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千万不能嫁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三十岁左右的男女未婚已不足为奇,但在六七十年代,那就成了新闻。
一九六九年,我将至而立之年,却还是单身一人。单位里一位热心的炊事员,想把她的妹妹嫁给我。
姐姐给妹妹做媒,那自然是没得说,她妹妹莞尔一笑,头一低欣然同意了。哪知正在我欣喜之时,黑松林里杀出了个李逵——她的父亲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就是老师穷。他说,什么人都可以嫁,万万不能嫁老师,接着老人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两个生动的故事。
有一次,他下乡来到杨洞区,晚饭后到小镇上走一走。当他走到镇中学门口时,只见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他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师们在分肉,学校伙食团杀了一头猪,据说从上午分到下午还没有结束,其他的肉都分门别类,一项一项的分完了,剩下的难就难在猪肠子不好分。先称了总数,再按人数一除,得出平均数,但谁能切得准呢?多点少点都不好切,校长正在为此事一筹莫展。
山穷水复疑无路,还是一位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老师脑子灵,人称“数学脑壳”,他提出用尺子量,先量猪肠子的总长度,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长充,再按平均长度量好,一切了事。
小肠倒顺利好量,分到大肠就麻烦了。猪大肠的边缘不整齐,凹进凸出,不好量,加上又有无数双眼睛盯着,量得不准就要得罪人,因此,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迟迟无人愿意掌尺。

老人看到这个场面,长长地叹了口气,脑袋像摇拨浪鼓一样,离开了中学操场。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老人下乡,来到一个大队小学歇息,正好老师们在吃午饭,也客气地叫老人吃饭,老人知道当时都是定量下锅,不速之客是没有份的。老人发现老师们只有饭,没有菜吃,另外由工友给每人分一勺子米汤,连米汤也要分!
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从此,在老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定式:老师穷,老师小气。
因此,这次大女儿提出把小女儿嫁给老师,老人不同意也在情理之中。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老师穷,老师小气,这不是老师的秉性,而是在长期的清贫生活中慢慢打造成的一种生活习惯,当然,长期的习惯也就成了个性。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当年老师们一无权二无钱,怎么会不穷?曾记得有一位中师毕业的老师,还当了十四年的校长,他的工资还是米发索,即34。5元。
我不会埋怨老人,更不会记恨于他。只感慨自己无能力无条件找一份好的工作。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