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筚路蓝缕开胜境(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千总!你就是管不住这张大嘴巴吗,君子当敏于事而讷于言!”卢象升插话打断风焚,可看着风焚的样子也没打算做个君子,想必劝诫也是对牛弹琴,只好又说道:“我原想这军功下来,你就能升个守备,你就直接到我帐下来听用,看来这下没指望了。这样吧,我仍补足你五百人,你放手在军中挑一下,给我练一支精兵,我按一千人给你发饷,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报与雷守备,也可直接来找我。”
“是,末将谢过大人。”风焚心想,这还差不多,算是他私人给我记了功劳,这卢大人虽然杀人狠点,却真是个好上司。
为了选好这二百人,风焚特意拔了六十两银子作考试费用,才将这两百人选了出来,又用五十两银子打点同僚,让他们将他挑的人放行,前前后后大张旗鼓地忙了一个月。
李飞对风焚大洒银子搞选拔极为不满,他认为选点身强力壮的只要三天就可以了,何苦训练军队一样,搞这么多次对抗和演习,还烧了两顿红烧肉,请了若干妓女来做道具,将银子大把大把地往水里砸。
风焚坚持要这样做。他相信,如果自己是这支军队的灵魂,那么最初的这五百人将是军队的骨架。如果这支部队有大的发展,他们这五百人就会有成批的人成为将官,并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整体构成。
后世的历史记载,我们党的南昌起义,那支部队里面的军官一共出了八个元帅,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这并不是说明中国当时所有的精英都聚到一起来了,而是因为这支部队在今后不断地成长,这里面的人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如果自己现在组建的部队会象南昌起义时的部队一样成长,那么,为未来的元帅职位找到最好担任者,无论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风焚挑出来的两百人经过了短期的训练,混编到原来的三百人中,仍交给慕容杨洪和周二虎三人分别统领。
经过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有了足够的资金,得到了上司和地方官府的支持,风焚决定让自己的野心稍许膨胀一下,决定研发燧发枪。
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燧发枪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将日常点火的火刀火石装到枪上,代替火绳枪上的火绳。风焚收受的那个铁厂的工匠用两天时间就做出了燧发机构,将它装到那几支炸膛的火绳枪上,成功点火击发,放出了响亮的空枪。
但是风焚不认为将燧发机构上到火绳枪上就算成功了,火绳枪要落后的不只是火绳,而是整个枪体。首先,它的口径太大了,足有二十几毫米,更象是一支高射炮而不是步枪。其次,它太重了。重得士兵双手无法平端,只能用木叉架起来才能端平,行军时背起来十分费力。
还有最致命的是,大明朝粗鲁的加工工艺使它铁质不均,合缝不严,内膛粗糙的丑八怪,是一只随时会炸膛的“爆破筒”,而不象是一支真正意义的身管武器。
“老子要做枪!”风焚将中指竖起来,先对着天空比划了一下,才伸过去对工匠说:“枪口只要这么大就够了。”
“枪管用红热的铁皮绕着手指粗的长铁棒卷制,再趁热将铁皮锻打成一个圆筒。”风焚拿了根软皮尺绕在一根木棍上比划着说:“做芯的这根长铁棒要经常抽出来浸水降温,要不会跟铁皮粘到一起成一根大铁棍。”
“还有,绕完这一层后还要用铁皮在外面再绕一次,两层铁皮之间撒白铜粉焊接。要是只绕了一层,那你们就都是工部的官大人,找朝庭去要工钱去。记住了!最重要的是,第二层铁皮中心线要对准第一层的接缝,这样才能牢固。明白了?你们谁先制出来,赏银五两!”
“别用这种眼光看着我,不信是吧,这个造铳管的方法可是戚继光大人的《武经总要》里说的,识字的去翻一下!读点书是好处的。”风焚想起了无数老师对他曾经说过的话,顺口转赠他人。
风焚觉得自己都交代清了,心想要在后世,买根无缝钢管就是,哪有这么麻烦。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就转身往外走。走到作坊门口,又回头道:“还有一点,你们做出来的枪,都要自己拿在手里试射!”

