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事托太子 尚书赴辽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唐的军队从频繁的边境战争中带回了大批的战俘。他们中间的少数幸运者被挑选出来成为皇帝和大臣们的私人奴隶,大部分被卖给普通百姓从事各种服务。最倒霉的那一部分则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地区去服苦役。
在东唐生活的外国人中,俘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任何外国人都会在中国受到欢迎的时期。西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国际间著名人物的荟萃之地。在西方人的心灵因为神学的束缚而陷入蒙昧的黑暗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兼容并蓄而好探求的。
————《东西方的文明史》
太极宫主殿太极殿。面阔十一间的重檐庑顶大殿,黑瓦白墙,朱红立柱,坐落于高出平地五丈的巨大朱红色台基之上。殿外陛阶两级,前方左右分峙建于三重子母高阙上的翔鸾、栖凤二阁,以曲尺形回廊与大殿相连。殿前则是三条长达二十五丈的龙尾道。太极殿在凹形殿基上组合大殿高阁,轮廓起伏,相为呼应,气势宏大,形构伟丽,如日之生,如在霄汉。立于殿前向南远眺,整个西京城尽收眼底。
威德三十年元旦,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大朝会正在太极殿举行。
这日京中文武百官毕集,东夷、安南国使臣亦来朝贺。先由太子献寿,中书令奏诸行省上表,户部尚书奏诸行省贡献,礼部尚书奏藩国贡献。接着百官进殿高呼万岁,太常乐班献七德、九功、上元之舞。朝贺既毕,皇帝宴飨群臣及藩国来使。
四海兵息,歌舞升平。
宴会结束之后,威德帝将两位中书令姚景、申载言延入勤政殿。待两位宰相坐定,他沉吟说道:“朕预备明日巡狩东都。京城之中,由太子监国,军国大事,俱由太子处分。二卿可与太子共相商议定之。”
两人心下一震,依本朝故例,国君未出征、守制、有疾而命太子监国,是传位的前兆,看来皇上是准备要禅位了。
果然威德帝又说道:“昔年皇祖昭武成皇帝,御宇二十年而禅位皇考景文睿皇帝,睿皇帝享国二十年又禅位与朕,朕自登位至今,忽忽又三十年矣,也该到了朕传位之时了。”言下却大有不胜怅然之意。
那日接受东夷使臣朝见之后,父子俩在宣政殿又起了冲突。威德帝原意诏令燕州行省蠲赋四分,太子却坚持免赋一年。威德帝不悦道:“国制四十税一,原非苛政。如今战事方息,处处缓征轻徭,燕州再免赋一年,藏库益空矣。”
太子貌甚恭谨,而志甚坚决:“父皇所虑极是。然而正因战乱方止,户口未复,仓廪尚虚,更当与民生息。譬如大树,根本固实,而后方可期枝叶繁茂。如今既不能开源,则当节流。宫中府中,用度开支,俱当设法裁减撙节。”
威德帝心下愈恼:“省钱的主意竟打到朕的头上了。”然而如今形势比人强,他空有皇帝名位,而无控制局势之力,只得无可奈何道:“就依你。回头你和两位中书、殿中署商议一下,瞧哪处可省俭的,就自行处置了罢。”
去昭庆殿的路上,威德帝愈想愈觉心灰意冷,事情都到了这一步,这皇帝做着还有什么意思,索性痛快让出大位好了。自己还不识趣些,难道等着儿子率兵逼宫么?
两位丞相心下明白,皇上欲让大位出于无奈,实非得已,非如两位先皇那样是自己心甘情愿。太子如今已是朝中最有实力的人物,形势至此,想不让位亦不可行矣。若再恋栈不去,恐有不测之祸。
姚景沉吟未言,申载言字斟句酌地道:“陛下春秋正盛,玉体康健,行义未过,德泽有加,东巡之时命太子殿下监国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传位之事,尽可缓议,未急在这一时啊。”
威德帝摇摇头,长笑道:“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当传位,便得传位。”他自御座上起身:“教郎官们拟一个诏令来给朕瞧过,明日便宣谕天下。”两位宰相都起身作揖道:“是。”
姚景想了想又奏道:“陛下,臣蒙恩泽,入值中书已近十年,如今筋骨渐老,位非才授,敢请骸骨,求陛下准之。”申载言见他请致仕,连忙跟着说道:“臣自入中书,无功于朝,失察有罪,赖陛下宽宏不责,心常抱愧无已。今请辞官,以待高贤,求陛下全之,微臣不胜感恩惶恐之至。”说着跪了下来,以头触地。
威德帝怔了怔,沉吟说道:“中枢缺少人手,二卿忠勤劳累,朕亦深知。朕本欲选官入阁协理二卿,只是既已命嘉文监国,这事想来还是由他来办的好。如今中书令就只有二位,你们一个乞老,一个请辞,朝中不是没人了么?朕不能允。朕巡东都,就请二卿尽心辅佐太子,就如同辅佐朕一般。”两人应道:“是,臣等谨奉陛下之谕。”
威德帝叹一口气,又说道:“说来四弟之才,亦可为相,只是依律诸王不得入值中书,朕也只好给他个检校中书令的虚衔。”申载言口中称是,心下却颇不以为然,依照国律外戚亦不得为相,当初章朝恩还不是照样被皇帝任命为中书令?
