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相见之日诀别之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密山火车站(日/外)
下午三棵树至密山的火车到站了。金菊和孩子下了火车。
【画外音:密山,一个与苏联毗邻的边陲县。兴凯湖镶嵌在县的南部、中苏两国之间。公安部五处的兴凯湖农场就坐落在兴凯湖北岸的东端。】
2.站前广场(日/外)
走出车站,迎面是一座苏军解放密山纪念碑;往前走,十字路口是一个圆形广场,有一座比苏军解放纪念碑高一些、一座解放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题词,还有党的其他领导人的题词;广场右前方就是县委、县人委大院。
3.密山县县委、县人委(日/外)
院里是一个三层红砖楼。金菊三人走到大门口的传达室。
门卫:“有什么事情啊?”
金菊:“我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下放干部,到县委组织部报到的。”
门卫:“啊,才下车呀?请稍等,我给组织部打电话。先到传达室坐一会。”
门卫与组织部通话:“北京的下放干部来了。……啊,让她在楼下先等一等,……你这就下来,好。”
门卫:“你们先等一下,组织部的同志这就下来接你们。”
组织部的一个同志来到传达室。热情地问金菊:“是金菊同志吧!欢迎欢迎!你们刚下车,部长让你们先到招待所住下,休息休息。”
金菊:“也好。招待所在什么地方?”
组织部的同志:“就在马路对面。我送你们去招待所。”
金菊娘仨被安排在县委马路对面的县委招待所二楼一个客房暂住。
4.县委组织部(日/内)
部长对金菊说:“经过部里研究,你被分配到县人委手工业科工作。你解放前在工业合作社和税务机关工作过,解放后又在总工会、供销总社工作过,所以,你到工业科工作比较适合。两个孩子万海和万鹭到密山中学读书。”
金菊:“组织上考虑得太周到了,谢谢组织上的妥善安排。我什么时候去报到?”
部长:“就在楼下,先去见个面,认识认识门。”
5.县手工业科(日/内)
组织部部长领着金菊来到工业科。
组织部长:“李科长!这位就是昨天和你谈的那位北京支援地方的干部金菊同志。”
科长:“欢迎!欢迎!中央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们科正缺像金菊同志这样的有经验的干部。”
组织部长:“我把人交给你了,我就上楼了。”
科长向金菊简单地介绍情况,说道:“我们手工业科现在有一个副科长、书记、会计、行政,加上我共五个人,你来了就是六个人了。”
金菊:“我的工作科里是怎么考虑的?”
科长:“你刚来,先休息几天,不忙于工作。”
金菊:“我想听听让我干什么?先有个思想准备。”
科长:“现在缺的是文书、统计、出纳、印鉴等,这些就都由你一身担了。工作量大一点的是统计工作,就以统计为主。统计工作对于你是驾轻就熟,这回我们科的工作就会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
金菊:“行,我尽力去做。”
科长:“我领你到各屋去和科里其他同志见一见、认识认识。”
6.科长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上班后,第一项任务就是统计年报工作。】
科长办公室。金菊把一份起草好了的文件交给科长。
金菊:“我参加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后,按照上级的要求起草了统计年报文件,请科长审查后,印发下去;然后,召开一次全县手工业企业年报工作会议。”
科长:“好,我先看一下。”
7.金菊办公室(日/内)
科长拿着金菊起草的文件,来到金菊办公室。
科长:“金菊,文件我看过了。我改动的地方不多。我已经签了字,你把它送到人委秘书科去打印。”
金菊:“好吧。”
科长:“下星期就开年报会,及早把年报任务布置下去。我主持会,你布置任务。这个星期内把准备工作做好。其他会务工作由副科长、行政去做。”
金菊:“没问题。”
科长:“开完年报会,你抽个空,去一趟兴凯湖,看看你爱人吧。”
金菊:“年报工作是科里的大事儿,不能耽误。我想先把工作安排好,等有空了,我再去。我已经给他写信了,告诉他不要着急,我很快就会去看他。”
8.县人委办公室(金菊一家宿舍)(傍晚/内)
【画外音:县里把金菊娘仨儿安排到金菊办公室旁边的另一个办公室里,这就是他们临时的家。】
在人委机关食堂吃完晚饭后,金菊和两个孩子回到宿舍。
金菊:“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我不能去看你们的爸爸了。”
万鹭:“为什么呀?”
