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风疾雪暴横扫神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密山火车站(日/外)
【画外音:1966年,下半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密山。】
黑龙江农垦大学、密山中学、朝鲜中学、铁路中学……学生们打着横幅;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争相拥上开往哈尔滨、牡丹江的列车,到北京去接受**检阅红卫兵。
国庆节之后。革命造反派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开火。满街都是“打倒**!打倒邓小平!”和打倒当地省、县党政领导人的大字标语口号。
2.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很快,工业科的科长、书记,还有几个厂长都被揪了出来,成了手工业系统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接着,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右都“理所当然”成为造反派斗争的对象】。
金菊垂头丧气从县人委往家走。
一进门,万海:“妈妈,你怎么带上白胳膊箍了?”
金菊:“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劫难逃啊!”
万海看着胳膊箍上写着:“大右派”,说:“什么‘大右派’!妈妈你不是摘掉了右派帽子了吗?”
金菊:“摘了也是右派。不管这些,妈妈给你做饭吃。”
3.密山县人委会议室(日/内)
金菊和被揪斗的走资派、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右在一起,学习**最高指示。集体背诵:“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要斗私批修。”……
4.手工业系统学习班(日/内)
【字幕:1968年末】。
【画外音:手工业系统开始解放牛鬼蛇神。第一个幸运儿是身背特嫌的目不识丁的老工人。按造反派的要求,解放之前必须写一份“认罪书”;这个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到文化水平高的金菊身上。】
造反派:“老金太太!他要解放了,你替他写一份‘认罪书’。”
金菊:“是。”
金菊刚刚写完,还没来得及抄清,清查小组就急着要。
造反派:“写完了没有?”
金菊:“刚写完,还没抄呢。”
造反派:“一个破‘认罪书’,写写就得了,不用抄了。”造反派把认罪书拿走。
5.手工业系统学习班(日/内)
第二天,金菊上班刚进屋,就来了几个造反派。
造反派:“老金太太!到造反派办公室去。”
金菊进了屋,造反派头头横眉立目,喝道:“老右派!死硬的反革命!真是树欲静风不止,一有机会你就露出反动嘴脸。老实交待你的罪行!”
金菊:“我认真斗私批修,老老实实,没有……”
造反头目:“装什么傻!满脑子反革命思想,自己写了什么?不知道!”
金菊:“我没有写什么反革命的东西呀!”
造反派头头:“没写?(造反派头头把金菊为老工人写的‘认罪书’递到金菊跟前,)你看看,这是写的什么?这不是你写的吗!”
金菊伸手去拿,造反派头头用手压住了“认罪书”,说道:“光看,不许动!你想毁掉证据呀?”
纸上的字,金菊根本看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写错了什么。
造反派头头:“认罪不?”
金菊:“我罪该万死!罪有应得!”
造反头头:“等着吧,一会儿送军管会。”
6.修鞋社(黄昏/内)
当天下班没有让金菊回家。她被送到一个修鞋社的楼上。
晚上,万海和一个工人给金菊送来一床棉被。
金菊:“你们知道我到底写了什么?”
万海:“写错了一个字,关键字。”
楼下造反派高声喊:“快下来!别串供!”
两个人急急忙忙下了楼。
7.修鞋社(晨/内)
早晨,金菊大声问:“为什么不送我去军管会!”
楼下某人:“让你在哪就在哪!瞎嚷嚷什么!”
8.密山县缫丝厂女宿舍(日/内)
【画外音:金菊在修鞋社待了三天三夜,既没审问也没批斗。第四天,造反派把金菊送到郊区密山缫丝厂。】
金菊被送进一间职工宿舍。
一进门,只见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李丹凤)在炕上正襟危坐,戴一顶军帽;以掩饰脑袋被剃成鬼头。两只眼睛上下打量着金菊。
造反派一出门,她便低声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金菊:“手工业科的。大右派。因为我写错了一个字,在修鞋社关了三天。”
李丹凤:“冻坏了吧,快上炕,炕热乎。”
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从外边蹦蹦跶跶地跑了进来。
男孩:“妈妈,她是谁?”
李丹凤:“她是落难的奶奶。快叫奶奶。”
男孩:“奶奶!”
金菊:“好孩子,几岁了?”
男孩:“九岁。”
金菊:“叫什么名字?”
男孩:“跃进。……你也是坏头头?”
金菊:“我不是坏头头,是老右派。”
男孩:“他们怎么没给你剃头呀?”
金菊对孩子的天真无邪的问话感到茫然,看着他妈妈戴着帽子的脸,眼睛湿了。
男孩:“奶奶,你怎么哭了?”
金菊,“奶奶没哭。(转向那位女人)你是哪个厂的?叫什么名字?”
