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类的足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河战争进行了二百余年,范围波及到了几乎整个的银河星域,战火轻易的摧毁了人类辛苦营造的文明成果,大量的人居点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被遗弃,上面的居民不是被迁移就是遭到屠杀,以比拼武力战术科技策略的战争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人口消磨战。
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西天庭一隅,分部着上千个人居点,这些人居点最初是由地球上的白色人种中的一支种族建立起来的,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北美领人,他们信奉地球上的主神宗教,坚信和平和爱,但是神灵喜爱战争与厮杀更胜于和平与爱,在不可逆转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个弱小的族群所能够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逃亡,远远的避开战争的波及。
早在战争气氛开始浓厚的年代,他们就开始尝试向更远处的星域派遣探险队,虽然人类已经成功的征服了银河系,但是人类的见识和智慧相对与广袤的宇宙来说仍然是渺小与稚嫩的,这些被派遣出去的探险队中的绝对多数人以失败和死亡告终,他们临死前的影像被作为最高机密保存在北美星领的档案库内,然而他们传回来的关于未知星域的信息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危险体验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料。
星系与星系之间相距是遥远的,中间没有适合人类落脚的星体,有的只是陷阱和死亡,在人类的迁徙过程中,最早遇到的问题是能源的持续供应,相对于当时的宇宙飞行速度,进行星际探险的航行距离可谓是非常的遥远,在长期的空间旅行后,早期的许多探险队都因为能源枯竭而失败。
由于失去了动力,他们中只有少数位于规划中的主航路上(在探索星路的过程中,人们把最有可能通往未知星域的航线定为主航路,住航路偶尔也会被修改)的幸运者被后来的探险队所拯救(前提是他们不会在长期的绝望中变得精神失常),其余绝大多数失去动力的探险队,要不就是被引力吸入某些星体舰毁人亡,或者无法逃逸(因为不是在主航路,后继者也不会开发这些方向的行星,所以他们基本上被彻底孤立了。),要不就是在经历漫长的宇宙旅行中被绝望等负面情绪折磨的不**形,最后互相厮杀灭亡。
人们努力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研发新的动力能源,其中有一个很成功的支派,他们在官方公布的信息基础上,对主航道上遇到的星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且最终确定了几种出现几率比较高的物质作为基本燃料,这样在星际探险的过程中,探险队可以因地制宜的补充能源,有效的延长了探险者的航程。
虽然能源学派的学贡献良多,但它最终并没有解决宇宙航行的根本问题,因为即使解决了能源衰竭的问题,人类依然必须与无情的时间做斗争,尽管人类的医疗科技已经震古烁今,人类的年龄被极大的延长,但还是不能与长期的星际旅行的时间消耗相提并论。
“我们需要更快的速度”这几乎就是所有星际探险者的心声。
其中的一个实用派系提出了一个古老理论让这种面对遥远旅程而绝望的局面大为改观,这个古老理论就是堆塔理论,据说在远古的地球,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只要建筑足够高的塔楼,人类就能摸到月球,这个理论很快被认定是悖论,但是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科学家们制定出了“摸月塔”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已经被确定的星际主航道上搭建一条跳点式的星际航路,科学家在每一个跳点上装置了能源补充和加速推力的设备,这使得探险队的宇宙船在出发的前期就从各个加速节点上获得了比较高的初速,节约了能源,而且还可以获得必须的补充。
如果从人类自身的发展史来看,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极为高超,这样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使得“摸月塔”这个悖论被逆反为真理(真理不是恒定的,同样悖论本身也不是恒定的,在相对的环境下,两者都可能逆反),随着“摸月塔”的逐渐成熟,这种理论实践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全体人类的星际探索运动中,同时,“摸月塔”也被引进到银河系的通路上,加快了银河系内部的交通速度。
