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章 龟の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24章龟の殇
纪元1703年7月4日,晴,当日最高气温21度,最低气温14度。
钏路镇在海岸边上,比起这个时候本土的夏季,这里明显凉爽很多。北海军官兵经历了战前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等在出击阵地。BVS10履带车后车厢的105毫米榴弹炮,揭下了黄绿相间的伪装布,炮位周边的易燃物早已全部清除干净,支撑火炮底座的液压支撑已经调平,勤劳的掷弹兵很好的修筑了炮位。何无惧沐浴在清晨的凉风中,从望远镜中看着两公里外朦胧晨雾中的松前军营寨,所有火炮设计参数已经多次确认,炮手缓缓调节手轮,三门105毫米榴弹炮慢慢把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天空。不远处,一些何无惧叫不上名字的小鸟,清脆的呼朋唤友,一片安宁和谐的原野风光。草丛中的鸣虫,随着北海军停止活动,也慢慢开始活跃,各种鸟叫虫鸣显得一切那么生机勃勃。
“嘟。。。嘟。嘟。”
一阵急促尖利的铜哨子从何无惧嘴边吹起,打破了温馨安宁的气氛。按照战斗预案,炮击进入倒计时,何无惧看着手里的怀表,秒针正走向那个重要时刻。嗤、嗤、嗤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前沿指挥所升起,在晨雾中特别显出朦胧的美丽。何无惧轻轻一挥手,身旁的传令兵猛地挥舞令旗,三名炮长按照预先编订的火力表开始第一组试射。一朵朵橘红色的火花撕破远处的晨幕,远处松前军的营地燃起几处大火。不久第一轮试射的弹着点数据从电话和电台报告过来,何无惧的炮兵参谋们紧张的计算数据,用计算尺和坐标纸修正火炮射击参数,十几分钟后,经过调整的火炮再次怒吼。这次炮击猛烈的多,大半个松前军的营寨在炮击中分崩离析,折断的人体飞上十几米的空中,然后随着下一次爆炸的暴风飘远。随着再次传来的弹着点数据,三门105毫米榴弹炮几乎混成一门高速射击的大炮,滚滚弹花撕裂了松前军的仿冒版棱堡,钢雨播撒着死亡和恐惧。
前沿指挥所的各队军官用各种望远镜看着炮兵的杰作,炮弹滚雷般从松前军营地一侧立起一面火墙,缓缓碾过整个营地,弹幕轻易撕碎了所有经过的人体和木材,三十几分钟的炮击,把松前军营寨打出四十多个弹坑,围墙和拒马被炸得支离破碎,北海炮兵们大大过了一次瘾。两颗白色信号弹升起,炮兵停止了射击,一边休息,一边准备下一次的补射。
从三支旗队挑出的冲锋队,和装备猎刀梭镖的猎户民兵,交替掩护着开始步兵突击。松前军已经彻底崩溃,松前平太和手下头目还在睡梦中,就被清晨突如其来的炮击惊醒,还没有缓过神,随后的覆盖炮击就报销了几乎全部营寨,八成以上的松前军在炮击中伤亡,失去战斗力,剩余的松前军失去了指挥,被猛烈炮击打晕了头,根本无法组织任何抵抗。从北海军大炮发言,松前军就踏入了地狱的大门。
双管猎枪的散弹,如同威力无比的铁扫帚,冲锋队轮番射击,清理着侥幸喘气的松前军。民兵挥舞刀斧,给所有看到的松前军补刀,战斗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北海军突击步兵挥舞金日银月耀九星的火红战旗,宣告松前远征军彻底覆灭。
松前远征军出发时四百人出头,最后被俘活下来的,只有十五个,除了两个早先被俘的杂役,其余的十三个都是在最后的围歼中被俘的。松前军领头的将领全部被杀,一些是死于炮击,还有一些在围歼中持刀顽抗而被猎枪打成筛子。这些俘虏中地位最高的是两个旗本,都是在炮击中震晕而被俘,然后被其他俘虏指认出来,两人被特别移送行营哨探处。其余俘虏被关押进标津城北面的采石场深处,被严加看管。
