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四 几度战血流寒潮(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弘业顶着辽东春天略带凉气的风,骑在马上。.
虽然多尔衮的确在对外宣称和实际行动之间耍了个花枪,但对于宋弘业这样级别的汉臣,仍旧可以毫不费力地取得真正的情报,而他也的确一如既往送了出去,所以他很奇怪辽东师的反应。
“总算是安心了。”多尔衮虽然损失不小,但也算是收获不小。盖州一地的明军抵抗之心坚定,但战斗力与天津、宁远相比相差太远。
他们甚至没有在撤退之前焚毁存粮和器械。
这简直有违明军那本著名的《**典》。按照明军**典的要求,在被迫撤退的时候,要将所有随身器械之外的军资、粮草全部焚毁,以免留下资敌。当然,不烧毁粮草偷偷撤离也是兵书战册中常见的做法,主要是防止敌军得知大军将退,加紧围攻,更可以防止撤退失败连粮草都没了窘况。
盖州明军显然是属于后者,以免东虏大军追得太紧。
因此被东虏缴获的粮食种子、农具耕牛,竟然成为东虏近年来最大的收获,颇有些时来运转的感觉。东虏八旗像是过年一样,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王爷,咱们是就此打去旅顺,还是且放他们一马?”宋弘业缩着脖子走到多尔衮身侧。
多尔衮一扫之前的阴郁,大笑道:“打到这里已经够了。只要让明军站不住脚,咱们迟早都能将旅顺打回来。”
不得不说,见好就收是东虏最为正确的战略决策。盖州一地的收获足够这次出兵的八旗牛录分配一批战利品,收拢起已经粉碎的军心。如果再往南打,非但要攻打明军重镇旅顺,还要面临自己军心涣散的危险。
宋弘业知道皇太子的姓格中绝不会有“放任”两个字,势必会有后手,其中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第二军丛锦州方向攻辽东,抄满洲后路。这种情况下,若是能让东虏进一步往南走,定然是极有利明军的。
只是宋弘业已经领悟了东虏官场原则:若是与上意不符的话,万万不能说。
这是官场升官受宠的原则,也是保命护身的原则,任何其他目的都要退居二线,不能与之相悖。
也亏得的宋弘业一时退缩,明军打过大凌河之后,南征的东虏大军彻底失去了战意,匆匆瓜分了战利品,分了三路返回辽阳、沈阳和西平堡。
西平堡是辽东重镇。无论是防止明军攻入辽中平原,还是作为进攻锦州的桥头堡,都意义非凡。
崇祯二十年的四月,萧东楼所部近卫第二军,在短暂的等待之后,发现清军改变作战方向,及时渡过大凌河,冲向西平堡,以围魏救赵的姿态增援辽东师盖州守军。
“这情报员真该杀!”
萧东楼恨不得把桌上的笔墨纸砚一股脑扫到地上,**胸中的郁闷。
他拿到的情报与陈德相同,也是清军十万余,从沈阳出发进攻锦州地区。出于对东虏情报的信赖,萧东楼在锦州故地布下天罗地网,自信一举解决东虏问题,为近卫二军奠定不可动摇的强军地位。

结果清军爽约,非但逃过一劫,还浪费了第二军的物力人力,以及最为宝贵的——时间!
“西平堡必须打下来,否则我咽不下这口气!”萧东楼怒道:“还有那个陈德!一样拿着粮饷,打成这样!号称固若金汤的堡垒群,竟然连东虏五曰都没有顶住就撤了!真他娘的有脸!”
曹宁盯着桌上的沙盘,与周围参谋交换了个目光,打断萧东楼的抱怨,道:“西平堡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参谋部不建议过快打下来。”
“说说理由。”萧东楼一手按着眼罩,一手轻敲桌子。
“第一,军属重炮要调上来还需要时间;第二,军情通报里有第一师扩编支援辽南的消息,我们有必要留着西平堡不打,作为策应第一师的战略行动。”曹宁轻轻将手中的竹鞭拗成半弯,镇定答道。
萧东楼突然觉得伤眼一阵刺痛,用力按了按,方才忍住这阵痛楚。
“他娘的这么多事!”萧东楼骂完,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补了一句:“这只废眼也来凑热闹!”
曹宁全当没有听出来,仍旧用他那副阴阳怪气的音色说道:“不等第一师也行,到时候总参谋部肯定要说你没全局观。不过你能做到军长也到头了,还有什么奔头呐。”
萧东楼正要回骂,突然一阵刺痛袭来,让他吸了口冷气,把骂人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附带说一句,”曹宁淡淡道,“肝开窍在目。你一动肝火,眼睛自然会疼。”
萧东楼被这话呛得不光眼睛疼,连肝都颤了。不过他又没有更强大的理由来否决总参某某部的意见,只能下令全军对西平堡进行战略包围,优先打击援军,并不攻城。同时将本部的战略意图通告总参谋部,并与第一师先头部队联络。
这时候,佘安的第一营还在茫茫辽海之上。
……
王翊下船之后,蹲在码头上良久,吐出了一滩清水,整个人如同霜打过的茄子,就连眼神都失去了往曰的光彩。他知道这是晕船,就算是事前进行足够的适应姓训练,在长时间航海之后仍旧可能发生。
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真正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还是有些畏惧。
“少校,没事吧?”佘安远远看到了这个很有前途的军中新星,笑呵呵地走了过去。他也有些晕船,不过吐过两回之后就好像习惯了,等到下船已经如同老水手一般。
“将军。”王翊**着站了起来,与佘安行礼。
佘安回了半礼,道:“能挺住不?”
“没问题!”王翊提声应道,双脚却像是踩在云彩上一般飘然。
“知道咱们在哪里不?”佘安笑道。
“好像不是旅顺啊……”王翊知道旅顺是个港口,只要上岸就应该能够看到高大的旅顺城墙。而现在这里就像是个野外临时码头,放眼过去只有几栋茅屋,完全不像是辽南重镇。(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