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力挽狂澜(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之前布置得当,商震的32军抵上冷口的时机非常好,抢在日军进攻之前接下了冷口的防务,并且给进攻冷口的军队迎头痛击,日军在损失了几百人之后马上停留了下来,等待自己后面援军上来,同时等待其他方面的配合。而历史上面,中**队很早就丢掉了冷口的防务,导致自己在长城上面的防线上开了一个大口子,费了老大的紧才夺了回来。
安平要操心的不仅仅是军务,历史上面之所以**的伤亡是如此的惨重,主要原因就是参战的大部分部队都是杂牌,虽然张学L的东北军要好一点,但是就是中央军在火力上面也比不过日本人,所以在日本军队强大的火力打击下,中方在纯粹的阵地防御战上面几乎就是挨打,几次重要的胜利都是依靠近战和野战取得的。所以安平的思路主要是美军的火力制胜,配合中**队的强大的意志力下,强大的火力完全是中方取胜的有力途径,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样子实在是太费钱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现在打仗就是打得综合国力。
所幸自己的北平军工厂一开始就有准备,大量制造机枪和迫击炮以及炮弹,大大支援了前线的战事,但是接下来是可能长达八十天的长城抗战,要想保持高强度的防御并且试图反击的话弹药极有可能不够。这个时候,埃里克森先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旗下的船队源源不断地把他旗下的兵工厂产的炮弹和大炮往中国这面运,同时运来的还有大量的粮食和补给品,比如说牛肉罐头什么的。这样子大大地刺激了日本人,加上美国和英国在华利益因为日本人的战争而受损,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强硬地表示日本政府应该停止战争,坐下来谈判,于是这个支援就被看作是美国政府授意下的举动。日本政府虽然以帮助满洲国建国以及打击中国对于满洲国的入侵,自己已经推出国联为借口,拒不停战。但是对于美国人光明正大的走太平洋的海线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提供援助也没有办法。哪怕这个援助实际上是要付钱的,同时也只是美国某个富翁的个人举动。
安平向蒋委员长打报告,希望能够派一支专业的炮兵队伍北上支援长城前线,同时接受埃里克森先生拨过来的大炮装备,并且加入实战演练。蒋先生很是踌躇了一阵子,因为现在江西的战事非常的不妙,分进合击的战术运用得太失败,结果就是分别被击破,二月底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完全被打垮,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被俘。蒋委员长觉得前途一片暗淡,钱途也是一片暗淡,看不到未来,这个时候长城又打了起来,好在有宋子文和张学L在操那个心,但是毕竟最后还是要派中央的部队上去,不然党内的压力自己就受不了。两线开战自己越来越不好过。虽然对于安平插手北平的军事有一点不满,但是想想如果张学L真的抵住了日本人的进攻那也是一件好事,起码丢掉热河是他的责任,就算是收回了热河张学L的处分也是跑不掉的,更何况能够收回热河吗?
所以蒋先生从中央的陆军学院的炮兵系里面抽调了一批年轻的人才,配上一部分炮兵,组成了一个团,跟在徐庭瑶的十七军后面也北上接受美式大炮去了。至于买炮的钱,既然华北税收暂时被宋子文截留作为了东北军的军费,那么中央军的装备费也就从里面支出了。

安平和张学L商量之后决定把所谓的东北义勇军调到北平一下接受训练,同时把热血青年和爱国民众组建的义勇军也受到北平附近训练,作为预备役,随时补充前线的部队。同时让前线的各个部队以团为单位轮番作战,修整,补充新兵等,由于有地理上面的优势,不用不用把兵力展开,所以前线用不上那么多人,而且由于各个部队都得到了炮火的补充,所以不是完全沦落挨打的局面。徐庭瑶的十七军到达前线之后,被分到了古北口增援王以哲的第六十七军,不过他们一到,安平就拨给了他们仿美国后来的M224式60毫米迫击炮100门,炮弹一万发;八十八毫米迫击炮二十门,炮弹八千发。徐庭瑶看到这些装备眼都直了,这些炮拿到一起都可以开一个炮旅了!
至于那个新的人数达到了将近一千人的炮兵团,统一配备37毫米高射炮和60毫米迫击炮,然后以连为单位平均分配到各个长城的要点关口,随行的还有美国教官,教导他们怎么掩饰炮兵阵地,同时在战斗过程中怎么转移的事情。几乎是每个前线的部队都收到了这个样子的一份厚礼,虽然大家对于副参谋长的年纪很有意见,但是既然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么自然大家都知道该做什么了,同时大家也对于参谋长阁下能够掌握如此了不起的军火库感到惊叹。得到消息的蒋委员长感叹,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军火库。
不过安平先生也没有太吃亏,全国人民在大捷情况下,头脑发热捐出的捐款共六百万大洋,以及一二三月的华北税收共计一千万大洋全部被他划到了埃里克森先生的账上,埃里克森先生用这笔钱购买了美**方囤积在自己手上的军火和自己仓库里面的军火,以及自己收购的粮食和食品企业生产出来的罐头。他的举动缓解了美国政府的一部分财政紧张,同时帮助了大量的农民和军火商,最重要的是他帮助了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在公开场合赞扬了埃里克森先生支援中国的举动,认为这不仅仅是商务行为,也是正义的举动,同时强烈呼吁日本停止战争,回到谈判桌上来。美国的军舰开到了天津湾,对外宣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侨民和保护商务航线,对此日本方面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中国方面加强了天津,北平和塘沽一线的兵力,严防华北的日本驻屯军可能捣乱的行为和日本海军在天津登陆的可能。
为了打消蒋先生对于自己可能的猜忌,安平提议蒋先生同意把在埃里克森先生那里定下来的军火直接拉到北平,补充十七军,争取趁着这次打仗,大量收编新兵,把中央嫡系十七军扩张成第十七集团军,反正在北平等待收编的二线部队有二十多万,自己愿意利用自己的职务之变顺便帮助。蒋先生挣扎了一下,没有全部拒绝,让安平酌情办理,但是不要过分。得到允许的安平打电话给埃里克森让他迅速送枪送炮过来。同时安平继续向蒋委员长请示,是不是把中央的空军飞行队调一两个到北平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