这次作战行动是行营参军处第一次完全的主导策划,从兵力调配,运用情报,到设围歼敌,全部做了预案,每种可能的状况,都有相应的应变方略。与其说是作战行动,不如说是实弹演习,毕竟可以拿来对练的敌人不那么好找,有松前远征军这个冤大头送过来,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这次作战,哨探处居功甚伟,各路作战部队得以及时调配,是在准确情报的支持下才顺利完成的。其次是众官兵公认的大功臣炮兵,炮兵一直在招募移民中最聪明的人才,学问平均水准比一般的行政官员都高出一节,而且待遇军饷最为优厚。可是移民中的识字率很低,更不要说数学人才了,因此北海军的其他部队,一直对炮兵既羡慕又妒忌。这次炮兵在如此之远的距离,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大发神威,凭借炮击几乎彻底消灭了拥有坚固防御的松前军,让其他官兵极为敬佩叹服。
这次战斗,用低烈度的实战,使得各参战部队发现了一些自身的小问题,加强了各旗队之间的配合程度,考验了哨探处的情报工作,尤其参军处确立了北海军中的战争领导地位,另一个方面是北海军开始形成“炮兵中心主义”。在此之前的世界各**队,即使拥有火炮,但在运用上,仍旧采用步兵、骑兵为核心,炮兵是从属的兵种。北海军从这次钏路镇炮战围歼松前军,开始形成一个新军事理论。单从军事方面来说,战役的目的是取得胜利,取得胜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最大程度的歼灭敌人,火炮是歼灭敌人最有效最具威力的技术兵器,因此北海军的战场作战核心,应当建立在最有效使用火炮的基础上。选拔最优秀的炮兵人才,制造威力更大的火炮,更灵活的运用这些火炮,最严密的保护这些火炮,成为之后北海军建设的四条基本原则。
鉴于钏路镇距离倭人的根据地松前藩福山城最近,庄不鸣下令,行营总部逐步从标津城转移到钏路镇,钏路镇将成为打击倭人的军事前沿。标津城则作为生产大后方,同时作为新到移民培训中心。在夏收完成后,土木队和筑路队将重新编组分拆,其中部分划归军方行营直属,称工兵营,这是北海军建立的第一支大于旗队编制的营级单位。另外的人员组成北海建筑队,划归北海县府,但不再是吃官粮的半军方人员,而是按照出资股份和技术劳力组成民营股份企业。
从标津城到钏路镇的道路,除整修原有土路,在经过测量后,将开始建设一条有结实的路基的木制轨道,在没有充足铁轨之前,暂时用浸泡煤焦油和沥青的优质木材代替铁轨,为了减轻木轨面磨损,在木轨容易磨损的地方加钉铁皮。用于驱动轨道车的动力,将采用刚试制成功的烧煤的活塞式蒸汽机,柴油机的仿制太困难了,等到仿制成功,再更换柴油机动力。木轨的轨距定为两米,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第一批投入试运行的轨道拖车,其最早轮距设定为了两米,而且开始阶段在蒸汽机车完善之前,经常要用骡子等畜力代替机车,因为畜力一次只能拖动一辆轨道拖车,因此轨距较大的拖车,能够多运载一些货物,后来这个两米轨距就继承下来。标津城到钏路镇的木制轨道全长一百公里,初期的路基为石灰粉、过筛细土和粉碎的火山灰,搅拌均匀后铺平,用大石碾压实。地面低于轨道路面的要修筑路堤,地面高于轨道路面的要挖出路堑,旁边还要修排水沟、边坡和护道。路基上面是碎石道床,浸过沥青的枕木就铺在路床上,然后把包铁木轨架在枕木上。标津城到钏路镇的轨道连续修建了三年,从两头同时施工,修多少用多少,边修边用。开始通车用的是畜力拖带,随着轨道运行的经验增加,逐步换为烧煤的蒸汽机车。不久因为蒸汽机车对木轨损耗太严重,在全线通车之前,部分木轨就更换为铁轨,不过此时的铁轨真的是熟铁,而不是钢材,全部换为钢轨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在修筑铁路的最后一年,北海积攒了很久的钢铁材料几乎全部投入到这条铁路,因此在全线通车时,这条轨道就可以称作铁路了。

