仅生了个健康的亲生儿子,而且还在其后的几个月几个姬妾连着生了好几个女儿,虽然后来再向北海索要神奇药丸,对方很为难的只给了半盒,但这些子女足够让德川纲吉十分感谢北海方面的善意。在之后的几年,德川纲吉几乎全部身心都放在养育照顾子女,幸好幕府制度健全,德川纲吉只要很少出席几次会议露个面就可以搪塞,倒也不虞大权旁落。作为一个老人,尤其长期掌握国家大权的德川纲吉十分顽固,同时十分多疑。对于能够提供神奇药丸的北海,他的态度绝非表面友好,不闻不问那么简单。既然能够提供这种给予生命的神奇药丸,那就很有可能还有致人死命的后着,这个想法令德川纲吉十分忌惮,对于北海始终保持着关注,但决不轻易出手。同时德川纲吉顽固的坚持《生类怜悯令》,继而反对与北海直接爆发冲突甚至战争,在他看来,一个已经死掉的小藩主,一处无足轻重的偏远荒岛,与幕府管制整个倭国辽阔的地区来说,不值得冒战争风险。北海的用人很小心,采取许进不许出的严格管制,因此幕府派出的密探没有一个能返回报告,幕府只能派出公开的使者,或者通过到北海经商的商船,间接获取北海的军政情报。从这些一鳞半爪的情报中,德川纲吉能够确认,松前藩的灭亡极其迅速,以至于除了北海方面知道详情,其他分布在附近的渔村倭人居然一无所知,因此北海方面的军力难以测度,只能评估出远远超过松前藩的自卫能力,但是松前藩是个小藩,实力处于近三百个藩国中最下等,战斗力没有多大参照价值。从商船间接得知,北海军的港口和大船装备有极大威力的远程速射重炮,以外观描述和传说的射击场面来看,应当是北海自己制造或者仿造的新型号,无论威力还是精度,远远超出幕府现有火器装备,如果倭国幕府与北海冲突,这种大炮是个极大的威胁。曾经在朝鲜战场吃够明军重炮苦头的倭人,对重炮极其忌惮,德川纲吉自然也不例外。
在对北海多疑和顽固中,德川纲吉还和道貌谦冲的北海行政首脑罗长佑建立了相当亲近的朋友关系。倭人对传承自本土的禅宗佛学和儒家朱子理学极为推崇,德川纲吉本人从小仰慕朱子,甚至在前年,当罗长佑作为北海行政首脑拜访他时,拿出一套北海新出版的精装版朱子家训送给他时,光看封面就感激得热泪盈眶,进而罗长佑解释,这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不同,然后又拿出一整套精装版《朱子诗文全集》,这才是朱熹的全部诗文,德川纲吉抚摸精美的皮质封面,嗅着清淡的墨香,不由自主涕泪横流。罗长佑出身儒生,后避剃发令转入道门,又行走江南,结交禅宗大德,因此于儒道佛都有涉猎。倭人原本对于本土道家了解很少,也不太欣赏道家出世哲学,德川纲吉也就是从罗长佑的交谈和赠书中,才在晚年略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义,相比之下,儒家也有“天人合一”的理论,略有异曲同工之处。德川纲吉汉学水平很高,其实这个时代的倭人高层,尤其文化人和高级武士,多少都有汉学修养,汉学是倭人这个时期能见到的最优秀的文明,向往继而学习不足为奇。德川纲吉很快沉浸在罗长佑讲述的道法养生的学习中,道家在养生和个人修习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如果是年轻英锐,对于道家的一些理论可能不容易接受,但是人越老越有经验,越能感受道家谦冲平淡而孕育生机的精妙法门。
可以说,北海和倭国幕府的平和关系,很大程度维系在德川纲吉的存在。倭国的各强藩和幕府中,一直有一批鹰派势力在暗中谋划北伐虾夷。这些人觉得德川纲吉过于沉溺在添犊情深,对于消灭松前藩,占据北海的本土移民太过纵容。但是名义上北海是幕府大将军的天领,而且德川纲吉委派了移民首领罗长佑作为奉行官,这些反对北海存在的强藩和幕府武士不好公然出面反对,幕府大将军怎么管理自己的领地,别的藩国根本无从置喙,幕府中的鹰派也不好出面,以免引起将军怀疑自己有觊觎权位的野心。对于这些,老于谋略的德川纲吉非常清楚,到病入膏肓之时,他终于作出一个让其他幕府武士感觉惊奇的决定。德川纲吉最担心的是自己虚岁才六岁的宝贝儿子,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德川纲吉去世,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倭国政局。倭国政局中,不仅有觊觎德川家权位的几百个强藩大名,还有不甘雌伏的倭皇王室,还有德川家内部的支派分家,还有海外的南蛮(指欧洲人),这些都比不上德川纲吉对北海的忌惮。越是得知北海蒸蒸日上的发展情况,德川纲吉越觉得需要拉拢,而不是挑衅一个政治清明,领袖得力的新兴政权。因此,德川纲吉在病危时力排众议,坚持邀请北海医生出诊,而且取得极大成效,给德川纲吉多争取了至少三个月的生命。在1710年春节前,德川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向北海公开派出祝贺新春的特使,代表幕府向北海夏侯祝贺新年,公开承认北海夏侯国的独立地位。当然这是有代价的,德川纲吉的特使秘密提出要求,要求北海夏侯承诺支持德川纲吉的亲生子,六岁的德川吉长继任倭国幕府征夷大将军,并且北海要稳定保持向倭国幕府的开放港口继续输送物资,从倭国购买许可出口的稻米,如果倭国出现反对德川吉长的武力反对派,北海在得到德川吉长代表的幕府许可后,按照幕府提出的需要派出军队协助作战。作为交换,德川纲吉将立下遗嘱,未来北海反攻本土大陆的时候,在得到北海的要求后,幕府将军许可倭国幕府下属的军队和武士协助北海军对满清鞑虏作战。德川纲吉固执的认为,倭国的强藩和倭皇王室都是不值得信任的,连德川家内部都不大可靠,只有北海作为外援比较放心,北海没有强大到足以吞并整个倭国,而且作为外人,不会得到倭人的真心拥护,因此北海可以放心的用利益倚为外援,以威慑倭国内部不稳定因素。

