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高考(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古代为了发现并任用,创立了一种类似今天学生高考的考试制度,这便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一经创立,便成为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也成了有志人才飞黄腾达的契机,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经过千年的变迁,科举制度的演变,高考已经成为现代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时代转折.高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广开才路,发现了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动,端正了社会风气,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对整个思想领域和其他战线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恢复高考不仅对于当时推动恢复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历史性转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恢复高考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和观念,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高考每年只举行一次,2003年以前在7月举行,2003年开始改为每年6月举行。
阳光穿过云稍,向大地挥洒金光,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天气明媚,夏尹一大早就被母亲从被窝里叫了起来,考试时间是定在上午九点钟,夏尹吃过早饭,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夏尹还是很自觉地拿出资料认真地看了起来,可恶的电话却一点也不安分,不停地旁边响不停。
“喂,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答案给我参考参考?”来电的是李子俊,夏尹对高考其实也不紧张,这主要是他平时都任何事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就算天塌下来,他也不会紧张,毕竟天塌下来还是有人去顶着的。

“哪有这么好的事?你给我弄个答案来看看?”李子俊不禁笑骂道。
夏尹和王沦海都是在巴中中学考试,李子俊而在第二中学。两人在电话里胡乱说了一通就挂断了。
八点钟,夏尹伸了伸懒腰,拿着考试需要的东西就出门了,街上很多人都拿着一个文件袋,平时没怎么觉得,今天怎么看起来这么多考试的人?夏尹一边想一边漫不经心地走着。
夏尹来到考试场地的时候都是八点半左右了,一进巴中中学校门,迎头就碰上了夏茵那妮子,“你上哪里去?马上就要考试了?”夏尹看着夏茵往学校外面走去,不解地问道。
“哦,没有什么,我出去再买一支笔,以防万一嘛。”夏茵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说道。
“笔?我给你几支就行了,我多的是。”夏尹边说边打开学校为了考试专门发的袋子。
“哦?以前也没见你怎么认真?这次怎么准备得这么齐全?”夏茵打趣道。
“咦?夏尹,你的准考证呢?”夏茵找着笔,发现夏尹的袋子里少了很重要的东西。
“在袋子里面啊。”夏尹回答道。
“没有啊,你是不是忘记带了?”袋子里本来就没有几样东西,夏茵还是很仔细的找着,可还是没有找到。
“不。。不会吧!”夏尹听到夏茵这样说,整个心顿时沉到了谷底,两个人把本来就没有怎么装的袋子翻了个底朝天。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你真的没有带?还是不小心弄丢了?”夏茵没有了刚才的嬉皮笑脸,很忧虑地看着夏尹。
夏尹脑海里开始一遍遍回忆,对了,“准考证还放在早上起来看的书里面。”
“那怎么办啊?夏尹你快点回去拿吧。”夏茵不停地催促着。
“那。。。那不是就迟到了?”
“你先去考场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你再回去。”说完扯着夏尹向教室奔去。
监考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厚厚的眼镜,眼睛直直盯了夏尹有10多秒钟,很不情愿地批准了夏尹的请求,夏尹此时就像得到特赦令一般,箭一样地冲出了教室,身后只留下一连串的唏嘘声。
夏尹飞快地跑出校门,身体直接拦住了一辆绿色的出租车,夏尹手搭在车门上,气喘吁吁地说,“师。。师傅。。去龙泉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