金菊:“年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工作量也很大。我要写文件、发文件,召开基层企业开会布置报表任务;要到三十多个工厂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每个企业的报表做完了,都要统统报到妈妈这里,进行汇总,每个厂子都有七、八种报表,集中到我这里就是二、三百份报表;妈妈把这些报表汇总完了,还要报送到县统计科。”
万海:“那么多报表,你能做完吗?”
金菊:“完成任务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占用的时间长。整个十二月份、一月份和二月份都得在岗位上,不能离开。去一趟你爸爸农场来回至少也要五、六天,耽误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万鹭:“爸爸不能着急吗?”
金菊:“我给他写了信,说明了情况,你爸爸会理解的。春节放假、趁休息的时间我一定去。”
万海:“妈妈一工作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
金菊:“我是中央下放干部,既使起不了模范作用,也不能耽误工作呀!”
9.金菊密山的家(日/内)
【画外音:春节前,县里在密山中学附近给金菊分配一户住房。】
科里的同志们帮助金菊把屋子收拾利索;买了煤、领了粮食,买了锅碗瓢盆等简单的用品;在屋中间安放一个铁皮炉子,生着了火,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建立了起来。
晚饭。
金菊:“这个新家你们两个满意吗?”
万海、万鹭:“满意。”
金菊:“你们的爸爸是劳改犯,妈妈是右派,县委还这样照顾我们,工业科的同志们不歧视我们,你们两个可要好好学习,不要给北京的孩子丢脸,不要给妈妈丢脸。”
万海:“妈妈,你放心!”
万鹭:“我们一定还要年年都当三好学生。”
金菊:“好孩子。”
10.兴凯湖农场办事处(日/内)
【字幕:1962年春节】
年三十儿,金菊上街买些简单的年货。然后,来到兴凯湖农场办事处。
金菊:“同志,请问到农场去什么时候有车?”
回答:“得等到初三。”
金菊:“我预定一张票行吗?”
回答:“不用。早晨七点开车,你提前点儿来就行了。”
11.密山镇去兴凯湖的路上(日/外)
初三早晨,天气晴朗。
汽车从农场办事处出发,在公路上,迎着太阳向东南方向开去。
大约走了三、四个小时,汽车越过蜂蜜山,广阔无垠、冰雪覆盖、银光闪烁的大湖隆起在金菊的面前。
到了兴凯湖边,车离开了公路,跑到兴凯湖湖面上行驶。湖面千里冰封,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泛起一片片耀眼的银光。这是金菊从未感受过的奇异世界。
汽车在湖面上行驶,比在公路上平稳多了。
夕阳西下,湖面蒙上一层红纱,金光灿烂,神秘莫测。
12.兴凯湖农场总场(夜/外)
汽车到了兴凯湖总场,看到了房屋、树木,还有陆续点亮的一排排灯火。
【画外音:金菊要在此住一宿,第二天才能去万岚所在的五分场。】
13.兴凯湖农场五分场(黄昏/外)
【字幕:初四,兴凯湖农场五分场】
太阳衔山,到了五分场。
一座森严、高墙、电网围着的监舍,孤零零坐落在空荡荡的荒原上。
大门两旁立着岗楼。端着冲锋枪的岗哨,注视着墙外的一切动静。
金菊看着黑洞洞的枪口,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当她走近大门时,一个持枪的警卫人员过来,问道:“你探望谁?”
金菊:“二中队三小队的万岚。”
警卫接过金菊手中的提包,问:“带的什么东西?”
金菊:“点心和水果。”
警卫人员把金菊领到接待室。填完登记表,有人领着她去二中队监舍。
14.五分场二中队监舍(夜/内)
管教人员领着金菊到各屋询问,没有找到万岚。
管教人员问其他犯人:“万岚呢?”
答:“病了,在五分场医院呢!”
金菊顿时心里发凉,眼前发黑。
15.五分场医院(夜/内)
医院房屋整洁,窗户上挂着白色窗帘,散发着医院固有的消毒药水的气味。各屋亮着灯光。
一个女大夫坐在那里翻看病志。
金菊:“大夫同志,我可以到病房去吗?”
大夫:“不方便吧,还是在这等一会儿吧。”时间一分一秒地度过,金菊心急火燎,坐立不安。
突然,后门开了。两个人左右两边架着一个人:满头乱发、面色蜡黄,两只黯淡无光的大眼睛直视前方。

金菊揉了揉眼睛,仔细地分辨着,心想:“这难道是他吗?!他怎么自己连路都不能走了?”
