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请求坐牢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牢,是人人听而生畏的事情,而我却目睹了一位主动请求坐牢的人。
城关中心小学有一位身体羸弱、背部佝偻、年近花甲的会计,人叫李静时。
一天,他突然被公安局抓去了,听说是贪污了学校的公款。过了几天,他又被放回来了,据说贪污的数目并不太大,还没有达到判刑的标准,只作开除干籍遣送农村监督劳动改造的处分。
校长向他传达了上级的处理决定,李会计一听说要遣送农村,“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向校长乞求:“请校长向上级反映一下,我愿意坐牢,不愿回农村,坐牢一个月还定量有18斤粮食,到农村我会被饿死的。”
他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回到农村他确实难以生存,当里,农村的口粮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口粮和工分粮。基本口粮不多,他又不能劳动了,挣不到工分粮,光靠一个月几斤基本口粮,确实不行。在农村,就算是一个壮劳力,也缺饭吃,更何况是这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
校长是一位忠厚的人,他把李会计从地上拉起来,安慰地说:“我一定帮你向上级反映反映。”
好心的校长向上级反映以后,结果是狠狠地挨了一顿批评:“你阶级立场到哪儿去了,替坏分子说话,法律不是游戏,想坐牢就坐牢吗?他贪污的金额没有达到判刑,怎么坐牢?”

李会计听了校长了回音,痛哭不止,真是后悔当初贪污少了,要是再多贪污一点就好了。
三天后,李会计就告别了学校。一回到农村,他理所当然地成了抓阶级斗争的活靶子,在他回去的第一个晚上,大队就召开了“欢迎”会。大队干部在大会上宣布:“现在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紧紧地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李静时是大贪污犯和劳改犯,是个‘双料货’,我们的眼睛要雪亮点……”李会计早已吓得一身冷汗,脑子里嗡嗡作响,大队干部再说的什么,他仿佛也听不清了。
其实,用现在的法律来说,他只是被检察机关传唤了一次罢了,哪里是什么贪污犯、劳改犯。(文革时,公、检、法三家合并,老百姓总称为公安局)
回乡不久,李会计深刻地体会到了难以生存,承受不了精神与**的双重折磨,就自缢身亡了。
几年后,我家访路过那个乡,他坟上已张满了绿绿的杂草。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