李丹凤:“本厂的车间主任,李丹凤。”
金菊:“也是老工人了,怎么被揪了呢?”
李丹凤:“姐妹们造反,选我当头头,厂子里保皇派夺了权,我就被揪斗了。”
金菊:“怎么还带个孩子?”
李丹凤:“他爸爸也被揪半年多了,家里没别人,没法子啊。”
9.缫丝厂会议室(晨/内)
早晨,金菊和其他被揪人员一起,站在**画像前做“三忠于”,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语录歌曲。
【画外音:被揪斗的同志们每天的日程大体是:吃饭;劳动——男的白天一般去煤矿干活,女的在厂子里干杂活——;……批斗会;……学毛著;“三忠于”;睡觉。】
10.缫丝厂院子(夜/外)
半夜,一辆满载原煤的解放卡车开进厂里。汽车喇叭鸣叫不停。
11.缫丝厂女宿舍(夜/内)
正在熟睡的金菊和李丹凤急急忙忙爬出被窝,穿好棉衣棉裤,带上皮帽子、棉手套。出去卸煤。
12.缫丝厂院子(夜/外)
两个人推开门,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向汽车。汽车司机好心的帮助她俩爬上车厢;回屋去了。
两个人一锹一锹地把五吨煤卸到煤堆上,足足用了将近一个小时。
13.缫丝厂女宿舍(夜/内)
卸完车回到屋里,两个人浑身上下挂满了白霜;衣服外面几乎冻得如盔甲一般,掷地有声。内衣内裤和水洗的一样,沾在身上冰凉难忍。两个人只得脱个精光,迅速钻进被窝。
不一会儿,李丹凤说上了梦话:“……干活好,干活好,累死了也比批斗会好……“
14.缫丝厂院子(夜/外)
几天后,晚上风雪弥漫,白毛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拉煤的汽车下半夜三点才回来。两个人卸完车,快到凌晨五点了。
15.缫丝厂女宿舍(夜/内)
回到屋里,上了炕,两个人翻来覆去睡不着。
金菊:“李丹凤,睡不着啊?”
李丹凤:“天都快亮了,睡不着。”
金菊:“寻思啥呢?”
李丹凤:“干活我乐意,批斗我忍着。就是说我反党反社会主义,我不服。我们家是贫农,我十五岁就入党了……现在是车间主任,一家人生活的美美的,我干嘛要反党反社会主义呀!”

金菊:“我和你不一样。我是解放前的旧知识分子。我经历了国民革命、军阀混战、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三年内战……,一直生活在蒋管区,经历比较复杂;但是我对**、对社会主义,对**是真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摆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强大了起来,对于我们这些亲身体验到受帝国主义奴役的痛苦的人来说,能不拥护吗!氢弹爆炸那天,我虽然带着白胳膊箍,听完广播,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喊**万岁,激动得流下热泪。我国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说明我国的经济、科学、军事力量强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说明党领导的正确。我们干嘛要反党分社会主义啊?”
李丹凤:“听说,你的右派帽子不是给摘了吗?怎么还没完没了了。”
金菊:“阶级斗争嘛!把右派作为革命对象,也算是正常。反正都一样:斗争对象不工作;革命派也不工作。学习毛著、最高指示也长知识。这一回说我写错了字,是辱骂**,我可是太冤了。”
李丹凤:“到底写的啥字?”
金菊:“谁知道呢?反正我是认罪了,等着军管会处理呢。”
李丹凤:“多长时间了,军管会怎么连个影都没见?是不是造反派唬你。”
16.缫丝厂会议室(日/内)
吃过早饭,万海来看妈妈。
金菊和被揪斗的人们正在学习“老三篇”。
有人喊:“老金太太!你儿子来啦。”
主持学习的造反派宣布:“今天学习到此结束。散了!”
17.缫丝厂女宿舍(日/内)
金菊和李丹凤领着万海回宿舍。
李丹凤:“多精神的小伙!老金太太真有福啊。”
万海:“妈妈,我来找你有点儿事儿。”
金菊:“什么事儿?”
万海:“‘造反军’和‘红师’两派之间最近斗得越来越厉害了,经常武斗,有时还动枪;‘红师’的人老是有人盯着我,我觉得有些大事不妙。”
李丹凤:“你参加造反军了?“
万海:“没有。”
李丹凤:“那你怕什么!”
金菊:“他的观点倾向‘造反军’,虽然没有参加,也是老帮助‘造反军’写大字报、写标语……,‘红师’早就注意他了。”
李丹凤:“那可咋办?”
万海:“我想躲一躲。”
李丹凤:“好主意!可是你往哪躲呀?”
