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太宗动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幕缓缓落下,天空出奇的晴了。唐太宗轻柔着发酸的双眼,看着一桌的奏章,心中不禁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这些奏章大多是御史言官弹劾张鸿的折子,奏章上不是写着封张鸿为西北大都督违反祖制,就是辱骂张鸿才疏学浅,不够格做大都督一职,看得唐太宗一阵头痛,抬头看着大厅中站立的五人,将手中的奏章甩在他们的面前,起身怒道:“你们每日就是给朕看这些东西,朕可真没有想到我大唐竟然有这么多铁骨铮铮的御史大夫,除了给朕和国家添乱,他们还会做什么?”
房玄龄弯下腰,从地上拾起一本奏章,快速的大致浏览了一遍,看完后便慢慢合上奏章,抱拳说的:“皇上,言官的奏章虽然大多是无关痛痒之事,可他们有句话说的对,以张鸿目前的资历,真的很难胜任西北大都督一职,而且皇上还让张鸿主管兵部,使张鸿从平民百姓一跃成为朝廷的封疆大吏,微臣斗胆进言,张鸿的威望还不够令朝臣们信服啊!微臣想这也是言官们之所以弹劾张鸿的原因了,还望皇上顾及大臣们的意愿,收回对张鸿的册封,以安群臣之心!”
李世民冷眼看着房玄龄,语气不善的说道:“房爱卿今日可是让朕大开眼界了,明明有功之臣却要朕不予以嘉奖,试问日后谁还敢为朝廷效力?朕知道兵部一直是房爱卿兼管的,是不是朕罢了你兵部尚书的头衔,你心中不乐意啊?”房玄龄闻言,连忙跪倒在地上,惊道:“皇上息怒,微臣绝无此意,微臣只是不想让皇上落下一个任人唯亲的口实,况且张鸿的确还需磨练,方可授以大任。”李世民猛地一挥衣袖,喝道:“什么叫任人唯亲,你们一个个不是朕的亲戚,就是朕的生死之交,可你们一个个也会不是位极人臣吗?那怎么没有言官弹劾朕,说朕任人唯亲啊?说穿了,还是你房玄龄贪恋权势,不肯放掉兵部这快肥肉吧!”房玄龄听到唐太宗如此看自己,老泪纵横的将头上的官帽轻轻放在地上后,向唐太宗磕了一个头,悲伤的说道:“微臣随皇上南征北战,有幸有皇上相知相惜,今皇上误会微臣,微臣无话可说,但微臣愿冒死进言,张鸿若为西北大都督,必定引起群臣不满,现在突厥大军还在长安城外,为今之计就是团结一切力量,不管是朝堂,还是江湖,绝不能出现人心动荡的事情发生,微臣一心为我大唐百姓,天地可表,又岂是贪恋权势之人,而微臣也明白皇上对张鸿的喜爱之心,微臣之所以敢逆龙鳞,就是为皇上,为我大唐千秋基业着想啊。若长安有失,皇上将如何面对天下黎民百姓,皇上又将如何面对太庙中李家的列祖列宗?今微臣年事已高,还请皇上准许微臣辞官颐养天年!”李世民瞪大双眼,满脸通红的看着房玄龄,指着他的脑袋,说道:“好一个如何面对天下黎民百姓,好像朕要是让张鸿做了西北大都督,这突厥人就可以马上打进长安,朕就要一死一谢万民了!”李世民此言一出,大厅中的其他四人连忙跪倒在地,齐声呼道:“微臣有罪,请皇上慎言!”李世民重重的拍打书桌,气的打翻了书桌上的烛台,转身说道:“你们口口跟朕说要纳天下之才归朕所用,如今朕要是连一个大都督都舍不得给人家,谁还愿意替朕出谋划策,你们真是枉为朝廷柱石,一个个都只知道如何算计对方,打压得宠官员,从来就不想想自己指责他人的时候,那张令人恶心嘴脸是怎样的!你们跟朕说张鸿才疏学浅,他以不足五千的士卒打退了梁师都七万大军,你们现在要是有谁敢在朕面前说自己也能做到,朕马上封他做西北大都督,你们又跟朕说张鸿的资历不够,汉武帝时,卫青和霍去病他们两人,一个是马奴,一个是御林军小卒,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是用了这两个和资历完全沾不上边的人,换来了强大匈奴的俯首称臣,难道朕就比不上汉武帝了吗?