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传剑悟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壶公山,上清亭。云卷云舒。
剑舞千古春秋,雷绽赤电惊霜。
方秋水跟随凌云子上山学艺已达十五年有余,如今的秋水也已长成翩翩佳公子。学艺期间,凌云子多次用仙霞门中秘药灵丹为秋水洗髓易经,增加功力。加之方秋水聪颖智慧,刻苦修道,摒却俗世红尘的纷扰,静心静神,使得方秋水修行一日千里。如今已将《紫府玄篇》中的太乙玉宵奔雷剑炼至剑随心动的境界,虽然离乘云御气和最高境界神剑引雷相差甚远,不过修行未及二十载就有如此成就,方秋水和凌云子都可傲视天下了。
这日落日时分,凌云子直身站立上清亭中,观看亭外方秋水迎风舞剑,剑影中,雷光隐现,发出“呲呲”的划破虚空的声音。
待方秋水停功收剑,凌云子颇感欣慰,他唤道:“秋水,你先过来,为师有话对你说。”
方秋水听得师傅的声音,忙将那柄木剑贴于后背,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就来到亭中凌云子面前,问:“师傅叫我什么事?弟子已经将太乙玉宵奔雷剑修炼到了剑随心动的境界了。”
“为师知道,只是我仙霞门的太乙玉宵奔雷剑须得御气为主,舞剑为辅,以气驭剑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你上山已经快二十年了,学剑一直用的这一口木剑。今天为师见你修行已有所成,所以为师特意赠你一柄飞剑。”
说完,凌云子手持法诀,从手中凭空生出一把长剑,剑长三尺三,通体赤红,剑身印有紫气金龙。方秋水见到师傅要赠予飞剑一柄,心中欢喜,连忙叩谢凌云子:“多谢师傅赐剑!”
凌云子道:“此剑乃是为师修行初期你师祖赠与为师的,剑名龙泉,以南海冰魄寒玉精炼打造而成,为师今日赐予你,望你光耀我仙霞一门,不使没落。”
方秋水急不可待的准备前去接剑,手到中途,却听得凌云子又道:“你先莫急,飞剑乃是有灵性的神兵,须得心灵沟通,血脉传承。为师已将剑上我的本命印记抹去,故你须以精血收取,才可心剑合一,为你所用。”
方秋水听得师傅言语,便咬破中指,挤出鲜红的一滴精血,滴在剑身之上。刹那间,剑身红光暴涨,金光闪耀,现出“龙泉”二字,实乃修仙剑道的合身利器。方秋水将龙泉宝剑置于掌中,细细抚摸,仿佛像孩子一般的爱护它。
凌云子见方秋水得剑高兴,便又道:“为师赐予的剑终非上乘,以气驭剑还是用自己炼制的飞剑的好,他日你下山游历神州,便采集材料,自我炼制一柄符合自己的飞剑吧!”
秋水闻听,便转头询问:“师傅,弟子修行尚浅,道行低,如何能下得山去,还是跟随师傅多修行些年月,或者终生伺候师尊的好。”
“秋水又说孩子话,虽说我仙霞门祖训有言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但是终生藏居山中有负胸中所学。何况不历经红尘,斩断俗根,看破凡世,如何能够淡泊宁静。我们修道之人须经历红尘俗世,摒却心魔,方能超脱物外,跳出五行。最后大乘飞升。”
凌云子将龙泉宝剑传与徒弟方秋水,心中顿感宽慰。毕竟仙霞门千年道统相传不得有失,凌云子蜗居山中几百年都未曾收徒,只因慧根深种,有大机缘者可遇不可求。仙霞门一脉相传,每代仅收一名弟子,细心教导,传授道法,不像其他大门派大世家一般广收天下英才。凌云子自方秋水呱呱坠地那天开始便时刻注意,观其智慧,德行,操守,见其大仁大孝,小小年纪便心思稳重,灵动深邃,骨骼精奇,方才将其列入门墙。
方秋水在壶公山中将近二十载,不负所爱,近日才有如此成就,凌云子自然心中欢喜无比,这才将出道时所用的飞剑传与他,不求弟子将来能够光大仙霞门,也绝不能让仙霞秘法没落在修道界千万年的岁月长河中。
却说方秋水听得师傅教诲,心中反是有些矛盾,自觉思索不通,便问道:“师傅,既然祖训明示澹泊宁静方为修道正途,斩却红尘羁绊又是飞升法门,师傅也曾告诉弟子,道非物外,物外非道,物外之道方是逍遥天地。那我等修的是物还是道?若修道,那飞剑法宝灵丹等物岂不是落入下乘,若修物,那法力道行却从何而获?”
凌云听罢方秋水得一番疑问,心中惊奇,这外物,内道之说自来玄妙,可意会却不可言传,正如禅门的“不可说也”。古人也曾有言“输却禅门总不语”便是这个意思。如果不在红尘走一遭,怎能明了物非物,道非道。不曾想方秋水正值芳华便有如此想法,实在是道门奇才。
凌云子整了整衣襟,捋一捋长须,却不言语,只拿着拂尘上指了指天,下指了指地,中间指了指烂漫的山花和葱绿的松树,完了便轻拂长袖而去。
方秋水不解,暗自揣测:师傅为何不解我之惑,却指指点点这上清亭内外的景致?
