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鸡又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古人历来惜时如金,老百姓听到鸡叫,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闻鸡即起”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
然而,当历史翻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的**中,广袤的农村却几乎听不到鸡叫了。
鸡到何处去了?社员家里喂只鸡、养只鸭、种点菜都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都要被取缔、被封杀,天天割尾巴,村村无鸡鸭。
没有鸡,当然就没有蛋。老人病了,产妇生小孩了,家里来客人了,想吃个鸡蛋、喝口蛋汤,都成了奢望,都只能是一种梦想。
有一次,我到土家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心大队去家访,这里民风古朴,热情好客。家长想款待我,可是走遍了全队,就是借不到一个鸡蛋。
老百姓们多么期待那个闻鸡即起的时代重返人间啊!
平地一声春雷响,“四人帮”倒台了,倒行逆施的时代终于结束了,社员们又重新开始喂鸡了。
当时丁寨公社文化站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一个小话剧《鸡又叫了》,把历史搬上了舞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喝彩,在当年的全县春节农村文艺调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
话剧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某生产队队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执行上级政策,带头在本生产队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实现了户户无生猪、家家无鸡叫的目标。可生活就像是调皮的孩子,总爱捉弄人。一天,该队的老寿星——队长的母亲病倒了,茶饭不思,老母亲突发奇想地想喝一口鸡蛋汤。队长是有名的大孝子,母亲的这个小小心愿却把他给难住了,到哪里去找鸡蛋呢?队长只能哭丧着脸对母亲说:“娘啊,你要我身上的肉,我还办得到,要喝蛋汤却是真难啊!”队长只能抱着遗憾送走了母亲。

真是祸不单行,队长的母亲刚一走,队长的老婆又要临产了,按当地的风俗,产妇在生小孩子后,一定要吃两个“安生蛋”,这又到哪儿去找蛋呢?接连的打击,使队长对割资本主义尾巴也产生的困惑、动摇。正当队长在痛苦中挣扎时,喜讯传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改革开放,联产承包,社员又可以喂鸡了。
窒息、贫瘠的山村又开始慢慢恢复生机,村中又有了鸡叫声。
《鸡又叫了》这个话剧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政治内涵。它昭示人们:不要忘记,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不准喂鸡的荒谬时代,这段惨痛的历史绝不能重演。
二零零零年九月八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