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年新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氏养家这么多年,都没有让一家人过一个开开心心的新年,她多年的夙愿给秦牧实现,这份激动岂是笔墨所能形容秦牧很是理解她的心情,轻拍着丁氏的背,宽慰道:“娘,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您别哭!”
“嗯!”丁氏点点头,收住眼泪,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牧哥儿,把你的衣衫弄脏了。”
“娘,没事的!”秦牧不想让她再伤心,转移话题:“娘,我们来做馎饦。”
“做馎饦了!做馎饦了!”秦晓风最是高兴,几蹦几跳就冲到灶间去了。以往过年,能果腹就是天大的幸事,哪敢奢望吃馎饦,秦晓风能不高兴吗?
馎饦在宋朝叫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类似于刀削面。这发展到后来,就是面条。在宋朝,除了叫馎饦外,还叫做索饼,是一种常用面食。按照宋朝风俗,过年时就要吃馎饦,就象我们现在过年吃汤圆、年糕这么食物差不多。
秦牧和丁氏来到灶间,秦晓风开始安排起来了:“我和面,哥洗碗,娘就歇着。”
对这安排,秦牧大是赞同:“晓风,就依你。娘,您歇着。”
以往过年,能来灶间忙活的就秦晓风和丁氏,以前那个秦牧是不会来的。丁氏看看秦牧,既是高兴,又是欣慰:“牧哥儿,娘哪能歇着呢。这几天你累坏了,你歇着,娘来做。”
“娘,我的厨艺还没有展露过,今天我就来露几手,让你们瞧瞧。”秦牧半开玩笑。
以前那个秦牧只会吃,不会做,这话有点难以让人相信,秦晓风眨巴着眼睛:“哥,你真会做?”
“不就象刀削面么,现代社会谁没吃过?把现代社会的做法用来一试,说不准你们会把舌头吞进肚子里!”秦牧心里暗忖,大包大揽:“你们等着瞧就是了。”
捋起袖子,把锅洗干净,再把肉清洗好了,切成肉丝,往锅里倒些油,丁氏万分不解:“牧哥儿,馎饦不是这样做的?”
“娘,我这做法有些不一样!”秦牧回答,等到油滚烫起来,把肉丝放到锅里一炒,满屋飘香。秦晓风猛吸一口:“好香!好香!”口水都挂到嘴角了。
吸着香气,丁氏有些惊讶:“牧哥儿,没瞧出来,你不仅会养家,还会做饭!哪个姑娘嫁给你,可真福气了她!”
秦牧是个喜欢动手的人,在现代社会就爱烧菜,这厨艺不是专业的,也不会差。象秦牧这种会做家务活的男人,不要说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大受欢迎。
“晓风,你别光顾着流口水,赶紧和面。”秦牧催促一句。
“哦哦!”秦晓风哦了几声,忙着和面。
把肉丝炒好,放到碗里,再把锅清洗干净,倒入清水。滚沸之后,秦晓风左手拿着面团,右手拿着菜刀,脖子伸得老长,眼睛瞪得老大,开始削面片了。他的刀功还不错,这面片削得大小厚薄相差不大,秦牧暗中赞好。
削完面,秦晓风洗完手,眨巴着眼睛:“哥,我削得好么?”
“很好!以后就你做厨子!”秦牧调侃一句。
秦晓风却是欣然应一声:“好呐!”
丁氏笑着道:“风哥儿,你哥逗你呢。”
煮好之后,秦牧舀起来,放到碗里,再把肉丝倒去,放葱花,一股喷香的清香味直钻鼻孔,秦晓风一抹嘴角的口水,眼睛都不知道转动一下了:“真香!真香!”
丁氏也是赞好:“牧哥儿,你的厨艺如此了得呢!以前怎生不来做呢?”
此秦牧非彼秦牧,秦牧调侃一句:“娘,那是我不想夺了您的风头!”
这话甚是有趣,丁氏大是高兴,在秦牧肩头轻拍:“牧哥儿,你老是趣话,娘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么?”
“吃馎饦!”秦牧提醒一句,丁氏和秦晓风端起碗。秦晓风馋虫大动,夹起一块面片送到嘴里一咬,紧跟着就是惨叫:“舌头!舌头!”
丁氏忙放下碗,心疼的埋怨起来:“风哥儿,你慢点。疼不?”
