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大战和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蔡李佛弟子走到场上,有一名少林弟子出来恭候。蔡李佛弟子抱拳说道:“请多赐教!”少林弟子颔首一声“阿弥陀佛。”念毕,使出少林五战拳中的“八步追营”,往右方位旋跳,带转半身,落成高虚步,右掌护胸,左掌疾出,击向蔡李佛弟子。蔡李佛弟子不慌不忙,使出“骑龙扛掌”的招式,欲借力摔倒和尚,身手果然是攻防得当,前后有章。少林弟子不甘示弱,动作迅猛,变了一招“弓身斩虎”,蔡李佛弟子应招“双龙绞柱”,少林弟子不敢大意,御以一套“七星二路”拳法。两大门弟子你攻我守,转瞬过有二十多招,不分胜负。老方丈观之亦欣喜不已,看来其它宗派的武功,后秀发展壮大也是喜人的。
蔡李佛拳,乃中国南拳之一。此拳特点是快速灵敏,柔中带刚。动作舒展,步法多变。左右开弓,长短桥混合使用。基本动作有穿,捞,挂,扫,插。拳法有直冲,横冲,直扫,横扫,斜扫。掌法有铲,抛托等。该拳腿法动作也有多种多样,主要有前踢,侧踢,横踩,后蹬,单飞腿和箭弹等。手法与腿法互为配合,可使动作开展,勇猛灵活。
可惜这位蔡李佛弟子只练到中级水平,过招一多,渐露破绽,怎是更具有实战经验,心灵通禅的少林高僧对手。渐处了下风,被少林弟子以一招“游龙飞爪”致败。蔡李佛弟子心服口服,抱拳下场道:“领教了!”
老方丈向观众们微笑着问道:“有谁愿意再上台比试?”话音刚落,有人应道:“虎鹤拳弟子前来比试!”只见走出一位膀大腰圆的青年后生,时下场上也换上了另一位少林弟子恭候。
这名虎鹤拳弟子性情直爽,也不客套,上场便一招“黑虎出林”,照少林弟子面门猛抓而去。少林弟子使出“二郎拳”,展开拳脚,与之战于一处。虎鹤拳取虎‘劲’和‘形’,又取鹤‘象’与‘意’,身形凌厉严密,快慢结合。步法落地生根,拳法虎虎生威。攻如骤雨,招招进逼。少林弟子沉着应战,站步如钉,行走如风,以守为主。双方斗至二十回合,未决胜负。此时,少林弟子开始反守为攻。只见他手如流星,身似蛇形,眼如电,腿似钻,缠进拦切,招招彰显出二郎拳精华。逼得虎鹤拳弟子阵脚兀乱,步步后退,颓显败局,不得不认了输。
萧祖衣观之禁不住说道:“少林功夫果然名不虚传啊!”傅真没空理会萧祖衣,正想上场,不料有人先行一步,高喊道:“最后一个名额我来领教。”说完人已是走上了场去。这一下,傅真和萧祖衣两人面面相觑,埋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了。
老方丈点头含笑,向左首站立的弟子列中唤道:“德炎,你来与这位施主比试吧!”弟子列中站出一位青年和尚,合十应道:“是,方丈。”上场的那位后生施礼道:“在下太虚拳门下,小师傅,请吧!”当即左脚前跨,摆出了太虚拳特有的“乃”字形马步。
太虚拳,是流传于广东一带的拳种。以体松柔和为主,动作分为五行八卦,共十三势。身为五弓,式分八卦,六十四式,内藏八卦形意。
少林弟子看对方“乃”字形马步,前所未见,眼观了六路,施展出自身少林功夫“大悲拳”。瞬即两人拳走腿飞,各出奇招,一时之间亦难分雌雄。大悲拳也兼有八卦,形意的部分身法,手法,步法和腿法,有刚有柔,蓄发相并。两人大斗了近十分钟,少林弟子突然一掌压住太虚拳弟子半边胸,逼近发力。太虚拳弟子迅即手一转,肩一卸,轻松化解掉。两人又各击出一掌,双双后退。老方丈止住道:“好,比武就到此,你们两位算是打成平手吧!”