“摸月塔”最后成为了数百年后人类活动空间大爆发时期的星际航路的雏形,一直被沿用了下来。
与“摸月塔”理论的提出者不同,部分顽固的科学家坚持必须在宇宙飞行器的运动原理上寻找解决星航问题的方法。
这些学者有点类似于早地球时期人类宗教中的苦修士,他们中的绝对多数人仅仅成为了推动理论的螺钉或石块,终其一生都很难在这个领域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然而,按照早期的地球哲学家已经归纳出的唯物理论结果,事物的本身存在着量变与质变的特殊过程,当一个事物内部蓄积的同质力量足够庞大时,这些累积的力量最终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质变(摘自《初期唯物论大全》银河历103年版),致力于研究宇宙飞行理论的某位鬼才(因部分史料遗失,人物存在普遍的争议,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看法是出身地球亚裔的王永年学者和出身地球欧亚裔的伯德学者,两者在相隔3个月的时间内各自提出了独立发现的空间运动理论,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量变导致质变的正确性)提出了空间运动学理论。
空间运动学这一理论其灵感可以追溯到人类早地球时期一位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物理科学家的后期研究推论。
阿尔伯特的假设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可能激活某种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虫洞形隧道,据称穿越这种隧道后,人类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跳跃,这个理论提出后的百年内,许多取材于这个假设的各类文学作品应运而生,但与文学上取得的累累硕果不同的是,终整个地球人类时期,人类科学在这个领域内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时间必须追溯到太阳历(人类成功的在太阳系上建立第一个人居性据点,那一年被多数地球人类认为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确实,所以将这一年定为太阳历元年,人类发展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105年,一个偶然的学院物理实验事件,当时在月面的人居圈斯特澜物理学院的三年级二班共29位学生正在进行一项物理实验,实验的题目是“在强磁场下产生空间躁动的临界条件”。
全体29位学生及他们的导师哥尼德学士花费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对这个题目进行了集体攻关,这次实验也得到了来自几个人居点的商业机构的赞助,实验的前半部分进行的相当顺利,这必须归功于这些学生进行的大量前期逻辑计算,当实验进入关键环节的一刻,实验室内的摄录仪器永久的记录下了这一秒。
哥尼德学士与他的助手——学生伍德一道,使用机械臂把他们设计的空间活性材料放入强磁场内时,实验室内的空气开始震荡,然后仿佛像是有人在高空飞行的飞机上打开了机舱门一样,实验室内包括29位学生及导师哥尼德本人的全部30位实验参与者和以实验室为中心,半径25米以内的全部物质瞬间消失,当时被认为是被动性湮灭(指正反物质结合消失的现象)。
这个实验现象由于是直接对太阳系全体人居点同步播放,立即就引起了广泛的轰动,在悼念不幸者的同时,人们又再次兴起了对空间理论的研究热潮。
关于空间时间理论的实验自此一直不休,但是空间与时间本身就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因素,光是前期作为该实验是否就是虫洞现象的理论争议就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切皆出于偶然,在太阳历213年的一次拟似实验中,名为,高迪.华丽的学者极其偶然的在冥王星发现了自己在地球实验室激发虫洞现象消失的信号发布仪,从而定性了此类现象确实是空间跳跃现象,及俗称的虫洞现象。
后来因为战争等各种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度被搁置。
人类历史踏入银河时代,同样是为了解决星旅问题,关于空间领域的研究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大量的实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类才在实验室初步的掌握了空间跳跃现象的概貌。
