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南京北京中京,三都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显然今日皇太孙朱允炆乃是给三弟初九,皇爷爷钦点智囊林茗儿姑娘足够
大的面子,他知道点苍派林天,连宛柔,洛止寒,鲁伦,小七子这五人也是十分想
进皇宫内城一玩,因此竟然是真的将点苍派七人全部带入皇宫内城!
“初九贤弟,这还是耿某第一次见皇太孙如此隆重呢!”耿豪低声笑道:“就
好似皇太孙在带着以后治理国家的诸栋梁之才拜见圣上!”
初九忙是低声摇头道:“不敢不敢!什么栋梁之才一汗颜一不过是我与小
师妹要期见洪武圣上,其他师兄师弟们不过只是去后宫拜见芙蓉贵妃与青城派诸位
前辈而已!”
皇太孙朱允坟,豆蔻公主进皇宫之后,派人去察告皇爷爷,然后带领豆蔻公
主,耿豪,初九,林茗儿等人去璞玉宫中等候,耿豪笑道:“卑职今天早上已经通
知刘公公了,肯定是马上我们就可以面圣!”
“恩,刘公公一定早就察报皇爷爷了!我真是想立即见到皇爷爷啊!”豆蔻公
主一脸期待说道。书.书.网
洛止寒,连天等人见京师内城宫殿林立,早已经是有些目不暇接,连宛柔微微
叹道:“京师自古就是有龙脉之气,逗巡南接昊越之邦,延亘连北齐鲁之地,层叠
卧牛之势,按上界戊己中央,崔党伏虎之形,数百座军州辐揍之地,这一路进宫
都是只见各处宫殿云笼凤烟,瑞霭罩龙楼,正阳门迁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当
真是我大明的中枢龙府啊!”
小七子一伸舌头道:“我就是没有读过多少书,哪里有宛柔小师姐这么明白什
么气脉不气脉的?不过我只是知道先前我以为大理城乃是人间繁华之地,等到今日
进了皇宫,才现不止十个大理城,就是我见过的所有画卷也是无法与皇宫宫殿花
团锦簇媲美的啊!当皇帝,真的很有钱啊,修得好繁华的宫殿!”
“哈哈,太孙殿下还请不要见怪,我们众多师兄弟从小在山间长大,说法就是
这等粗俗!”连天苦笑摇摇头,见众多师弟师妹很是随便,忙是作揖赔礼道。
皇太孙朱允坟平日接触的是都是满腹经纶的治国良才,翰林学士,今日见小七
子这等山里人说话虽然决不好听,但是很有道理,甚是有趣,不由笑笑道:“诸位
少侠说话都是很有意思,何罪之有呢一哈哈!”
耿豪文武全才,有心调笑小七子,便是道:“小七子贤弟,你可是知道我们太
孙殿下常在这璞玉宫中办理国家大事,为何这宫殿名叫璞玉宫?”
小七子忙是摇头道:“璞玉宫一我一如何知道一文雅的事情,怎么问
我?宛柔小师姐,茗儿小师姐”
“玉不琢,不成器!”连宛柔当然知道,笑道:“本来一璞玉璞玉一乃是
指包在石中,天然形成,尚未经雕琢,未经加工的玉!根据汉书等有言,西域于闻
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书.书.网多玉石。这玉石,指玉之璞也一”
林茗儿笑着接口道:“不过后世人也多以璞玉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若是
我猜得不错,这璞玉宫的名字乃是洪武圣上亲自取的,赐给皇太孙殿下,乃是希望
皇太孙殿下经过在璞玉宫中历练数年之后,能大放异彩啊!即便太孙殿下过去,今
日对国事不甚明了,经过璞玉宫中数年之后,自然可以治国有方!”
耿豪不由心生佩服道:“茗儿姑娘与连姑娘果真是厉害,就好比是亲自看见一
般啊!这璞玉宫正是老圣上亲自赐给太孙殿下的,连带这名字!”
初九叹息一声道:“老圣上对皇太孙这感情果真是殷殷许深啊!”