傅真心里实在不愿错失这次比武机会,赶紧上场对老方丈作辑道:“方丈大师,在下请求能否再准允一次机会,让在下与少林弟子切磋武艺?武谚有云,‘与高手过招,胜练功十年’,在下虽是无门无派,然也是习武之人。精益求精,发扬武术,乃是在下一直之追求,望方丈大师能够成全!”老方丈知傅真是前头跳墙之人,见他要求上场比武,颇感意外,但还是回绝他道:“老纳已有言在先,恐时间不允,施主还是请回吧!”傅真岂可罢休,进前施礼道:“在下既已上场,焉有空手折返之理?在下也是为了印证自身武功,一片痴心,望请方丈大师成全!”这时胖大和尚走到老方丈面前耳语一阵,老方丈点头对傅真道:“好吧,老纳给你一次机会。”傅真喜道:“多谢方丈大师!”胖大和尚朝少林弟子列中唤道:“德鑫,你来与这位施主比试!”
“是,师傅!”德鑫走出列队,朝傅真说道:“施主请!”傅真道一句“请多赐教!”便施展一招剑拳中的“左右为难”,以虚藏实,双掌穿插而出。德鑫观傅真目光游离,虚实难判,不敢大意,使出“少林地煞掌”。他跨步进招“飞身摆莲”,与傅真拳腿相格,双方各无好处。傅真即变一招“前臂摘花”,直取德鑫前胸。德鑫运用“云卷手”相护,侧身一招“陈香劈柴”,往傅真颈部环弧撩劈。傅真暗叫一声:“来的好!”,身形暴涨,使出了“一剑登天”。傅真以为,这一绝招,必能致德鑫中招。但他忽略了德鑫武功乃少林真传,其功力不同常人。德鑫没想到傅真武功了得,差些大意轻敌,但还是给他抵挡住,丝毫未损。惹得傅真兴起,不再出招,想要和德鑫比内功。他暗流涌动,毕生功力运至双掌,使出了剑拳内功招数“推波助澜”。德鑫料不到傅真才上场就全力以搏,亦即运动全部功力,要同傅真金石相击,决一高低。这一撞击不打紧,只听“砰”一声传出,两个人震的各自大退。傅真只觉胸口气血上翻,连忙盘腿坐下调息镇住。
萧祖衣大惊,急忙上场扶住道:“傅真,你怎么样?”那德鑫却未受创,他见傅真震伤,急忙过来查看。老方丈和胖大和尚也大惊失色,赶紧上前探视。观众们也骚动起来,纷纷想看个究竟。傅真自行吐呐,一会睁眼说道:“大家请勿担心,我没事了。”众人见傅真脸色恢复先前无异,也就放了心。“阿弥陀佛,施主没事就好。”老方丈念罢一声转对德鑫嗔怪道:“方才为何出手如此之重?倘若造成施主重伤,岂不犯下罪过?”德鑫惶然道:“弟子知错,甘愿受罚。”老方丈低头叹一声道:“此事先给你记下,回去再与你发落!”“是!”德鑫低首退下。傅真已无大碍,对老方丈道:“方丈大师,德鑫师傅并无过错,只怪在下武艺不精,技不如人。在下回去之后,当以此为励,勤加苦练武功。还望方丈大师不要惩戒德鑫师傅!”老方丈听的傅真一番肺腑之言,脸露微笑,点头说道:“原先施主爬墙一事给老纳留下不光彩的印象,想不到施主倒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可谓难得。更没想到施主年纪轻轻,竟怀有纯正内功,不凡身手。看来我中华大地,武林各派是藏龙卧虎,长江后浪推前浪,这真乃武林福音。施主日后若能博采众长,寻求突破,他日必成武林大器也!”傅真谦虚道:“多谢大师夸将,弟子实不敢当!”老方丈点头微笑,从怀中掏出一块青玉道:“这是我亲自开过光的玉观音,今日赠送于你,希望施主能继续秉承武道,有朝一日造福武林。”傅真郑重接过玉观音,顿首说道:“弟子谨记大师教诲!”说完走下场去。

老方丈面对场下观众道:“老纳手上还有二块玉观音,欲赠送有缘之人。何谓有缘?只要哪位施主回答出老纳提出的与佛有关的问题,便是有缘,可以得到老纳赠送的玉观音了。”台下观众闻言,无不聚精会神,仔细听题。
