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悼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我们应该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渗透抗灾精神,倾注伟大情怀,用我们的努力工作哀悼遇难的同胞,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减少抗灾造成的巨大损失,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为抗灾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如果我们是教师,那么,就请在课堂上把关于抗灾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是医生,那么就请在工作中让关爱更多的体现;如果我们是公务员,那么,就请在岗位上,更好的服务,服务于我们的公民;等等。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就是对遇难同胞的哀悼。
我们应该在业余时间关注灾区分分秒秒,谈论灾区的人人事事,积极参加支援灾区的各种活动,我们关注新闻,我们关注网络,我们在谈论中说自己的感悟,纠正不正确的想法,我们还要继续参加捐款活动,义务工作。如果我们是父母,那么,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有爱心;如果我们是青年,那么,我们就要走上街头,积极参加支援者活动。我们的业余时间要奉献给灾区,从思想,到精神,到行动,这种奉献也是哀悼。
《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14时28分,警笛拉响,每个人忙碌的身影都停了下来,自觉地面向四川方向,面色沉重地低下头,默默地听着时钟的脚步,内心都在悲伤地悼念、虔诚地祈祷、真诚地祝福。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令我们痛心疾首。但它却让我们中华人民更加团结。让每一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温暖这一片属于中国的大地。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看到此时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夏尹还有不由地感觉悲痛,脸色显得很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夏尹站在窗户前,凝望着远方,蒙蒙的白雾遮住了哀愁的白云,可是,遮不住对生命珍惜永不放弃地初生的太阳。
眼看高考在即,多努力一分,就多一分把握,夏尹没有出门,在房间里很认真地看着书,夏尹父母看着自己的儿子今天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居然很自觉的看起书来,心中也是很非常喜悦,两老很默契的关上门,给了夏尹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