皇太孙朱允坟,豆蔻公主都是想起皇爷爷,祖孙情深,两人不由叹息。。
“一那太孙殿下,我知道圣上办理朝廷大事乃是在燕雀宫,这燕雀宫的名头
又是如何得来的?按照洪武圣上取名璞玉宫的传统推断,燕雀宫名字也是大有一番
来历吧!”林茗儿突然又是问道。
“不错!燕雀之意,正乃是大明龙脉建立延续所在!”皇太孙朱允坟微微一愣
道官方mm英姿上传。
初九恍然大悟,暗道:“大明马皇后将燕雀之鸟纹身在魔教兰范圣女身上,一
定是要她日日牢记她乃是大明的燕雀公主,这燕雀乃是大明龙脉所在,见到燕雀就
想起她是大明皇室公主,肩负绝大使命!马皇后,果真是罕见非常人!
豆蔻公主也是在旁叹息一声道:“其实可能外人无人知道,皇爷爷虽然风光纵
横一生,平生还有一大志愿未完成!”
少什么?”初九又是一惊:“洪武老圣上位登天子一三十一年,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还有大事心愿完成不了?”
“不错!一大遗憾一”皇太孙朱允坟叹息道:“燕雀宫一这也与燕雀宫得
名有关一燕雀宫得名来自燕雀湖!”
“燕雀湖?”连宛柔道:“太孙殿下,公主姐姐,这两趟入京师,我也算是在
京师中玩耍了多日,怎么一从未听说过燕雀湖一”
“哎一”皇太孙朱允坟叹息道:“你们当然是不知道了!年轻的京师土生土
长人都是不会知道的!因为燕雀湖已经不存在了!我都是未曾见过呢!大明皇宫耸
立的那一天,也就是燕雀湖消失的同一天!刚才所说的皇爷爷平生一大心愿未了
就是说这件事,皇爷爷填平燕雀湖,定下京师皇宫,然而到现在,皇爷爷也并没有
真心实意将现京师看作我大明传承千年立朝之地!”
林茗儿,初九忙是用心听来,他们今日要数见洪武老圣上,若是多知道老圣上
一点事情有百利而无一害!
原来当年大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圣上以胸怀韬略,深谋远虑,终于是在与元蒙
陈友谅,张士诚,魔教等群雄对峙中脱颖而出,当上皇帝后则以刚猛治国,惩罚贪
官污吏,大杀开国工程,使得三十一年间,大明天下安定,堪称一代英武,然而有一
件事,却困扰了洪武圣上朱元璋三十多年,一直到现在他已经是病入膏育,这件遗
憾未定之事就是大明皇朝便是究竟定都何处?
当年在与中原,江南群雄争霸的过程中,当年义军领朱元璋曾经选择了金陵

作为中枢根据,金陵地形险要,北有长江天堑,自古为形胜之地。书.书.网金陵龙盘虎踞
帝王之都,三国东昊、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以此地为
都城。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取合防后,改称应天府。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
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不过仅仅是暂时之都!
然而,此时朱元璋并不满意京师应天,所以没有正式将应天确立为国都,其原
因有三:一是历史上以应天为国都的朝代都气数很短,天子之气被秦始皇断掉龙
脉,出了问题:二是应天偏于东南,不便于控制中土全部区域,比如关西,西北
关东:三是应天位于长江之左,其城防有隐患,作为国都不是十分理想。
后来朱元璋派兵攻取中原重镇注梁后,有人建议定都注梁,四百年前注梁乃是
当年北宋京师,第一紧华都城!朱元璋非常重视,亲自前往注梁进行实地考察,然
而,最后他认为注梁虽然位置适中,但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黄河也是不能保证
安全,地形显然还不如应天京师。不过,朱元璋也考虑到注梁是宋朝的旧都,当时
西北未定,需要将注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于是借鉴古代南北二京制
度,以应天为南京,注梁为北京,从那时起,南京的名称便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
如此京师名,所用应天倒是少,用南京却是多一些!
初九,林茗儿等人未曾在京师中长大,偏远山区,反而知道大明京师乃是南京
为多!
