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科技讲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让三江村的那些上访户们有事可做,C县农业局免费为三江村的村发举办三场科技讲座,时间安排在领导来C县的时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可以现场对他们进行控制,用信访局任局长的话来说,就是要将信访对象看死盯牢。这法子不知是谁发明的,农民们发现信访还有这样的好处。
农业局安排了近三十名工作人员亲自到三江村来帮助落实科技讲座,由农业局几个下属的所以农业专家先和三江村的村民沟通后再定讲座内容,这三江村的农民对此还是很欢迎的。
平时农民们要享受这样的待遇,必须等到各级组织科技下乡时才能有机会,今天农业局忽然对三江村的农民这么重视,他们知道这全是信访的功劳。看来只要信访,就有效益,这可以作为三江村今后工作的一种主要方法来研究了。
钟南的工作是为C县经济社会发展找亮点,让领导来了脸上有光,这事并不难,他好歹也在宣传部做过部长,发动宣传部的来挖掘一下,问题并不大,政府为宣传部的几个笔杆子多发点补助,他们的干劲可大了,再说了,这也是向领导显示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大好机会嘛。
用两天时间完成一份材料并不是大问题,再说了现在写材料方便多了,上网搜索稍加修改,就是洋洋大观的一篇,钟南并没有太上心,最让他操心的还是信访,虽然石书记亲自出马,可是他作为分管的领导还是不敢太大意,这时,石书记在路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打电话过来“钟县长啊,刚才我路过看见街上有好几个流浪汉,你和民政打个招呼,想个办法。”
对呀,还是书记想的周到,这都是什么年代了,如果街上有那么多的流浪汉,领导来了挺扫兴的,钟南马上叫来了民政局来商量。
民政局来的是一个宁副局长,听完钟南的话就大声叫苦,“钟县长,现在民政上没有这项职责了,我们只能救助,不能收容了,”
钟南听了有点不高兴,脸沉了下来,问道“那按宁局长的意思,这事还没办法了?”
宁副局长一看,知道自己这可碰上了马蹄上了,现在是关键时期,领导视察这么大的事,全县都在全力以赴,可是自己真的对此没什么办法呀,不过,可别让把自己学了样儿,这副县长要帮自己进步不太容易,要让自己出点事,给自己穿个小鞋什么的,还是很容易的,脑子转了两转,“钟县长,也不是没办法,只是我们一家做不来?”
“哦,需要那家你说,我来安排。”钟南口气缓了下来。
“这样吧,我们民政按政策给每个流浪汉发五十元,然后让公安帮他们找点地方不要出来,不就好办了吗?”
这方法不错,钟南不由心中笑了。打电话叫来公安,这几天各部门的人基本上达到了军事化的要求,公安一来,倒没象民政那样,很痛快,答应了。于是两辆不起眼的面包车上各有两名警察,在街上见到流浪汉就抓上车,很快两辆车各拉上几名流浪汉,分头开走了,一路就出了C县界,在临县的县城边一条人少的路上,放下了这些流浪汉,然后开走了。
C县县城的居民们第二天起来发现这街上怎么有点不对劲,可是那里不对劲又一下子说不出来,想了又想,终于想明白了,原来 这街上少了道风景,那些在街上到处逛的流浪汉一夜之间竟从街上蒸发掉了,这法子可还真的不错啊,这民政局的宁副局长看来还是个人才呢。

终于等到了通知,上级领导将于两天后到C县,来的是一位中央某部一位领导,听说要来做省委书记,所以全省都对此十分重视,NN 地区不知什么原因竟成了他的首选项地,这让当地的群众心中确实是高兴了好一阵子,街上竟有一些顺口溜在流传“盼领导,迎领导,领导来了真的是好。街道卫生变好,路上罚款没了。交警站在了道上,专家来到了村中,哈哈,人民这时才知道自己原来当家。”
西山煤矿是NN地区目前最大的一个国家投资的大项目,这位听说要做省委书记的部级领导站在西山煤矿的工地上,并没有按C县安排的听汇报,而是叫来了几个技术人员,现场问了些问题,看来对煤矿上的事是内行啊,那些专业问题让现场的许多工作行政领导心中没底。
好在领导只是问问而已,这时回过头来问石书记“现在环保问题在全国很突出,对当地农民要采取切实可靠的保护措施啊。”
“是,我们在项目开工前已做了详细的环保规划,正因为此,这工期才长了许多。”石书记简单要的回答了一句。
“好啊,你们这样做很好嘛,”领导一句肯定,让陪同的官员们心中都暗自高兴,看来领导的印象还不错,这如果真的来做省委书记了, 这可是可用的一笔资源啊。
按计划,西山煤矿看完了就要用午饭了,再说领导对西山煤矿的事也表示了肯定,看来不会有什么事了,石书记已让人打电话叫通知午饭的大致时间了,可是这时,领导却说“时间还早,我们到附近村中看看吧/”
石书记刚想找个理由挡一挡,可是领导已先走了,陪同的人只好跟着走,石书记赶上几步,和省上陪同的人商量了几句,想到西山煤矿占地最多的向阳村看看,因为向阳村的群众大部分都从煤矿受益,所以对煤矿开发都很支持。再说了向阳村离西山煤矿最近。这样说也很自然。
这时有一辆三轮车从众人身边开过。领导顺手挡住了这辆车,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农民,见了这阵势,可能有点怯,再见有人挡车,心中一急,三轮车一下子碰在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上,好在没什么事,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三轮拉回了路上,那农民一脸汗,下了车,站在一边不说话。
“怎么样没伤着吧?”领导走上前去亲切地问。电视台的记者不失时机地跟了上去,镜头对准了这位农民兄弟。
“没”这位老哥显然对镜头有点晕,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迸出了一个字。
“你是那个村的?”领导不知是做秀,还是真的想了解群众生活。
“南岭的”这次回答好多了。
“远吗?”
“不远,过了三江村,就是我们南岭了”
“哦,那我们去三江村吧。”领导转过头来说。
石书记一听,心中不断地叫苦,这可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啊。不过,好在他提前已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周围几个村上都安排了人员,可是他还是不愿意到三江村。
此时的三江村,已有数十名农业局的人在村上帮助办讲座,一个养猪的讲座刚完,这会正在上果树讲座,领导很感兴趣,也来到现场听讲座。
由于事前准备充分,讲座很受农民欢迎,倒没出现什么信访的苗头,领导听了会就起身向回走,石书记想,这下可以安心了,上了车,基本可就OK了。
车刚开出三江村,领导无意中向外一看,突然叫司机停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