金菊:“上北京吧。”
万海:“我今天晚上就坐去哈尔滨的火车走。”
金菊:“事不宜迟,回去收拾收拾就走吧。去了就住在你堂姐家,别乱跑。打听一下阿曾阿姨现在怎么样。万鹭最近来信没有?”
李丹凤:“万鹭是谁?”
金菊:“我的小女儿。卫校毕业分配到大庆,当医士。”
万海:“这几天就要回来。回来能来看你。”
18.缫丝厂院子(日/外)
三天后,一辆竖着“红师”大旗的汽车开进缫丝厂院里;车上横幅:《打倒老右派金菊!》
金菊被几个造反派抓到汽车上,厂子里的人莫名其妙地看着汽车扬长而去。
19.“红师”司令部(日/内)
造反派把金菊围在中间。乱哄哄的。
造反派头头:“老右派!把你儿子藏哪去了?”
造反派甲:“快说!弄哪去武斗去了!”
造反派乙:“老实交待!”七嘴八舌,也没有金菊说话的机会。
造反派头头:“别乱吵!(人们稍微安静一点)老金太太,老实交待,把你儿子弄哪去了?”
金菊:“上北京了。”
造反派头头:“上北京?干嘛去?净撒谎!”
金菊:“是上北京了,看他大伯去了。”
造反派甲:“不老实……”
这时,不知道是谁,用步枪枪托打向金菊腰部,金菊立即趴到地上,疼得起不来。两个人把金菊拽了起来,她还是疼得不敢直腰。
主持人一看伤的不轻,看了看周围的人,对金菊喊了一声:“滚回去吧!”
造反派呼呼啦啦地散去。
20.工业科卫生所(日/内)
工业科的同志把金菊送到科卫生所。
金菊后腰肿了一大块,大夫给抹了碘酒,敷上了纱布。
大夫:“老金太太,万幸啊,好歹没伤着脊柱。好好养一养,勤抹点儿碘酒;常用热毛巾敷一敷。”
21.金菊家(日/内)
万鹭从大庆回来,下火车回到家。妈妈躺在炕上。
万鹭:“妈妈!你怎么啦?”
金菊:“干活不小心,把腰闪了。”
万鹭:“我看看。”万鹭上炕掀开被一看,“肿这么高,还有被打的印儿呢!妈!你让造反派打了?我哥哥呢?”
金菊把万海上北京、自己被打的经过诉说了一遍。万鹭边给妈妈热敷,边掉眼泪。
22.金菊家(晨/内)
第二天早晨。工业科两个女同志来给金菊做早饭。
女同志:“万鹭回来了,太好了,你妈妈也有人照顾了。”
万鹭:“谢谢阿姨的关怀。我一定能看护好妈妈的。”
两个人说些安慰的话,回机关去了。
23.金菊家(日/内)
下午,“红师”的司令来到金菊家。
司令:“金菊老太太,对不起了。我们已经批评了那伙打你的队员了。我现在代表‘红师’司令部向你道歉。”说着,还鞠了一躬。
金菊勉强欠了欠身子,说:“谢谢啦。”
24.万岚坟前(日/外)
【画外音:1969年,**九大召开后,提出“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给出路”;“抓革命、促生产”等新的政策口号。干部开始下乡。】
万岚坟丘。
金菊坐在离坟两米多远的一棵大树下一块石头上。遥望着北方连绵起伏的青山和山后高高耸起的白云。
金菊:“反革命分子万岚同志,右派分子金菊同志向你汇报。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像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广大干部开始大规模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也是其中一员;这证明我现在还算国家干部。我就要离开密山,到离家不太远的乡下了。离开前,我应该向你做个交代。大女儿万梅,地质中专毕业,在内蒙工作;小女儿万鹭卫校毕业在大庆的医院当医士;儿子万海在密中以班级最好成绩高中毕业,由于你躺在这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被拒之于大学门槛之外。无奈之下,我给在京的老同学写了一封信,她又给县妇联写了信,希望能对我们母子予以照顾。这样,儿子进了工厂,成了工人阶级一分子;也算是有文化的劳动者!雏燕出巢,他们都已能够自立,我无所挂牵,你也就安心呆在那边,等着我的到来罢!”
25.县委、县人委大院(日/外)
【下半年,各地开始贯彻落实**的“五七”指示和**提出的“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最高指示,各地党政机关干部纷纷走“五七”路,下放农村。】
欢送“五七”大军下乡大会。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楼上悬挂着“欢送‘五七’大军下乡!”“响应**号召,坚决走‘五七’道路!”大幅标语。
革委会领导讲话之后,载着下放干部的汽车缓缓开出大门。
金菊站在汽车上向还没走的工业科的同志们挥手告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