老方丈当下发问道:“‘四大皆空’乃佛门用语,也是我佛教的基本思想。请问各位,所谓‘四大’是指的什么?”“四大皆空”这句成语,人人皆知能用,可真要究其真意,一时却无人可答。现场中有人静思,有人交耳商讨,有人自知不能答而苦笑...过了好一会,有位中年男子举手道:“方丈大师,我来答题。所谓‘四大’,也叫‘四界’,即地,水,火,风。佛教认为‘四界’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得名‘四大’。佛教认为人是四大和合而生的。皮肉盘骨属地大;精血口沫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此四大和合则身生,分则身灭。成毁无常,虚幻不定。最终必定会分离消散。故人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人死之后,身体溃烂,骨肉归于地;温性归于水;暖气归于火,呼吸归于风。此身荡然无存,所以可称‘四大皆空’。”老方丈听罢点首笑道:“回答的好,这位施主,请上来,这块玉观音赠送于你。”中年男子既兴奋又虔诚的走上场,受了方丈大师赠于的佛玉。
老方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请问,何谓佛法‘八正道’?”场下观众又开始苦思冥想,但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让人生疏,过了良久无人应答。傅真摧了萧祖衣一把道:“这是最后一块玉了,你如果也想得到就快点答题呀!”萧祖衣也正在骚破脑袋搜寻答案,懊恼道:“怎么不想要啊,可我回答不出来!”时有一年近花甲老者洪声说道:“佛法八正道,是指八种解脱诸苦,绝断轮回,达到佛教最高境界的方法。即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老方丈见有人答出,很是高兴,笑对老者道:“老先生答对了。老先生可否能对此八正道作出见解呢?”老者继而说道:“可以。正见,乃是具有佛理的正确见解;正思,即遵循佛理,加思维而使真智增长;正语,是以真智修口业,不作一切无礼之语;正业,是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静之身业;正命,指清静身口意三业,非于正法而活命;正精进,是指勤修涅槃之道法;正念,是以真智忆念正道,离尽邪非;正定,是以真智使心收于一。”老方丈频频点头,微笑道:“老先生手挂佛珠,必是信佛之人。刚才之所答,不仅精确,而且全面。这块玉观音,可非老先生莫属了。”说罢将玉观音交于一名弟子,由弟子走下场,双手奉之献于了老先生。
接着开始了义疗活动。一些观众纷纷上场要求和尚医治风湿,骨痛之类的内外病伤。和尚们逐一医治,效果明显,博得观众们的一片称赞。萧祖衣也特意找到胖大和尚,要求胖大和尚治他的风湿病。胖大和尚笑呵呵道:“先前看你生龙活虎,翻墙遁地,却不想年纪轻轻也患了风湿的。”萧祖衣道:“可能是小时候下水太多造成的。就是有的时候腿内有一股子虚痛,需得半天才能消失。胖师傅,麻烦你给治治吧!”胖大和尚道:“好,你坐着,把腿伸出来,裤头卷过膝盖。”萧祖衣依言而行。胖大和尚伸掌按在距萧祖衣膝盖一寸之上处,来回徐徐移动。胖大和尚闭目凝神,运气发功,大约五分钟后,只见萧祖衣膝盖一带皮肉上冒出一股白烟,萧祖衣觉得膝盖周围有灼热感。再过一会,又觉有一股舒爽之气,流于腿内。萧祖衣惊奇之情,溢于言表。傅真虽是自小练内功的,但对此少林气功,也是第一次目睹,不禁大开了眼界。
谢过胖大和尚,傅真见场旁有一张桌上放着个功德箱,便对萧祖衣道:“和尚们出行不易,不如我们每人捐赠五十元香火钱怎样?也不负咱们与佛一场积缘。”萧祖衣欣然应允,两人走至功德箱前,每人放下五十元钱入内,便肩搭肩地离开了健武馆。时已过了十点,公共汽车也已归站停运,傅真和萧祖衣两人只得步行回去宿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