金菊旁若无人似地喊了起来:“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她心如刀割、头昏目眩、两腿发软,强忍着来到万岚面前。喊道:“万岚!你病成这样了,也没写信告诉我。我来得太晚了……”。
架着万岚的两个人把他撂在一个有靠背的椅子上,在椅背的支撑下,他颓坐着。
金菊不顾一切地把头扎到他的怀里,泪如泉涌,无法抑制。
万岚顺势不能自已地把头耷拉到金菊的背上。
万岚上气不接下气、喘着、断断续续地说出:“药……青霉素、链霉素……药……”。
这时,那位女大夫对金菊说:“万岚是三十晚上感冒的,发高烧,胸痛,肺结核复发……”
金菊听到大夫说话,抬起了头。
大夫说:“三年困难时期之后,药品极度缺乏,这个情况金同志也是知道的。尤其是我们农场,就更困难了。”
金菊立即意识到:药是最关键的问题!
金菊:“我明天马上回密山弄药。”
大夫:“那可太好了!越快越好。”
金菊对万岚说:“你不要着急,回密山弄到药,我立即回来。有了药,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金菊转向大夫,说道:“我能护理他一晚上吗?”
大夫:“不行。你放心,对待病人,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另外,你坐车颠簸了两天,明天回去还要折腾两天,你也要好好休息一下。”
16.五分场医院病房(晨/内)
早晨,从湖面上吹来阵阵清风,刮在人脸上有如刀割一般。临开车前,金菊又去病房看一眼万岚。
万岚只说了一个字,“……药……”。
金菊攥着万岚骨瘦如柴的双手,望着他那干瘪清瘦的、挂满胡须的毫无血色的青青的脸庞,久久说不出话来。金菊深情地看了万岚一眼,哽咽着,说:“我去取药,很快就回来……”她没敢再回头,径直走出了病房。谁料想,这一面竟然是诀别。
17.工业科办公室(日/内)
金菊回到密山,首先找到李科长。金菊简单地把万岚的病情叙述一遍。
金菊:“现在就缺青霉素、链霉素和雷米风,科长一定要帮我弄到这些药。”
科长:“你别着急。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药一定会弄到的。如果实在弄不到,我去找县委领导。你放心,反正药一定能弄到。”
金菊:“那我就替万岚和我们一家人谢谢你啦。”
【画外音:手工业科的同志们,跑医院、跑医药公司,在不到四十八小时的时间里,弄到了二十多瓶雷米风、三十多瓶青、链霉素。】
18.兴凯湖农场办事处(日/外)
金菊领着儿子万海等待去兴凯湖农场的汽车。
【画外音:离开车还有十分钟。】
工业科书记急匆匆向汽车站跑来。他还没有站稳,就喊道:“金菊同志!金菊同志!先别上车!”
金菊:“怎么啦?”
书记上气不接下气,说道:“刚才接到兴凯湖农场来电话,你爱人已经在昨晚八点去世了。”
晴天霹雳。金菊和儿子吓得魂不附体。金菊颤抖不止,万海不知所措。
书记:“农场把万岚已经装殓好了,问你是否去看看。他们那边等你的回话。”
金菊猛然清醒了,大声说:“你快去回电话,我们去!”
19.兴凯湖农场五分场(黄昏/外)
傍晚,兴凯湖农场五分场监舍大门外东侧荒草地上,一口白色的棺材孤零零放在那里。棺材旁一片片的茅草让北风吹得匍匐在雪地上。
农场领导同志陪着金菊娘俩向棺材走去。
到了棺材跟前,场长:“把棺材盖打开!”
场里的几个人到棺材跟前,推开了棺材盖。
万海扶着妈妈走到棺材前,只见万岚一副沉睡的样子,紧闭双眼和嘴,脸色黄里透青;头上带着帽子,身上穿着全新的棉衣。
金菊失声痛哭,喊道:“万岚!万岚!……你走了,……我可怎么活呀!”
万海抱着妈妈,满脸淌着泪水。
场长示意在场的人,把棺材盖盖上;人们推拥着,把母子二人带回办公室。
20.农场五分场办公室(夜/内)
有人给金菊倒了一杯开水,金菊喝了两口。又有人端来两碗面条。
场长:“金菊同志坐了两天车,太累了,先把面吃了,然后到招待所休息一宿。”
金菊看看万海饥饿的样子,说道:“万海啊,你吃吧。”
万海端起碗吃了起来。
场长对金菊说:“你也吃点儿。”
金菊勉强喝了几口汤。
场长:“这孩子多大了?”