北海军行营的搬迁,没有等铁路修完通车。1703年秋,行营在秋收之前开始了主要搬迁,也是因为此时的行营总部家当不多,如果到了几年后,那就麻烦大了。庄不鸣的城主府依然留在标津城,不过被设为禁地,里面设立了成群的仓库,大批还没用上的穿越物资完好的保存在里面。从行营直属队扩编的北海宪兵队,负责庄不鸣的城主府和标津城重要厂区库区的安全守卫,北海县府下属的巡警队负责标津城治安巡逻,三支旗队轮流留下一支驻防,为标津城提供军事保护。
钏路镇的棱堡,作为北海军行营总部驻地,庄不鸣的参军处、赵三本的哨探处、郑石竜的勤务处、周不二的兵器处都住进棱堡,不过里面的破木房子拆掉了,全部建成漂亮整齐的平房院落。棱堡外墙在战斗中的破损都修补好了,新成立的工兵营根据战斗中的经验,对城防又加以改进。北海建筑队也完成了第一个行营招标工程,棱堡外墙和重点区域,被坚固的城砖包裹起来,原来土灰色的夯土棱堡,改头换面成为青灰色的砖石要塞,被命名为十胜堡。驻防在钏路镇的两支旗队,轮流驻防在渔港码头和十胜堡,渔港码头从木材和原木,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可以停靠千吨级船舶,探索号把母港从标津城转移到了这里。计划中的第二期港口工程,包括一个千吨级干船坞和一个造船厂,不过目前劳动力紧缺,完工还要等很久。
何无惧的炮兵如愿以偿的独立成军,105毫米榴弹炮就驻防在十胜堡要塞,当然,日常训练还要拉出去,有时在远处丘陵地带实弹打靶,有时拉到港口练习对海攻击,甚至上船进行海战演练。不过这种陆战火炮在船上的运用十分困难,根据实测,只能在较近距离的直瞄射击中勉强可用,而且需要炮手射击经验丰富,炮长判断精确,十分不好掌握。
原来住在棱堡的钏路镇居民,在一里多外原来松前军选择的那处靠海营地,重新兴建了家园,这里将作为新建的钏路镇。这些新建的漂亮平房院落,由庄不鸣出资,北海施工队承建,作为对移民们搬迁的补偿,也是对他们中的那些民兵作战勇敢的奖励,钏路镇移民们并不多,总共也就是二百多人。
自从行营搬迁到钏路镇,这里成为北海军的最重要基地,十胜堡内建立了极具规模的库区,几乎占据了内部一多半空间。驻防在十胜堡和钏路镇其他营地的驻军,超过了五百人,比起标津城不到二百人,根室镇几十人,钏路镇成为北海军的最大军事基地。北海军对松前军作战获胜,但并没有扩充多少人员,只是按照战功和出征表现,分别予以奖励和记功。
在转暖之后,陆续抵达北海辖区的本土商船和欧洲商船,除了部分还要去标津城装运物资,大部分直接被引导到了新建的钏路镇港口。新移民也大多在钏路镇下船,不过他们将在镇外军营度过第一个十天,在这期间要被多次消毒,还要注射疫苗,检查身体。之后将乘坐还没全线通车的轨道车,按照北海县府的安排,领取口粮工具,愿意务农的,被安置在轨道沿线农场的预留荒地。愿意从工的继续徒步北上,直到下一个车站再坐车到标津城。从松前军覆灭的夏季,到入冬,新到本土移民万余人,经过北海基本法律教育和新农业知识普及后,大多分散居住在铁路沿线农场,部分工匠和壮丁,自愿到标津城务工,毕竟务工的收入高一些。钏路镇作为军管区,除了新增一些猎户和渔民,基本没有务农的移民。不过为了满足钏路镇近千名军民的日常需要,在新建的钏路镇开设了很多商铺,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基本都是从标津城派出的分店。
由于钏路镇冬季几乎不封冻,外海渔产品极其丰富,因此钏路镇的主要行业是捕鱼业,钏路镇内的各手工作坊,往往直接间接和捕鱼业有关,很多海鲜鱼货直接出售给了军方行营。猎户的狩猎收获,比起渔民差了很多,毕竟打猎是不稳定的风险行业。不过猎户们往往兼职行营哨探处的斥候和向导,因此大多数都领取军方补贴,几乎就是北海军不在编制的士兵,孙三七就是一个典型。这些猎户和北海军配合,在日高山脉以东不断拉网式的扫荡,残存的少数零星土人不是被俘获,就是西逃过山。在狩胜峠北面、十胜川西面的富良野盆地,北海军设立了西部营地,派遣一个小队驻防巡逻,阻断了松前藩派出侦查的探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