在后来的一些年里,人们有掌握了定时定向空间跳跃激发理论,不定向空间跳跃被确认为是极其危险和不确定的。
直到王永年和伯德提出人类及物质穿越定向空间虫洞的可行性理论,人类才第一次正在意义上窥视了空间领域的神秘内在。
然而实际上进行空间跳跃本身存在着相当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是激发能量和跳跃距离成线性正比,这一点也证明了,远距离跳跃在当时的阶段还有一定的困难性,另一方面,要实行定向空间跳跃的绝对前提是对于目的地坐标参数及环境的绝对掌握,也就是说,你到过那个地方,那么你下次再去的话,就可以使用定向跳跃。
不过优秀的人类面对困难总是不屈不挠的,“摸月塔”理论再次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摸月塔”进行改造,人类不但可以在主航道内能源枯竭以前利用摸月塔返回出发地,而通过直接使用基地能源,探险队的出发地点变成了主航路上的最末端的一个摸月塔节点。

星际航行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但各式的危险依然存在。不明星云,这种外表像气体状的东西虽然从远处看起来很美丽,但它们的构成和种类却极其的复杂。
比如说,有些星云是可燃性的气态存在,即使在不具备普通燃烧环境的宇宙空间,人类使用的燃烧反应依然可以引发它们大面积的燃烧爆炸,由于星域环境未明,误闯的探险队会被烧个干净。
又比如,某些看起来像气态的存在,它们的真实构造却是坚固的极高密度组成,星体本身对周围的引力极其强大,且因为其保持动态平衡,在探险队闯入的初期,并不能及早的发现它们的危险性,待到进入一定半径后,引力会越级递增,探险队想要从强大的引力中摆脱出来已经不可能了。
就算远离这些可见星云和星体,黑洞洞的空间也随时会变成探险队的丧命之所,不可见的越级引力,跳跃性的星体活动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有些时候明明之前还是安全星域,才没多少时间就变成此路不通。
在整个星际旅途中,各式的生物,气体,能量辐射等杀手此起彼伏。
星际的探索并不是想早期地球人类想象的一般,开着太空舱浮在宇宙里观光式的前进,这个行为的本身跟类似于预测学和统计学的合成,通过对经过的星域的不断观察和计算,判断出目标星域的稳定周期,选择稳定周期较长的路劲作为星际主航道,并在其安全时间内使用这些路径,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星际航路图。
许多人没有白白的牺牲,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围绕着星际主航道周围的星际航路图被不断的描绘充实,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探险效率。
探险效率极大的提高了,终于,在西侧星域的主航道方向上传回了好消息,人类在付出了无数支探险队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后,终于跨越了银河系到达了最近的一个拥有可以建立人居点的星系,被发现的行星附近还有含有大量高能矿物的其他星体。
星系迁移第一次被列入实质性计划纲领,几乎中了整个北美领探险精英的庞大探险团被先期派往目标星系。
到达后,探险团队按照任务分工,划分成不同的队伍对包括适宜建立人居点在内的行星及其附近的星体进行全面探索。
探索目的包括附近星体的稳定性,星体安全性预判断,各星体现存生物状况,各星体成分构成,星域发展规划,星际航道施工,人居行星前期施工,无数的宇宙船不断的穿梭于目标星系和北美领之间。
在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准备工作结束后,一股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迁徙移民潮开始了(繁殖能力在任务时期都是人类的关键武器),在对此阶段的全部信息进行补充整理后,能够搭载十万人级别的大型宇宙舰在满载移民后,朝目标行星进行空间跳跃。
大量的移民的引进加速了目标星系的建设,部分行星上的物种随着人类的迁入而消亡。
两年的时间内,以第一颗人居行星为中心,庞大的人居点和遍布整个星域的摸月塔节点像人体的器官和血管网络一样被移民们迅速的建立起来,为了纪念发现第一颗人居行星的探险队,这个核心人居星球被正式以探险队领队的名字命名。
时过境迁,人类对未知星域的探索越来越广泛,满满的形成了现在的西部星域的架构,周围的可开发行星被分为矿物体行星和植物体行星,两种行星都被列入循环开发的范畴,因为人类逐步丰满的矿物培育法和植物培育法,资源行星上的资源都可以进行有序循环开发,并不会出现早期人类“挖空一个再找一个”的低利用率行星开发现象。
