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新老交替,一朝接一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天理何在一”初九听完,不由是怒气上涌:“老圣上的一世英名,终究是
会在这妃殡陪葬遗命之上!”
林茗儿流泪道:“是我们粗心大意了!老圣上先前处死单独李淑妃娘娘,一起
赐死郭宁妃娘娘,李贤妃娘娘,葛丽妃娘娘,我们怎么就是没有想到老圣上的意思
是要处死后宫所有的妃殡娘娘呢?”
“皇爷爷一”豆蔻公主乃是峨嵋派弟子出身,佛学精湛,为人最是第一等慈
爱,平生最是不愿杀生,尽管行走江湖在所难免!她一听皇爷爷这样的遗命,不由
泪水也是不争气涌出来!
皇太孙朱允坟泪眼婆婆,他知道皇爷爷是为了自己,为了大明天下江山,为了
不给自己留后患,皇爷爷才是将李淑妃,郭宁妃这两位实际上的中宫皇后处死。书.书.网将
所有有皇子的妃殡也都是处死,皇爷爷一定是觉得自己这样强悍男人尚且迷恋她
们,而皇太孙朱允坟年轻气壮,学期方刚,怎么是她们的对手?他要朱家世世代代
把持中土天下,联即万民之主。
“好狠心的圣上!撒手人寰后还有这样的遗命所有服伺的殡妃四十六人全部陪
葬,唯留下张美人抚养宝庆公主?这个从放牛娃,乞丐,小和尚,流浪汉,到红巾
军士兵,将军,元帅,昊王,大明开国的皇帝,是他大肆恢复了陪葬,那些无辜女
子年轻的生命,在他极端自私的圣旨中,悲惨死去。”林茗儿天不怕地不怕,在朱
元璋活着的时候就是敢当面喝斥朱元璋,现在朱元璋死了,她更加是有恃无恐,实
话实说吧!
张美人抱着小宝庆公主,依旧是浑身抖,她想起后宫殉葬的妃殡宫女,被指
定站到一个小木床上,上面早悬有一个结好的绳套,套上颈项,抽去立足的小木
床,殉葬的妃殡就被凌空吊起。等不及死透了,就忙着卸下来,依次运往埋入孝陵
中指定的位置。不等人死透,因恐吊久了,舌头拖出口外,怕死去的皇帝不高兴
会看得腻味儿,半死不活就入土埋掉,可保存各自的玉貌朱颜,去陪老皇帝取乐
这是何等的残酷?她想起小李淑妃,翁妃等,已经是阴阳相隔,不由更加是心伤无
比!
豆蔻公主流泪道:“太孙哥哥,这些妃殡娘娘都是很惨,是否太孙哥哥可以补
偿她们家里?”
皇太孙朱允坟点点头道:“不错,这些陪葬的妃殡,皆被赐封一个统一的称号
‘朝天女,。可怜一他们生前、死后,均须献身于皇爷爷一我**之后,自然
会多拨些钱去安抚一下她们的亲属,以示恩宠一”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后宫哀鸿一片中,皇太孙朱允坟终于完成了他与皇爷爷朱元璋的大明皇朝帝王
交接!
二天后,乃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辛卯,在左军都督徐辉祖,驹马都尉梅殷
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翰林院侍读方孝孺,刑部阪依神侯,锦衣!莲花
公公,御林军耿豪,后宫大太监刘侍恩公公的拥戴下,群臣齐聚奉天殿,高呼“万
岁万岁万万岁!”皇太孙朱允坟根据蓖去的老皇帝朱元璋的遗诏即皇帝位,即位诏
书公告天下,正是当日初九与林茗儿,无尘仙子所见的:
“天降下民,作之君。书.书.网我大明开国皇高皇帝受天明命,统有万邦,宵衣开食
弘济民如,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规模宏远。联以吵躬纂
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夙夜抵惧,思所以克
相上帝,以无乖皇祖之大命,永惟宽猛之宜,诞布憔新之政。其以明年为建文元
年,大赦天下。于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期致雍熙之盛。百弼
卿士,体联至怀。”
初九,林茗儿看着炫耀的天空,终于是轻松了一口气,皇太孙朱允坟成为大明
朝的第二位皇帝。
同一天黔味允坟下令安葬皇爷爷朱元璋,众多朝天女于独龙山山麓孝陵,与皇
奶奶马皇后同墓**,老皇上朱元璋被溢以高皇帝,庙号称太祖。
守成之主仿佛都是受命于危难的,老皇帝的死像沉重的愁云,压在大明京师燕
雀宫上空,朱允坟一旦真正登上皇帝之位,却也不敢过分仁慈,即刻动手颁令!
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之下,朱允坟下诏大明天下,朝廷连带依附藩国朝鲜
吐蕃等行三年丧。
然而当群臣请求以日易月,改年号时,林茗儿建议道:“陛下,若是你现在就
改年号,只怕后世说陛下称帝之心早就渴望,不如今岁依旧乃是洪武三十一年,明
岁才十是六陛开下年号第一年?”