洪武二年八月,朱元璋平定陕西,定都之议再起。各大文臣武将商议一番之
后,主要的候选城市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沛梁、燕京几地,大臣们的意见不
一,各自引古论今,提出各种讨论。
“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西周,汉,唐数百年国柞第霖,乃是第一建都之
所!”
“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东周,东汉数百年,武则天周也乃都
城,还有注梁亦宋之旧都,民心所望一”
“燕京乃是当年元蒙之宫室,一切宫殿完备,就之可省民力一”
众大臣喋喋不休,朱元璋见众臣意见难以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竟然异想天
开地提出以老家临缘凤阳为中都的想法。朱元璋称在临缘凤阳建都,是“取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临缘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在此建中都,显然含有朱
元璋想要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私心,但群臣不敢反对,于是,朱元璋下令仿照南
京规制在临缘营建中都。这样,在明朝建国之初就形成了南京在应天府、北京为注
梁,和中都在临缘凤阳并存的情况。
“哈哈,洪武圣上依旧还是农民想法啊!”林茗儿听到这里,不由暗笑道:
若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一哎,果真是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之后十年,朱元璋一直有将中都凤阳正式作为大明国都的想法,一般权臣如徐
达,李善长,宋谦等人都是恭贺,重臣中只有刘基坚决反对,他认为凤阳根本不适
合作为国都,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朱元璋心中生气,但是知道虽然徐达天下第
一勇,李善长天下第一后勤综合,宋谦第人在别的方向开国功勋建树第一
不过若论建都看风水,整个大明王朝都是要听青田侯刘基所言,若是他认为对大明
国柞有损,就得停止,因此朱元璋也是不敢贸然直接强行下令以凤阳为京师!
洪武三年时,朱元璋采用了汉高祖刘邦徙天下富豪于关中的办法,下令迁江南
民十数万户于凤阳。江南一带的富豪全部被迁往凤阳,并且不许私自离开。因为一
来东南地区之前为朱元璋的大对头张士诚所占据,这里的涨多人都曾为张士诚出过
力,朱元璋此举实际上是要打击东南地区的文人和地主阶级,二来将最富有的富豪
迁到凤阳,建设帝乡!这些江南富人被迫背井离乡,虽然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却伪
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地跑回江南老家探亲扫墓,第二年再回到凤阳。
日子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凤阳花鼓在东南一带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舞,其中一
最为有名:”,
“家住庐州并凤卜比
凤阳原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这名歌反映的并不是风阳年年饥荒,而是指江南
富豪年年伪装成乞丐逃荒的奇景。
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巡视凤阳的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停
建。此时修建中都已经有:六年,宫殿颇具规模。众人对此都大惑不解。朱元璋解
释停建的理由是**。但这其中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朱元璋身边的功臣许多都
是他的同乡,江淮人在高官中占了很大比重。江淮功臣居功自傲,常有违法乱纪之
事,且在朝中结党谋私。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对臣
下结党之事十分警惕。他担心建都凤阳后,会助长江摧集团的势力。实际上,大明
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都在为如何加强皇权煞费苦心,其手下大臣大多不得善
终,这其中也包括刘基,李善长,徐达等最为显赫的开国功臣。
终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南京为京师,多年悬而未决的定都问
题才算正式告一段落。历史经常会因为偶然的因素而改变走向,而城市的命运也是
如此,汁梁和风阳就这样与历史的机遇擦肩而过。
“咦一原来有这么多的曲折一这样说来一京师已经定为南京,不是很稳
固了吗?这是洪武十一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来啊一”林茗儿惊道:“二十
年已定!怎么刚才皇太孙殿下与公主姐姐还在说洪武老圣上依旧在为建都之事耿耿
于怀?”
皇太孙朱允坟叹息道:“后面二十年皇爷爷并未死心,一直也在折腾……原因
这要从皇爷爷将燕雀湖填平,建我们脚下的南京皇宫说起……”
填平燕雀湖,大明开国皇帝,果真好大的气魄手段!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