渥格兰威茨,这颗人类最早期发现的人居行星已经成为了整个星域的核心,经过常年改造,这里的环境一如早期人类居住的地球,大面积的海洋,丰富植被的陆地,想适度很高的大气体系,各个人居点星罗棋布的分部在丛林和水系之间,这里居住着二十亿常驻居民,同时也容纳了十几亿的流动人口,为了保护行星上的自然系统,渥格兰威茨的准入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有支付了足量货币或者等量资源的人才能被允许进入。
但是数百年来,这个行星的繁荣程度并没有因为人口限入制度而受到影像,反而形成了一个财富怪圈,权贵富商纷纷以居住在这个星球为荣,有些人甚至会刻意的显示自己的居住地,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可以说整个西部星域最高的科技最豪华的设施最奢侈的生活都汇聚到了这个3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
与历史共同进步的是人类社会的团体性和利益分配群体,渥格兰威茨虽然权贵云集,但它大体被分为三个主要的系统,这三个系统各自治理着整个西部星域几乎全部的人居点和资源行星(部分边缘行星和人居点并不在官方的控制下,任何时候都存在非主流的存在)。
三个系统分别以三个家族为代表,它们分别是左侧区的古林登家族、中间区的罗萨德罗姆家族和、右侧区的威列芒奴家族,三大家族分别位于渥格兰威茨的三个主要聚集区,有人把他们戏称为三角架政治,不过表面上行星上的大小聚居点都是自由区,并不归三大家族管辖,而星球上的整治气氛也相当的平和,毕竟祖辈们和平友爱的理念被深深的植入到这些迁徙者后代的思想中,谁敢于率先提出战争这种东西,首先就会遭到广大民众的遗弃。
表面上的和平气氛并不影响彼此桌面下的利益争夺,三大势力因为其掌握的控制区域出产的矿物不同,历史的沉积中各自产生了自己的核心领域,而周边的势力也是通过不断的依附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庞大架构,各自在共同分享,和平发展的口头禅下都尽量的想渗透入对方的体系,取得对方的核心技术,从而逐渐的取代对方。
作为西部星域与北部星域连接边缘的辛萨罗黑胡子海盗,他们私底下与渥格兰威茨上三个派系中的两个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个势力分别是罗萨德罗姆家族和威列芒奴家族,这两个家族分别以能源和金属见长,黑胡子与他们一通分享劫掠的收益,同时帮助他们打击左侧区的贸易行为,两个家族则负责向黑胡子提供装备和情报。
彼此紧密的依存关系已经存在了30余年,因为彼此的需要,这种盟友式的关系相当的稳定。
千鸟号上,小七为耀明事无巨细的准备了一大堆关于西部星域和渥格兰威茨行星的概况资料,刚刚看完了西部星域由来的概况,接下来又是行星上繁杂的家族关系和族长名谱,几乎背得耀明呕吐反胃,在和小七反复的扯皮商量后,小七最终决定耀明只需要背下和雪璐璐同个学校的那些人的家族名单,耀明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除了背诵那些让人头痛的东西,耀明把剩下的时间全部花在技能掌握和之前的特训项目上,新的环境,意味着未知的风险和困境,必须在到达之前,尽量的做好准备工作。
因为千鸟号上发生的反叛事件,本来担任十部精英机甲的驾驶员人选出现了空缺,在雪璐璐的强烈要求下,老管家在考核了耀明的机甲理论后终于同意了让练习机甲操作,在没有得到来自黑胡角的可靠后援之前,他必须掌握足够的力量来保护小姐,基于这个因素,老管家还专门派了斯科特队长对耀明进行专门的机甲培训,于是耀明的训练内容又多了一项机甲操作实际练习。
虽然之前小七通过入侵其他星域的机甲训练中心,给耀明提供了操作机甲做模拟练习的机会,机甲训练中心的拟真程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其间还能和训练中心和其他参加训练的人员一同进行模拟战斗,所以对于驾驶机甲耀明可以说是相当的熟悉,不过这些事情耀明并不打算让海盗们知道,他在斯科特的培训下一边掌握海盗精英机甲的性能和各种参数,一边表现出既不让斯科特抓狂,又不太让斯科特满意的掌握速度,连续的训练下来,海盗们已经对这个以前没有摸过机甲的小子暗暗认同了,要知道斯科特这个老手的要求可是满高的,耀明达到了斯科特认可的底线,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算是做得很优秀的了。不过也仅仅是一般人的水平,大家绝对没把他当做主力的打算,毕竟在一个接触机甲没多久的人投入太多的期望是不太现实的想法。
今天周一爆发一下,我也来学人家冲一冲,也许情节有点闷,但作为介绍故事背景,我还是觉得比较必要的。求票求收藏。谢谢。奥运比赛确实好看,稍微影像了我的速度,只能半夜来补量,大家多多支持下吧。
-------------------------------
广告《昨夜长风之追梦人》推荐一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