听到最后一句话,工匠们烟火熏得成古铜色的面孔一下子都变得惨白。
风焚悬赏的这五两白银注定无人能够得到。
因为他忘记了交代了一道工序:打好的枪管要将内壁膛光,减小磨擦才不会卡住弹头。工匠们没人吩啥,当然不会有人去镗枪管。结果是辛苦半月打出来的枪管在试射中全部爆膛。虽然风焚最后要工匠们将枪绑在树上试射,但工匠们仍被无一不炸的枪管吓得面无人色。风焚只得当众承认了工艺流程不足的错误,给他们每人发了二两银子做精神抚慰金,并将赏金提到十两后,工匠们才重新鼓起了勇气。
二个月后,第一个做出燧发枪的工匠得到了风焚二十两银子的奖赏,不是承诺的十两,而是二十两!足足翻了一番,让所有的工匠眼中冒火。
这个叫作陈石的年轻工匠出来的东西其实很不怎么样。事实上,半个月后,别的工匠做出来的枪比他的好上十倍。但是,这个年轻人为了偷懒,自己研制了一个木制手摇膛床,这样他只要摇动手柄就可以转动精钢顶头在枪管内快速旋转,而其他工匠都在手摇钻慢慢摇。
风焚的银子是赏给他的膛床的。
见识到机械的作用,风焚下令停下燧发枪制作,将工匠分为两组,以陈石的木制膛床为基础,各做一台铁制镗床出来,今后采用了哪个组的,就赏这个组白银五十两,平时工钱照发。
五十两银子!那是明朝一个中产之家的全部资产,简直让人心醉神迷啊!工匠们因此投入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工作狂潮中,连带他们的朋友、师徒、妻子儿女都参加进来,热烈讨论,一共疯狂了三个月。
最后比试的时候,他们发现,要把两机床的设计综合到一起才会更好用。他们将设计合并,做出了一台简单可靠的镗床,风焚验收后非常高兴,这样两个小组都得了五十两赏银。
淳朴的工匠们兴奋过后,一致指责风焚不该把他们分成两组,要是他们合在一起,这台机床早就造出来了。
风焚当然明白,要是将他们合在一起研究,没有了竞争,没有了比较,他们合造的机床会比任何一组造出来的都不如。可风焚不和他们解释,只是宣布,以后所有的研究都要分组,没有分组,就没有赏金。
工匠们议论纷纷,热烈地讨论如果分成更多的小组,是否就可能得到更多的赏金的问题。最后有人研究这个入了迷,辞了工去钻研,若干年后成为了名垂青史的数学家,这倒是风焚始料未及的。
对于工匠们的质疑,风焚可以牛气冲天,不予解释。但对于李飞和众将领的怨气,风焚就显得有些理屈词穷了。
李飞指责风焚不务正业,没有做出任何有用的东西;无视财政困难,挥霍无度地给工匠们发银子;还给工匠安排杂事,鼓励他们异想天开,严重干扰了铁厂的正常工作秩序,必须迷途知返。
风焚知道,这军火工业本来就费钱,现在又没有出效果,没办法和他解释清楚。只得和他耍赖:“用都用了,怎么着,要不你把我饭钱扣了!”
慕容杨洪指责风焚最近几个月很少下部队去操练,士兵的战斗力一直停滞在五个对风焚一个的水平上。(他们固执地把风焚当作测试机器,不断研发战术和阵法来和风焚对打,以此来确定战术的威力。)最后他们还意犹未尽地反映,某些工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这些“朝庭命官”。风焚只得向他们保证,这些现象都是暂时的,以后一切都会恢复到正常,并承诺利用过中秋的机会,和战士们会餐,安抚他们备受冷落的心灵。
周二虎此时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虽然他不太明白风焚的安排,但他毫无怨言。
风焚大为感动,当众感慨道:“还是周把总是个明白人,知道我干的是千秋大业。”
周二虎答道:“我怕大家一打搅你,你又造一批炸膛的枪出来,所以一直忍着不说。”
正在喝水的风焚一下子就呛住了,周二虎内疚地走过来,帮风焚捶了捶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