汉武帝能够破旧立新,朕为什么不可以,祖制要是能打退突厥,朕要你们这些大臣有何用?让张鸿做西北大都督的确会引起群臣不满,但朕知道那些心中不满的大臣不是眼红,就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房爱卿,今日你也别拿辞官来吓唬朕,朕虽然和你是生死之交,但朕也是天下之主,朕绝不会向一个大臣妥协,而且朕叶讨厌别人的威胁,既然房爱卿想颐养天年,那么朕就准奏,明日你就不用上朝商议国事了。”

房玄龄顿觉全身冰冷刺骨,有些麻木的磕头谢恩,说道:“草民多谢皇上隆恩,既然草民已经不是朝廷官员,那草民就先行告退了!”李世民扭过头去,也不出声,房玄龄苦笑着缓缓站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走出上书房。望着房玄龄凄凉的背影,杜如晦本想替房玄龄求情,但看到唐太宗满脸怒色,就把话又吞进肚子里去了。杜如晦此时心里很清楚,皇上绝不会为了封官的问题就罢了房玄龄的官,而是皇上好不容易逮到张鸿立功的机会,在皇上的内心深处,肯定是极其痛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朋党之争,皇上之所以力排众意,除了对张鸿的喜爱之外,那就是皇上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朝堂新格局了,皇上想扶植一个听命于自己的朝廷大势力,而张鸿就是皇上心目中的首先。也难怪皇上会一气之下罢了房玄龄的官职,皇上对张鸿从罢官到册封为驸马,再到派其领兵出征,再到张鸿打了胜仗,皇上接着违背祖制,封为兵部尚书,西北大都督,皇上的一切行动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要是皇上想房玄龄妥协,就等于皇上自己这一个月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长孙无忌,看着地上房玄龄留下的官帽,心中也不停的发冷,皇上既然会罢免房玄龄德尔官职,那么叶肯定能罢免自己。看皇上现在的心情,自己只能站在张鸿那一边,替张鸿说话,也算给张鸿一个人情,同样也是给了皇上名正言顺的台阶下,想到此处,长孙无忌拱手说道:“皇上,微臣有一言,不知该讲不该讲?”李世民不快的说道:“要是长孙爱卿也想学房玄龄那样,为了反对张鸿做西北大都督,你也大可辞官而去,朕绝不挽留!”长孙无忌尴尬的笑了笑,说道:“皇上多虑了,微臣一开始就赞成皇上的意见,想张鸿不仅文武全才,领兵有方,而且如今贵为驸马爷,可以说是李家的一份子,也是皇上的半个儿子,自古江山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既然张鸿是皇上的半个儿子,做一个小小的西北大都督又有何不可?何况张鸿绝对有能力胜任此职,但是如今房玄龄辞官回家,就留下了中书令一致空缺,中书令乃国家政权的脊梁,不可长时间空缺,微臣建议皇上任命张鸿为中书令,一则张鸿是自家人,绝无二心,二来也可显示皇上爱才之心,如此两全其美,不是我大唐一大幸事吗?”李世民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微微点头,口中说道:“长孙爱卿说的言之有理,但中书令一直事关重大,还容朕再掂量掂量!”长孙无忌笑着称中书令非张鸿不能胜任,但心里却笑道:“张鸿,你的官职越大,对本相就越有力,要是你真的坐上了中书令的位置,房玄龄一党还不处处为难你,本相倒要看看你日后如何在朝堂上立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