朱允灼深深同意道:“联恨不得皇爷爷千岁万岁,这一年洪武三十一年乃是皇
爷爷最后一年,如何能改?联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红
食则擅粥。郊社宗庙如常仪。”他又是让礼部制定治丧的礼仪,结果决定,京官闻
丧的第二天,身着孝服,头戴乌纱帽,系黑角带,赴内府听诏书命令,京官一律在
本署斋宿,朝哺诣几筵哭。越三日成服,朝哺哭临,一直到下葬而止,自成服后始
二十七天之后服除。命妇要身着孝服去掉饰从西华门进入宫内哭临,诸王、世
子、王妃、郡主、内使、宫人都要斩衰三年,二十七日服除。
同时朱允坟派行人颁太祖皇帝遗诏于天下。在外百官,诏书到日素服、乌纱
帽、黑角带,四拜,听宣遗诏,然后举哀再四拜,三日成服,每日设香案哭临,三
日除。另外还要分别遣官到京致祭,祭物由礼部置备!众多朱家藩王之所,也必须
如此守孝三年!
朱允坟位登帝位之后,想起自己身世,居然也能当上皇上,追封生父前太子朱
标为明兴宗孝康皇帝,不由十分感叹。
初九,林茗儿两人日夜相伴在朱允坟身边,几乎也是住在皇宫之中,豆蔻公主
回魏国公府中为新皇上,父王母妃祈祷!
这日,初九,林茗儿听新皇上朱允坟说道:“联的父皇孝康皇帝很早就被皇爷
爷立为了皇位继承人,但在皇位继承人父皇的儿子中,联并不是长子,联前面原来
还有个哥哥叫朱雄英,所以按正常的皇位继承程序来说,应该是父皇继承皇爷爷的
皇位,联的大哥朱雄英继承父皇的皇位,而位居长房老二的联是根本没有机会继承
皇位的一”
豆蔻公主身为皇室公主,自然知道这些事情,也告诉过林茗儿知道,大明皇朝
初期的皇家颇为奇怪,长房不旺偏房旺!皇爷爷的的长房子孙更为令人好奇的是
后代子孙越是小辈越是比他的父辈死得早,走得快。书.书.网先是兹文太子的长子朱雄英哥
哥生下来后没活几年就死了,走在了兹文太子的前头,接着是兹文太子伯伯又走在
皇爷爷的前头。如等的天灾变局使得算计了一生的雄主皇爷爷实在错手不及,这也
使得本来很有可能在皇家大院中以探究学问来度过自己一生的文弱书生朱允坟哥哥
一下子从历史的后台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原来这朱允坟生于洪武十年十月,母亲是当时太子朱标的侧妃殡。朱标太子原
有正妻即太子妃常遇春女儿常氏,这个常氏就是朱标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
的母亲。而朱允坟的母亲吕氏是后来官为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这个吕氏最初嫁给
太子朱标时道道的妾宫人,因此说朱允坟也是庶出而不是嫡出!正因为如

此,所以朱允坟刚出生那时很不受重视,生下来一年多后才有名字。也就是在洪武
十一年十一月太子妃常氏蓖世后,朱允坟母亲宫人吕氏依次升格为太子妃,这时皇
爷爷朱元璋才想起自己的皇太子还生有一个皇孙,于是赐名为朱允坟。朱允坟六岁
时,他的同父异母哥哥朱雄英死了,十六岁时他的父亲朱标蓖世,因此说朱允坟的
早年也很不幸。朱允坟之所以一出生就没受重视,除了母亲地位低以外,还有一个
原因,朱龙乒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骨歪得很厉害,整个头型看上去象个弯弯的月
亮。皇爷爷朱元璋看到孙子这番模样就很不喜欢,曾经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朱允坟的
头,一边叫朱允坟为“半边月亮”。朱元璋十分迷信,总担心这个孙子将来不得善
终。
现在初九看着朱允坟的头骨,依旧是有些倾斜,有如半边月亮,暗道:“我一
定要好生辅佐二哥!”
但长相并不太雅的朱允坟却天性文弱、孝顺。洪武二十三年朱允坟十四岁时
父亲朱标身上长了一个大大的痛子,疼痛难忍。朱允坟不分白天黑夜地伺候在父亲
朱标病榻前,不离一步。最终朱标病好了,朱允坟自己反倒骨瘦如柴。爷爷朱元璋
看到这样的一对父子,颇有感慨地说:“有子孙如此,联复何忧?”
