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涮饭桶的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胡须上的饭吃不饱。意思就是说少量的东西,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倘若不嫌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就目睹了一个“胡须上的饭吃得饱”的故事。
中学时,吃饭是八个人一席,把定量的饭称好后,装在一个小木桶里,再由每席用自己的嗽口缸子分着吃。正处在长身体的发育期的青年学生,一顿只有一小嗽口缸子的饭,吃了饭就像没吃一样,整日都是饿兮兮的。
蛇有蛇道,鼠有鼠洞,为了生存,为了多吃一口饭,学生们是煞费苦心。
当时的饭,一半是大米,一半是玉米粉,合在一起的。当地人叫“包谷饭”,每餐吃完饭后,装饭的小木桶上,总是会沾着几颗米粒和包谷粉。高三班一位姓刘的学生,个子大,一天到晚都在为着“吃”字转,比如早自习时,他就提前偷偷地走出教室,串到厨房讨点菜或菜水吃一吃,次数多了,工人们也反感,穷则思变,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吃源。
等学生们吃完饭后,诺大的饭厅静悄悄的,那些摆在桌上的空木桶,密密麻麻的,至少有一百多个,姓刘的学生就偷偷地刷小木桶上沾的几粒饭,木桶全部刷完,可得到大半碗“千家饭”,刷下来的大半碗残饭,又冷又黑又脏,不时还有些竹刷把上落下来的竹笺子,每刷这大半碗残饭要花一个多小时,没有耐心的人还真的做不到的。

他不怕同学们耻笑吗?一开始他确实有些怕丑,总是躲躲闪闪的,等学生们走完后才开始刷,但时间一长,也就见怪不怪了,有的学生搞恶作剧,把掉在桌上的饭故意倒在小木桶里,让他吃更脏的饭,那时学生的饭桌一年半载才擦过一次,上面全是油腻腻的脏东西。
这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高中学生啊!他的人格,他的廉耻到哪里去了呢?
什么人格,什么廉耻,在饿魔面前,全都不复存在了。
要讲人权,首先应讲生存权,吃饭权,这是千真万确的!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一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