威德帝有些惘然地四下瞧瞧,当初即位时的情景又浮上了心头。
当年父皇最钟爱的儿子并不是自己,那时四弟伯宗年纪还小,景文帝在三个皇子中犹豫不决。要说才能,二弟伯召三弟伯雄都未必输给了自己。最后还是孝明太后坚持长子主器,长幼之序不可轻废,父皇才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其实说到底,自己并不那么喜欢处理国事。原先励精图治,更多的还是为了挣一口气给太上皇瞧瞧:你将帝位传给儿臣是做了正确的决定。威德十四年太上皇驾崩之后,自己就开始不胜其烦,日倦朝政了。
他不象先皇,只有两个皇子,嘉烈性情刚武,是个将才,而且自小对兄长膺服膜拜,死心塌地,对皇位没有一点兴趣。嘉文却不同,这个孩子从小就爱往宫外跑,三教九流无不结识。等到年纪稍长,更是显得卓异不凡,心思深远,人莫能测,皆以为其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必为一代圣君。将国家交付给他,应当是不会错的。
朕也老了,也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啦。当初与自己明里暗里较劲的两个弟弟,一个战死在了东都,一个被自己处死了,如今就只剩了个四弟。怀想起幼时的兄弟情份,威德帝突然有些萧索寂寞之感。
自己究竟是不是个好皇帝?留给后人评论吧。
威德帝一面想着,一面走入了昭庆殿。
章贵妃迎了上来敛衽行礼:“见过陛下,先前内侍们来传话说陛下预备明日东巡,往年不是要到二月里陛下才巡狩东都么,怎么今年这么早,连元宵也不在京里过?”
威德帝摇摇头:“朕已打定主意,预备将大位禅让于嘉文,所以不能不早些动身了。”章贵妃闻言,眼中不禁流露出惶惧失落的神色。
威德帝又道:“今日咱们还回翠微宫去住。”他转头招手将郑啸天召至近前:“明日卤簿仪卫从翠微宫出发,你去知会殿中署、太仆寺和虎贲旅。”
翌日颁下两道诏书,一道是皇帝东巡,命太子监国,“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第二道敕书却是被皇上留京的原燕州巡察御史杨秀擢升侍御史,封男爵,随驾赴东都。
皇城之中处处窃议,太子既为监国,看来年内必登大位。至于杨荣全无功加官封爵,人人心知肚明,这位是迟早要做附马的,如今随驾东巡,看来公主今年要大婚了?

朝廷的政务中心转到了东宫,一大早太子步入丽正殿,下令将皇宫每年开支从六百万缗削减至四百万缗,又命放遣十八岁以上宫女出宫。案前三位东宫属臣虞文俊、裴秀和李樊生互相对视一眼,谁也没有动弹。
太子扬起剑眉:“怎么?”虞文俊忙禀道:“殿下,臣以为这道敕令不宜下。”裴秀补充道:“殿下未登大宝,宫中之主仍为皇上,殿下下此谕令,恐致天下不孝之讥。”李樊生也说道:“殿下面南为帝之时,再发此诏,亦未为迟。”
太子第一日主政,原本兴冲冲的,原以为如今入总万机出统戎政,监国抚军六柄在手,却被几个僚臣当头泼下一瓢凉水。这才清醒过来,意识到办大事未可急在一时。他沉默一会,说道:“就依你们,孤还有一道谕令要下,玉麟,你替孤来拟诏。”
东宫里发下的第一道敕令,乃是命羽林军统领甄雄右迁南路行军府副督兼蜀州军统领,即日赴任。
这道诏书一下,百官哗然。人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必将会有一番人事变动,可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大家都想着,东宫里的一干太子僚臣迟早会得到重用,谁也没料到太子会先朝甄元宏下手,虽然甄元宏属故相章朝恩一系,而章朝恩与太子势同水火,可是毕竟章元振已死,其势力也已经跟着瓦解。太子痛打落水狗将甄元宏赶出京城,想必是打算将羽林军统领之位交到自己的亲信手中了。众人有为甄元宏叹息不已的,也有兔死狐悲的,都在想着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至于甄雄,他只有乖乖地交出统领官的虎钮银章,带着家人起程前往蜀州赴任。
还好,锦城人间乐地,总比将我远远地打发去辽东守边要好得多了。他安慰自己。
众人猜想太子接着就会任命程羽或是晟郡王出任羽林军统领,可是几天过去,东宫里颁下的敕令却是原中州军统领程羽、陇州军统领晟郡王嘉烈各赴本任。
原以为会有的人事大变动,并未出现。
太子在忙另一件事:重新划定各行省治地。
他将天下分为一府一司十二行省,京城及附近地区仍属京兆府,将滇黔之地从蜀州划出,另设黔州行省,治所黔中。岭南之地从楚州划出,设交州行省,治所南海。在辽东设置营州行省,治所辽阳。以加强朝廷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吐蕃之地仍归宣慰司管辖。