朱允坟还有一个优点,人很聪明,喜欢读书,少聪慧慈仁,性至孝,好读书。
侍宴命题赋诗立就,太祖深爱之。”
洪武二十四年,即朱允坟十五岁那年,刚好是爷爷朱元璋六十岁大寿,朝廷内
外文武百官都忙着准备给皇帝朱元璋送一份像样的寿礼,朱允坟不院不忙地将自己
平日的嗜好用上了,他挑选了几百枚精妙绝伦的南京雨花石,将它们拼凑起来,镶
嵌成了“万寿无疆”等几个遒劲有力、流光溢彩的大字,作为一份特殊的寿礼送给
皇帝爷爷朱元璋,顿时受到满朝文武的啧啧称赞,也赢得了爷爷朱元璋的好感。自
此以后,朱元璋对朱允坟更是刮目相看。
然而,迷信十足的朱元璋心目中的那个死结还没打开—总担心这个长相不雅
的皇孙没有好结局,于是就用对诗的方式来预测一下他的未来。有一天晚上,在明
皇宫里朱允坟和他的父亲朱标正侍立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抬头望见一轮新月高
挂天空,顿时朱皇帝来了灵感,就以新月为题材,要求朱允坟与他的父亲朱标各赋
就去十诗六一开。据说,朱标的诗是这样: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不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朱标刚吟完诗,朱允坟接上来了:
“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如果纯粹从文学创作角度来讲,朱标、朱允坟父子俩的答诗称得上是才思敏
捷,但缺乏蓬勃的活力,更别提那气吞山河的帝王之气了,尤其那“不得团圆”、
“影落江湖”之语在迷信十足的朱元璋看来那是不吉之兆,所以他听后就一直闷闷
不乐十,六传开位更新度快两人,都是不太有帝王气势。
其实,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时就已经考虑好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他吸取了
历史上皇位继承的经验教训,洪武元年,在大明开国那天朱元璋就宣布了朱标为未
来皇位的继承人。他在给朱标太子的册文里是这样说的:“国家建储,礼从长嫡
天下之本在焉。联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勘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
成,命尔标为皇太子一尔生王宫为嗣,天意所属,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
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
戒之。”
正因为朱元璋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看作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以他极为重视对
朱标太子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教育。他在南京明皇宫里建了大本堂,收集天下古
今图书典籍,延聘了宋镰、刘基、李希镰等名儒学士充作朱标太子的老师,挑选德
才兼备之士给朱标作伴读。洪武六年朱标23岁那年,朱元璋下令让朱标开始参与
国政,他跟朱标说:“人君治天下,日有万几,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
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惟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故处
事之际,鲜有过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临政少有不缪者。故吾
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
邪搔,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苟无权度
则未有不失其当。”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又向皇太子朱标出这样的谕旨:“人君之有天下
者,当法天之德也。天之德刚健中正,故运行不息。人若体天之德,孜孜不倦,则
庶事日修:若怠惰侈肆,则政衰教弛,亏损天德,而欲长保天位者,未之有也一
尔等当克勤克慎,他日庶可永保基业。”
同年八月,朱元璋又命朱标巡抚陕西,考察未来都城迁移的事宜,朱标也不负
父皇之厚望,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临回来时向父皇朱元璋进献了陕西地图。所有这
些都明白地表明,朱元璋将朱标当作了永保大明基业的**人,而朱标尽管与父亲
朱元璋在个性方面的差异很大,治政也有着很多的意见分歧,但不可否认他还是朱
元璋心目中理想的皇位继承者。
但后来的历史却与皇帝朱元璋开了天大的玩笑。就在从陕西一路风尘仆仆赶回
南京之际,本来就身子骨单薄的朱标偶感风寒,并病倒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
五日,三十九岁岁的朱标太子带着他父亲无限的厚望,撇下朱允坟等五六个尚未成
年的儿女,驾鹤西去。这对一心欲使大明王朝稳如磐石和长治久安的老爸朱元璋来
说无就去疑是致命的一击。
太子朱标死了,苦心经营了二十五年的大明“国本”没了,老皇帝朱元璋面临
着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大明帝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又恢复到二十五年以前的原点
上!
一最后才是有当时的嫡孙朱允坟成为大明皇位继承人!
朱允坟坐在龙椅上叹息道:“我大明经过洪武三十一年间,太祖整治,社视统
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然而皇爷爷生性雄猜
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_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因此联
决意从**伊始,就要着手改革,改进太祖爷爷一些弊政,三弟你看如何?”
初九暗道:“我哪里懂得什么施政?我答应老圣上的不过是以武功保护二哥的
性命而已一”他尴尬一笑时,却是晒尸林茗儿接口道:“不错,陛下一定要施行
仁政治理天下一”
一这时,宫外却是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初九听出来乃是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三人脚步声,他们走得十分紧急,不由笑道:“二哥,小师妹!外面是齐大
人,黄大人,方大人过来了!”
果然,黄子澄刚刚是推开燕雀宫大门,朱允坟,初九,林茗儿就是听见齐泰大
声呼道:“陛下,不得了了一燕王朱棣陛下要**了一”
这一下,初九,林茗儿大吃一惊!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