见到凌云子已经走得远了,方秋水仰望着天空,但见得繁星点点,挂满银河。又抬起脚跺了跺地,但见得怪石嶙峋,泥土芬芳。又走到那一束美丽的茉莉花前,但见得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又望见那棵古松,柯叶绵幂,直上千尺。

秋水不明其意,这风景虽说美丽,却与那物道有什么关联。秋水越是不懂,越是倔强,他便寻摸一方青石板,双腿弯曲,盘坐其上,再不动弹。
夜深,风淡,微凉。
陡然间,一声虎吼传来,气势雄浑。仅闻其声便有百兽之王的风采。虎吼声惊动了半夜栖息在林间的飞禽走兽,四散而逃。
方秋水猛的睁开眼睛,顿时明悟,群星自闪亮,泥石自芬芳,花开沁鼻香,古松展针芒。天地万物莫不是遵循某种规律,万年不变,自然无为才是道。平和清净便是物。原来师傅要告诉他的就是自然之道,花红柳绿,群芳争艳,禽兽虎斗。
刹那间,方秋水身上泛着七彩霞光,犹如一层霞衣覆盖,头顶一道紫气更是尖锐,直冲云间。发丝之间冒出一缕缕青烟,弯弯绕饶上三尺才消。
顿感全身舒泰,真元流动,较之往日更加舒畅。
方秋水回想《紫府玄篇》有言:真元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即水榖精微结合凝练,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入道体,便得逍遥自在,即可凌驾紫冥,蹑步太清。
方秋水感到真元分成两股,一股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而至阴脉之海。另一股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循茎下至篡,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真元通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再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
方秋水可谓得天独厚,夜坐青石之上,观天地变化,参宇宙奥秘。却在冥冥之中悟透这道法玄奥。至此,方秋水仙霞紫府神功便有了飞跃的质变,河车倒转,而身形固养,任督两脉气机通畅。所谓任脉盈血,督脉盈气,调心入静,便可性命双修,功参造化。
待到真元循环周天,浑身通泰,方秋水收功起身,遥望四周,只见得山不是山,树不是树,草不是草,天不是天了。
方秋水感觉到道法有精进,迫切的想看看法力的突破是什么效果,只是不知道施展哪种道术,想想觉得还是用太乙玉宵奔雷剑看看雷法剑术是否提高。
想到这里,方秋水便从背上取出凌云子所传的宝剑龙泉,脚踏七星天罡步,左手施两仪霹雳诀,右手剑指南天,口中念道:“九天太乙剑,阴阳相薄动,赦令疾风雷,万里乘云来!”
随着龙泉宝剑的舞动,顿时剑影重重,风云激荡,一层剑光护住全身,剑光外,紫青色的天雷从天而落,从黑云之中一条一条婴儿般粗细的雷柱直劈在上清亭外的土地上,将碧绿的地面炸出丈余宽的大坑,可见天雷之威。
凌云子正在卧榻之上小憩,似睡未睡之间听到几声巨响,细听才知道是天雷声威,生恐弟子方秋水练功失法,便急匆匆披上道袍前来上清亭,刚来到亭边,却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他见得方秋水正执着那柄龙泉宝剑,风随剑舞,雷随风来,一道道的雷光连绵不绝,乌云黑压压一片,紧锁天关,地面上的坑洼,草木的残枝可见大自然力量的破坏性。
方秋水正舞的兴起,还不知道雷光之外凌云子的到来。他右手持剑横空一斩,一道紫光从近及远如波纹般扩散开去,凌云子见这道紫光来的气势汹汹,忙伸手平胸一阻,紫光顿时消散。
秋水元神颤动,感应到真元紫气的被阻,探出双目,向外查看,方知道是师傅前来,忙停剑,收束道术。此时风平浪静,云开月明。
“不知道师傅在此,弟子冒犯,请师傅责罚!”方秋水心中感到有些羞愧,只顾得施展法术,未曾念及周遭生灵草木,还惊动了师傅。
“不妨事,不妨事,秋水半夜未见,道法居然精进如斯,到底是何缘故啊?哈哈哈哈!”凌云子抚摸这长须,仰天大笑,只因见到徒弟法术高强,又增功力,如何不喜!
“夜初,师傅曾默然不语,指天指地,拈花望木,解弟子心中困惑。弟子愚钝,开始不明,后来在这青石上枯坐半宿,方才明了师傅玄妙之意。”
“原来如此,你明白了就好,也不枉费为师的一片苦心。只是这道,你明白就是明白,原是说不得的。因你的道是你的道,我的道是我的道,尽管万法殊途,却也同归一处,领悟不同,道便不同。为师观你施展太乙玉宵奔雷剑术威力巨大,道行又有增进,怕是不久之后,便远超为师了。”凌云子已达垂暮之年,只因法力精深,方才长寿不减,只是心境苍老,便有些朽朽不堪的感叹。
“秋水,你过来,让为师查看一番你体内真元。”
方秋水听的师傅吩咐,便走到跟前。凌云子伸出手,搭在方秋水的双眉间天灵处,只见光华微现,一道紫气转瞬间没入方秋水的脑海之中。片刻后,那道紫气在从秋水的脑海中闪出转入凌云子手掌之上不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