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壶公胜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壶公山下红旗展,木兰溪畔稻花香”“重烟隐约辨城东,日射壶公分外红”岭南莆田壶公山凌云殿,傲骨耸立,青松绿柏,满山浮云,乃有“壶山致雨”美名的莆田第一殿。
时正深秋,悠远沁凉。兰水之边,有一垂髫小孩独自垂坐于大石之上,目光深邃,遥望着远处的松涛,静听叮当的水流。稚嫩的脸蛋却有着平雅安静的神色,古井不波。
兴许过了好几个时辰,兴许过了好几个春秋,直到半山腰舞动炊烟缕缕,少年直起身来,沿着通如云端亦隐亦现的山路,径直攀爬而去。晌午将到,淳朴的母亲正操持午饭,他该回去了,若不然娘亲就该下山来找他了。
且说这凌云殿中隐居着一位方外之士,道号凌云子。谁也不知晓他在这壶山之巅居住了多久,附近的山民仿佛从记事起这位道长就在这里。岁月流逝,苍茫的大山掩盖着外面俗世的纷扰,这里的人们悠然自得,享尽天乐,直到这年的深秋时节。
这是一个寒冷的晚上,壶公山凌云殿中一团紫气直冲牛斗,夹杂着惊雷点点,闪烁出璀璨的光芒。在那一瞬间,月色黯然,群星失色。奇观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才消散而去,云开月明。附近的人们都觉得惊心不已,暗自揣摩是何缘故,有人以为天降祥瑞,有人以为神物将出,也有人以为妖魔来袭,却终究不得而知。
尽管此事在乡民的心中荡起层层波澜,却也不过是凌云子练功失法,走火入魔之兆。凌云子今年实有三百岁有余,年少之时是征战沙场的一名将军,在北征胡人之时险些亡故。只因福缘深厚,正值战场上空飞来的一名剑仙将他救下,带来这凌云殿中,指引他修行道家法门,证那无上大罗。修行三百年来,已达大乘阶段,实有通天彻地的大神通。近些时日以来,胸中烦闷,离那成仙飞升仅一步之遥,却不知为何跨步难进,故此这些时日他勤加修炼,更胜平常。
当晚子时,如往日般,凌云子细步走进玉皇阁,盘腿坐于卧榻之上,颔首捏指,运起紫府仙霞真气,行走全身,贯穿天灵与气海丹田之间。陡然间,拂尘根根直立而坠,尘柄爆裂,凌云子心中一滞,真气窜至手少阳三焦经,他顿感奇痛难止,便飞身而起,左手指地,右手指天,一股猛烈的真气便冲天而去,直上云霄,这就有了前面那一幕。随后凌云子静下心来,从袖口之中取出铜钱三枚,朝书桌上一扔,三面皆反,呈老阴之相,是为变卦。凌云子色变,一声长叹道:“我数百年求道生涯难道从此不平矣!”
凌云子慢步走出房门,站在门前的台阶之上,仰望夜空,目光深邃,自言自语道:“大道无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修成金身。看似一步之隔,却难如登天。看片片浮云遮月,魔气浓烈,看来是该收弟子的时候了,不能断了门中香火传承。”
凌云子观望一阵,便转身走向正厅,来到一尊道士石像前,上香稽首,道:“祖师爷在上,弟子凌云子观察山中童子方秋水数年,尽管他还年幼,得知他德行良好,性格稳重,所以想收入门墙,传我仙霞衣钵。可行的话,青烟弯绕,如果不妥,当使青烟直上。”此时,恰逢门缝中一缕清风袭来,不知道是天意还是神力。
待到第二天清晨,凌云子躬身来到半山腰的几间草庐前,敲门道:“请问屋内有人吗?”
“不知是道长驾凌,未曾远迎,失礼失礼。”随着门的吱呀开启,一名中年妇人走出来。
“施主客气了,贫道此次实为令郎秋水而来,多有打搅,万望谅解!”
“道长请屋内叙事,小儿正酣睡未起,管教不严,见笑了。”
“无妨,贫道便等他睡醒即可。”言罢,随妇人走进屋内,端端正正坐在长凳之上。
“乡野之中,没有好茶招待,道长不要见怪!”妇人用古旧的陶碗盛得一碗清水送于凌云子身前。言语之中饱含尊敬之意。
过了些许片刻,西边房中走出一名童子,赫然便是前日在兰水边独坐的少年。此少年姓方名秋水。他望见凌云子在堂屋安坐,遂上前弯腰行礼。凌云子扶住少年,转头对那妇人道:“贫道意和秋水交谈一阵,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道长哪里话,还望道长多多教导才是!”“秋水且随道长前去,聆听教诲,要懂得礼数,娘亲去厨房准备早饭。”
妇人径直往厨房而去,凌云子牵着小秋水出得堂屋,在院内寻一石凳,老少两人双双坐下。
“秋水,今年该有九岁了吧?”
“回道长话,弟子十月初八刚逢九岁生日。”
“贫道观你数年,见你天生灵秀,性格平静。我因所学无续,担心胸中所藏失传。故此来寻你为徒,学些文字学说,传我紫府衣钵,求那逍遥天地,不知你可愿?”
“多谢道长厚爱,只是弟子愚钝,不知道什么叫紫府,逍遥天地在何处?”