这是个非常怪诞的事情,第一个承认北海独立国家地位的居然是倭国幕府大将军,而此时尽管朝鲜和北海秘密结盟,甚至朝鲜王女已经秘密遣嫁北海夏侯庄不鸣,但是朝鲜一直不敢承认北海的独立国家地位。做为回报,庄不鸣立刻派遣一批新的保健医生,携带北海最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赶赴江户为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做全陪护理,满口承诺德川纲吉提出的政治交换条件。
与此同时,自从入冬,在行营策划指挥下,北海军展开从建军后最大规模的战争预演。所有居住北海(不含海参崴和济州岛)的国民和平民,年纪在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健康男子,分两组编成演习动员队伍。一组为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作为第一批动员,另一组为剩下的十五岁到十八岁和三十五岁以上,作为第二批动员。即使在工厂和作坊上班的工人和工匠,除经过特批的技术骨干免于参加动员演习,其他都要分批参加动员,至少参加演习一个月。演习主要是预演从接获征集动员令,应征者如何按照行营指令赶赴集合点,应征者快速编成,编成后的短训和武装,队列操练和基本步兵战术。其实这次演习在军方看,主要是检验行营的指挥策划能力,对于匆忙新编成的这种民兵战斗力,北海军的职业军人普遍不看好,而且演习也明显暴露出这种问题。并非所有适龄男子都适合做军人,尤其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人,是畏于受到惩罚才被迫参与这种武装演习,在队操和拉练演习中洋相百出,当然这些人的表现被记录在案,后来在一些后方的强制劳动中,这些人就改吃苦头了。参加演习的民兵经过在演习中的实践,做了很大的编制调整,最终行营确定了两种动员方式。一个是建立预备军制度,一方面招募志愿者参加预备军,另一方面从演习表现优秀者中选拔,平时正常工作外轮流参与军事训练,战时作为补充兵,填补主力营队中战损的编制空缺,预备军成员领取一份津贴,不过比北海职业军人的军饷少很多,一旦补充进北海正规军,立刻享受职业军人的高军饷。预备军作为行营新设立的第五个处,与其他四大处并列。另一个是建立国民防卫队,从演习中选拔人员,轮流组成巡防队,负责地方治安协防,在宪兵指挥下守卫重要居民点和仓库港口,担负战斗低烈度地区的守备巡逻。国民防卫队如果在本乡本土值勤,其临时津贴由地方城镇负责筹措,如果被调动到外地执行战斗勤务,则按照预备军标准发放津贴,如果编入正规军,则按照职业军人发军饷。国民防卫队隶属宪兵部,宪兵部独立于行营之外,宪兵原来是庄不鸣的亲兵卫队分出部分人员,负责看守重点仓库、城主府这些特殊关键地点的少数特种分队,那些穿越物资就属于宪兵的看守范围。宪兵部起初人数很少,随着北海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厂矿仓库需要宪兵的保卫,因此成立了宪兵部,后来法院、重要行政机关的保卫也纳入到宪兵职责范围。宪兵没有大编制,一般最多是加强旗队这种几十个人的规模,很少超过百人,而且宪兵各旗队分队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直属于宪兵部。宪兵部独立于行营的军队体系和行政体系中的巡警、司法体系中的法警这种警察体系,直接对最高首领庄不鸣负责。
1710年的春节,北海第一次全面使用电台和有线广播发出新年贺词,庄不鸣在贺词中,第一次公开使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遍授地权,再造皇汉”,发出明确的战争动员信息,并且宣布,将在1710年十月一日,正式建立国家,国号“夏”,设北海岛及附近岛屿(含库页岛)为北海郡,海参崴为外东北郡,济州岛为济州直辖区,届时公示天下。
北海建国问题早就是北海军政高层的心病,不过忌惮倭国干涉,也担心满清在本土作梗,不过经历北海军对金州营八旗兵的作战,加上倭国幕府在春节前的特使率先承认北海的独立国家地位,北海上层,包括罗长佑下属的行政机构、**官、立法院代表和军方,都一致同意尽早建国,不过考虑到筹备建国所需要的时间,取先秦以十月为岁首,计划把建国日期推后到本年度十月一日,正式建国立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