“不疼!”秦晓风哪里顾得疼痛,猛吃起来。
“别急,还要喝酒呢!”秦牧把买的屠苏酒拿出来,倒在碗里,一人一碗。
过年时喝屠苏酒,这是宋朝的习俗。按照习俗,秦晓风先喝,秦牧第二喝,丁氏最后喝。一家人一边吃着馎饦,一边喝着屠苏酒,这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正如秦牧所想,秦晓风猛吃一顿,差点把舌头吞进肚子里了。放下碗,秦晓风不住打着嗝儿:“走不动路了!”

“又撑了!又撑了!”丁氏非常满足的放下碗。
长期不能裹腹的人,突然吃到美食,一定会不顾一切的猛吃,吃撑了很正常,把娘儿俩的话听在耳里,秦牧既是辛酸,又是自豪:是自己改变了家境,让他们能吃饱饭!
吃完馎饦,时间还早,秦晓风好动,问道:“哥,我们该做啥呢?要过了半夜才能睡呢。”宋朝过年也要“守岁”,过了半夜才睡是风俗。
“猜谜语!”秦牧略一思索,道:“晓风,过了年,你就要读,这儒家的经典《春秋》你一定会读的,我就以《春秋》为题出谜面。”
一说起读,秦晓风的眼睛就放光了:“好啊,好啊!哥,你快说。”
“半部《春秋》,打一个字。”秦牧出题了。
“哥,半部《春秋》也能读么?”秦晓风一脸的迷茫。
“只要有字,就能读。”秦牧非常肯定的回答:“国朝的第一位宰相赵普,不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么?”
宋太祖时的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非常有名,在当时是妇孺皆知,秦晓风想了想,摇头道:“哥,我不识得几个字,猜不出来。”
这是实话,秦牧不再要他猜,给出谜底:“这是我们的姓,秦字。”
“哦!我们的姓还和春秋有关!”秦晓风牢牢记在心里,甚是兴奋的道:“哥,你再出一个。不要出猜字哦。”
他不识字,出猜字谜太为难他了,秦牧点头道:“铁公鸡。”
秦晓风眼睛猛的睁大了,很是兴奋的道:“哥,你说的是二叔?他一毛不拔呀!”
一说起这个二叔,秦晓风气不打一处,不住拍手:“二叔是铁公鸡,他是铁公鸡!哈哈!铁公鸡二叔!”
“就这样的人,就这样的人!”丁氏也附和。
猜谜也能损人,不仅秦晓风的兴致大起,就是丁氏也是兴致高昂,秦牧出谜,娘儿俩猜。猜到高兴处,一家人纵声大笑,其乐融融,虽只有三人,这过年的气氛却是更浓了。
时间在无声中流逝,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老大一截。
“砰砰!”突然传来一声接一声的响声。
秦晓风一蹦而起:“放爆竹喽!放爆竹喽!”过年放爆竹,对任何一个小孩子来说,都具有无穷的诱惑力。
飞也似的冲了过去,抱着一捆爆竹过来,秦晓风往地一放:“娘,哥,我们放爆竹!”
宋朝的爆竹并不是鞭炮,而是用竹子做的,要用火来烧,一烧就爆,发出“砰砰”的响声。火药在唐朝出现,发展到宋朝,经历了两三百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用来做鞭炮,但未普及。火药制的鞭炮取代爆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家三口动手,把爆竹放到火炉里去烧。过了一阵,竹节炸开,发出“砰砰”的响声,一声接一声,异常热闹。
听着爆竹声,丁氏倍觉悦耳,眉飞色舞:“以往过年,只能听听热闹,今年过年,我们自个热闹!爆竹声真好听!”
听着别人热闹和自个热闹,这感受完全不同,丁氏很是感激的打量着秦牧。
“砰砰”的爆竹声不断响起,远处也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不一会儿,爆竹声响成一片,非常热闹!
秦晓风引吭高歌:“驹隙光阴岁已残,门门竹爆共团栾。烧成滔滔朱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
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首关于爆竹的童谣,秦晓风小喉咙小啜子的,唱得有板有眼,甚是喜气。在这新年到来之际,秦牧也是激动,大受感染,跟着唱起来:“驹隙光阴岁已残,门门竹爆共团栾。烧成滔滔朱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
丁氏也加入,一家三口尽情的欢唱起来。正在他们欢唱之际,远处飘来悠扬的《爆竹》歌声,与他们遥相呼应。唱歌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嘹亮,整个清水湾沸腾了!
爆竹声,歌声,汇成了一首新年的希望之歌!
听着爆竹声、歌声,秦牧很是激动:在北宋的第一个新年只是一家三口过,虽然人数少,却不冷清,相反,还很热闹,更重要的是,这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北宋宣和五年已经过完了,宣和六年正式到来,历史已经进入了公元1124年!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