金菊:“十四了。”
场长:“还有几个孩子?”
金菊:“大女儿在北京念中专;小女儿在密山刚上初中。”
场长:“真难为你了,一个人供三个孩子念书;有什么困难,农场能解决的,我们一定想办法办到。”
金菊:“今后的困难肯定是很大的。眼前我有一个想法,也算是一个要求。”
场长:“有什么要求你说。”
金菊:“我领着孩子们从北京来到密山,目的就是图的全家团聚。现在他是不能活着回家了,我请求场长把他送回家,送回密山安葬。”
场长和在座的人相互看着,没有作声;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要求。
场长:“我们的犯人死了一律就地埋葬,没有送回家的先例。”
金菊:“他们的家恐怕都不在密山,而我们的家就在密山呀!我不要求你们帮助我解决别的困难,只希望把他接回密山,能够朝夕相望,也就心满意足了。”金菊掉下了眼泪。
场长:“这个事情我们分场决定不了。我明天请示总场后,答复你。”
金菊:“那就谢谢场长了。”
场长:“我现在就去向总场汇报。金菊同志还有什么事情吗?”
金菊:“请问你们那位同志是公安部的?”
场长:“这位龙干事是公安部五处的。”说完之后,走出办公室。
金菊:“太好了。龙干事,你对万岚的案情清楚吗?”
龙干事:“是的。”
金菊:“现在万岚已经死了,可是,我们对他的罪行还不清楚;我觉得,我儿子应该知道他父亲的问题。你能告诉我们吗?”
龙干事:“可以,万岚的问题主要是:旧社会在国民党报纸上写过反动文章,对我党有不利影响。在肃反运动中受过审查,结论是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但是,他对肃反运动心怀不满,利用给党整风的机会,大肆攻击党的肃反运动,因此构成反革命罪。判刑八年。”
金菊:“他参加过特务组织吗?”
龙干事:“没有。”
金菊:“他出卖过革命同志吗?”
龙干事:“没有。”
金菊:“万海!你听明白了吗?你爸爸的问题就是这些。”
万海:“明白了。”
金菊:“感谢龙干事的介绍。”
21.五分场招待所(日/内)
上午九、十点钟。分场场长和几个工作人员来见金菊。
场长:“金菊同志,总场已经同意你的要求。密山方面我们已经和县工业科联系过了,他们负责在那边找一块墓地,帮助你把万岚埋葬。”
金菊顿时泪流不止,一下子跪倒在地;大家连忙把她扶起。
场长:“我们分场的汽车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娘俩现在就出发。”
金菊:“好好!万海,快走。”
22.五分场外空地(日/外)
一辆解放车停在万岚的棺材旁。人们把棺材抬上了汽车。
场长对金菊说:“驾驶楼里能坐三个人,我们去两个人,你坐在驾驶楼里;让小子坐在车厢里,我们准备两件棉大衣,不会冷的。”
金菊:“感谢场长考虑得这么周到。”
场长:“不必客气,快上车。”
车厢里两个人为万海铺好了棉大衣,又给他围上一件棉大衣。“怎么样?小伙子,冷不冷!”
万海:“不冷。”
汽车缓缓地开出草地,上了公路,消逝在风卷雪花的西方。
23.密山镇边(傍晚/外)
第二天傍晚,汽车行驶到密山镇边时,远远地看见工业科的书记、行政、会计早就迎候在那里。
一股暖流在金菊全身沸腾。她想:“分场的同志、科里的同志,在我精神陷入困境、绝境的时候,都伸出友谊的手、援助的手,让我度过难关……万岚他毕竟是反革命分子!我今后怎样做,才能报答同志们的热情相助和党的关爱呢?”
在科里同志们带领下,汽车越过铁路,向北山开去。
汽车停在一个较平缓的山冈阳坡上。
棺材卸下后,农场的汽车就开回去了。
在金菊的授意下,棺材摆放在抬眼能看见密山中学红砖楼的一颗树下。(黑龙江地区一般在冬季死人都无法挖坑埋葬,要等到春天地化冻了再掩埋。)
24.金菊家(傍晚/外)
晚饭后,娘仨在门外向北张望。
金菊:“万鹭,我们看着的方向,铁道北的一个山冈上,就是你们的爸爸安息的地方。尽管他人死了,我们全家终于团圆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