新建的行省暂不设总督和司使,由朝廷先遣出观察处置使治理地方事务。黔州和交州的观察使人选都已经敲定,只有营州,太子一时踌躇难决。这是新复之地,边境形势复杂,须得遣一位有分量的大臣去才好。
最初那江山都吩咐在孤笔尖头的兴奋劲一过去,太子意识到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小心为之的艰难重任。
这日一大早,太子带着随行侍卫李嘉显来到政事堂,两位丞相将吏部尚书王行俭、户部尚书范成仁、礼部尚书南平郡王李伯宗、署理兵部侍郎卢腾远、刑部尚书元守田、工部尚书靳怀义等都召集至此,商议营州之事。
政事堂集议历来由执笔中书主持,章朝恩死后,姚景理所当然地成为执笔中书,当下他扫视众人,缓缓说道:“太子奉皇上之命监国,督摄远迩。如今新划行省,选遣任官,黔、交二州观察使都已定下,交州观察使由楚州布政使顾延龄出任,黔州观察使由署理蜀州布政使茹贽出任。”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几人都转头瞧了瞧范成仁,茹文敬署理蜀州布政使原为范成仁举荐,如今又成了行省首官,看来太子对范成仁真是宠信非常。
姚景啜一口茶,接着说下去:“这两位都是一方司使,熟悉民情,想来均能胜任的。只有营州新复之地,我和子敬在诸省司使之中挑来选去,竟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太子之意,是在京官之中选一名忠廉循吏,出镇辽东,这人得是三品之上,又曾做过外任。今日请众位来,便是合议一下,遣谁去为好。”
申载言笑道:“列位都拿几个人选出来,咱们比较一下,选一个最合适之人。”
他话音才落,户部尚书范成仁拱手说道:“不必再举什么人选了,若殿下和二位丞相信得过,允文请毛遂自荐,前往辽东。”
两位中书转头望着太子,却见他手拈唇髭,沉吟不答。
范成仁文武全器,仁智并具,由他出镇辽东,太子是一百个放心。可他是太子心目中最合适的相臣人选,太子一心想着登极之后就将其召入中书省,实在是不愿意放他去荒远之地。
刑部尚书元守田起身说道:“辽东自古为我中华之土,如今艰难收复,正当推诚安抚以巩固。若太子殿下和二位中书没有合适人选,珍农愿勉为其难,前往镇之。”
太子长松一口气:“珍农兄愿屈身前往,真是再好不过了。”他转头对姚、申二人道:“孤觉得可加元尚书检校中书令之衔,转任营州观察处置大使,并可自行挑选属官前往。刑部事务暂由侍郎言孟贤主持。二位中书以为如何?”两人忙道:“是,当依殿下之谕。”
又议了许久,直到用过午膳,六部主官方起身告辞,各回部院。中书郎官屈锐奉承太子道:“殿下署理万机,制领百揆,分天下为十二州,《尚书尧典》云,‘肇十有二州’,殿下来日必为尧舜之君,天下万民翘首以盼矣。”另两个郎官韦锦和谭文德都难以察觉地皱了皱眉,心下嘀咕,这马屁也拍得太不堪了。
太子闻言却冷哼一声:“肃北关外,消息断绝。哪里有十二州,分明只有十一州,孤可不敢妄比尧舜。”
众人一呆,旋即明白他的意思是庭州如今还沦陷于异族之手,一时间无人应声。屈锐尴尬地道:“是,是。”
太子扫视众人一眼,斩钉截铁地道:“当年太宗圣皇帝、卫靖元帅开拓西域,何其艰难,而今轻易失之,以致丝路商旅,无敢西望,西凉四府,胡骑窥伺。此诚不可忍之!孤要对西北用兵,今年就发兵出肃北关,夺回庭州之地。”姚景申载言对视一眼,谁也不敢出言劝阻。
太子原也不打算和他们商量此事,直截了当地问道:“众位都说一说,孤遣谁做西征主将为好?”
众人听得太子问询,心中同时想到了一个人,却没有一个人说出口。因为这人自回京之后便称疾不朝,连元旦大朝会也未诣宫门奉贺,为此事御史杨典已经重重地参了一本。据东宫僚臣说,此人回京后对太子也是十分冷淡,曾经相知甚深的两人如今已经生分了。
申载言想了想道:“臣以为晟郡王勇武知兵略,又为陇州军统领,是合适人选。卢定邦为将多年,持重严谨,也可由他以兵部侍郎兼知西路军务。程云飞少年雄才,倜傥英略,只是阅历稍乏。阿斯兰壮勇出众,且熟知庭州地理。又或东路俞副督,南天之柱,可为主将,但恐病不能从。此皆我东唐名将,全凭殿下遴选之。”
姚景闻言,心下暗道:“连俞文钊都被你说出来了,他病成那样,如何还能带兵出征?”谭文德却反驳道:“申相之言,颂贤不敢苟同。阿斯兰总兵虽壮勇有功,然未曾独当一面,若为主将,恐难当大任。”
太子负手而立,双目望向厅外,过了许久才轻声说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黑袍。西征主帅,非任停云莫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