“紫府为心,灵台之中,丹田之内,若得仙霞照紫府,便超脱物外。可知道非物外,物外非道,物外之道便是逍遥天地。”

“恕弟子愚钝,尚难明白,心愿拜道长为师,学那奇门异术,侍奉师尊,只是我母亲一个人在家,弟子尚且年幼,我家娘亲怕是难舍。”
“这倒无妨,我这便与你母亲讲解。”
随即和方秋水进得屋来,秋水将母亲叫过来,兴高采烈的对母亲道:“娘,道长愿收我做徒弟,学些高强的本领。”
“道长厚爱了,只怕小儿顽劣,有失道长之体面。”
“秋水这孩子聪明的紧,玲珑之心,怎会顽劣,贫道愿领他上山,教他些本领,不知道施主是否舍得?”
“这是好事,我欢喜还来不及呢,只是心中确有些难舍!”
“凌云殿离此不远,施主何时思念,就可上山寻探,若不得时,贫道也可吩咐秋水下山来看望施主,不知是否可行?”
“如此这般,那就多谢道长了,待我去将饭菜端上来,师徒二人用过餐之后便上山学艺去吧!”
“既如此,那便用过饭之后,施主为秋水收拾行装,我就领他上山。”凌云子本来已经过了辟谷境界,采日月精华,吸天地灵气,不吃五谷杂粮等人间烟火,但是盛情难却,就应承了。
等用完早餐,凌云子便带着方秋水一路慢行上山,方秋水路上却有些兴奋,只因从此就可以学习那诸子百家的文字和师傅的本领,他尚且不知凌云子的高强手段和修真本领,如果知道的话,怕是今夜就无法入眠了。
凌云子偕小秋水返得凌云大殿,但见一面朱红大门微微敞开,里面山水亭台,绿树环绕,一条宽大的巨石铺成的走道直达里院。方秋水缓步走在走道上,听着身边小鸟欢鸣,不大的池塘里芙蓉飘香,荷花底下鱼儿甚多,不时跳出水面,似乎在向他乞食。方秋水径直走到池边,前去和那群金鱼去玩耍嬉戏了。
凌云子见方秋水少年心性,戏的正欢,便独自走到里院。在他旁边的厢房,给秋水安排了一间日常居住的卧室。随即领着秋水来到玉皇阁正厅,正对着大门,乃是一尊道像,须发皆白苍苍茫茫,身着云霞花纹霞帔鹤氅,手执石拂尘,双眼微启,直观山门外,大有历遍红尘,看透生死玄关之意。
“秋水,这就是我仙霞门祖师爷七柳先生,今日就在祖师爷面前,为师收你为我衣钵弟子,传我道门法力。你且上前来拜过祖师爷!”凌云子拿来棒香一柱,递给秋水,秋水接过,跪于蒲团之上,只是他还年幼,尚且不懂得敬拜礼仪。只是跪下,三拜九叩,将棒香插于香坛之中。他此时心中还在思量:祖师爷看起来好生威严。
“点香叩首,拜过祖师,已经入我山门,现在你过来拜师。”
方秋水从旁厅举过一个檀木椅子,请凌云子坐于烛台下方,又从旁边桌上茶壶中倒来清茶一杯,低头双手奉给凌云子。凌云子接过茶水,方秋水便又躬身跪下,行大礼。就在秋水头着地的一瞬间,从凌云子袖中闪出一抹红光,射入方秋水后脑之中,便没入其中,秋水尚且不知。原来这是凌云子以醍醐灌顶之术为秋水筑基,为他修真之路做铺垫,那一抹红光正是凌云子真元所化。打好基础,以后修行便事半功倍,全在领悟了。
拜得祖师和师傅,方秋水毕竟年幼,难掩心中激动,如欢鸟入林般高兴。在凌云殿四处转悠,东瞧瞧,西望望,虽然来过多次,却没有进过内堂,毕竟内堂乃凌云子修道之所,平常人等岂能进入。凌云子见他这般欢喜,也就随他而去。凌云子走往里屋,往厨房而去,准备晌午的食材去了,尽管自己早已过辟谷之期,采天地日月精华,呼吸吐纳,但是秋水乃凡胎,尚须进食进水。
待到中午时分,方秋水感到腹中空虚,确实有点饿了,便来饭堂找凌云子。
“师傅,徒儿有些饿了,可有吃的?”
“已然好了,为师的无须用斋,你慢慢吃吧。”
方秋水一听却有些惊呆,却问:“师傅,你怎么不用吃饭啊?难道您老人家不饿吗?”
凌云子抚须一笑:“哈哈!这便是我修真奇术,等你将为师所学尽数领悟参透,你便也不用吃饭了。等吃过饭,为师便传你入门之法。”
方秋水边吃饭边感叹师尊真乃奇人也。为了早点学习这修真奇术,他狼吞虎咽,不过多时,就将桌上饭菜一卷入腹。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山巅之上,寒风凛冽。
凌云子领着方秋水来到静念斋,这静念斋乃凌云子平日修炼打坐之所。沙罗香弯弯绕绕,烟雾弥漫,清雅自然,沁人心脾。
“今日为师就传给你我仙霞门紫府仙霞功的入门心法和要诀,首先为师将我门中来历给你讲解一番,好让你对自己的宗门有个大概的了解。”
(注:凌云殿本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本篇仅取其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