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立储风波(求推荐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晓颂在玉海楼喝酒的同时,马远志也联系好了最后一批官员,准备明日早朝上让皇上立储
溪国对每日的早朝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每日卯寅之交(既早晨5点,以下按当代计时方式表述)进宫,5点半的时候正式开始早朝,八点钟的时候正式结束,早朝结束后,各位官员就会回到自己办公地进行办公。每日参加早朝的人员也有规定,包括在京的所有三品以上官员(不包括从三品),还有皇上点名要求参加的一些官员,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公、侯等。但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非去早朝不可,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也就是说这些人有事情在早朝上说的时候,可以随时参加早朝,如果无事也可以不来,平时不来也不用请假,对于一些年老的高级官员,皇帝也可以“开恩”特许不早朝,但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六部的尚书侍郎,还有京中各中央级的重要衙门的总管(也就是“一把手”)每天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这些都是当初溪恒帝创立的,几十年来各位溪国皇帝全都按此遵从了下来。
既然说到这,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溪国的官员结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位是超一品的官员,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再往下分为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每部又分尚书、侍郎、佐郎等,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马远志本人是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但他被皇帝封为国舅、靖国公,是可以每日上朝的,而且溪国六部几乎每部都有马系一脉的人,吏部尚书马全是马远志的一个表弟,御史大夫文龄的妹妹嫁给了马远志,还有刑部左侍郎贾敬的儿子贾方娶了马全的三女儿马紫蓝,马远志的儿子还娶了皇城军统领罗格的女儿等等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很多官员也主动归属到了马远志一边,毕竟有着马皇后和二皇子这一层关系,这些人当然要为自己今后某个好前途,可以说马皇后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后,渗入到朝廷的势力非同小可啊,虽然太后当初就对这些事了如指掌,但是这些人一直没有动摇溪国根本,而且都是溪皇赵舍亲封的,太后萧容也不愿意和儿子闹的意见不合,也就没有管这些事。
今日一早,马系一脉的官员都早早的来到了鸿泰殿内,平日里这群官员们到了鸿泰殿不是打着哈欠靠着柱子眯一会,就是三、五个聚在一起讨论着京城的新鲜事,或是昨晚去哪玩了,哪的姑娘多温柔了等等,但是今日这些人到了此处只是互相拱拱手,然后便默不作声,规规矩矩的站在自己平时站的位置上,那些外系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随便大声说话了,傻子都能看出来今日的情况有些不对头,整个鸿泰殿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的到,大约快到早朝开始的时候,丞相柳钟、太尉齐尤也相继的进入鸿泰殿,两人到了鸿泰殿后,相互对视一眼,便站在了属于自己的地方,凭着这两人在溪国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昨天马远志的一些举动自然已经传到了这两人耳中,今日自然也是有备而来的。
这时,只听一个尖细的声音喊道:“皇帝驾到,百官跪拜。”话声刚落,只见一个穿着明黄龙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鸿泰殿内,此人正是溪国皇帝赵舍,所有参加早朝的百官们也都面向溪皇行三跪九叩大礼,赵舍在众人的行礼中,坐在了众人正前方的龙椅之上。
在众人行礼过后,赵舍带着一丝疲倦的声音道:“各位卿家都辛苦了,今日有何要事奏请呢。”
众人沉默了大概十秒钟,御史大夫文龄手捧奏折站了出来道:“启奏皇上,微臣有事要奏。”在赵舍点头示意后,文龄继续说道:“皇上登基已经三十年了,共生三子,但太子一位一直空悬,天下臣民多有妄议,臣今日恳请皇上早日立储,以安天下臣民之心,也好让储君能早日为陛下分忧。”
赵舍刚才还有些昏沉的脑袋在听到文龄的奏请后,也一下的清醒了,赵舍心里明白,这么多年了,也确实需要赶紧立一个储君了,立储是一件大事,虽然太后已经不再干预政务了,但是当年太后的英姿还一直深入在赵舍的心里,所以立储这件事,赵舍还是打心眼里想让自己的母亲认同自己的,而且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里,小儿子就不用说了,年纪才三岁,肯定是不行的,二儿子赵洋性格有些懦弱,但这个儿子待人很善良,从不大声对下人说话,大儿子赵祯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怪癖,没什么事情就总喜欢待在自己寝宫中,自己平时都很难见上一面,自己都快忘了有这个儿子了,赵舍心里觉得二皇子应该还是不错的,因为赵舍本身就是个和平主义者,而二子赵洋性格和自己很相似,也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但是赵舍多次和太后提起立储一事,太后总是以皇上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储来回绝自己,在向太后提了几次没有得到认同的回答后,赵舍也便将此事忘记脑后了,毕竟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到那种非立储不可的地步。

但是,今日让文龄一提,赵舍立储的心思又有些复活了,赵舍沉吟了一下道:“文卿家所奏确是有理,但不知卿家心中可有人选。”赵舍的这句话问了也是白问,赵舍的三个儿子,朝廷百官有目共睹,赵舍这么一问也是为了让朝臣们说出赵洋来。
既然皇帝问了,文龄便假装低头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臣认为二皇子赵洋,心性好,不务矜夸,对待下属赏罚分明,可当重任。”
赵舍听了文龄所言,心中也是博为赞同,于是又问道:“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啊。”赵舍这么一问,自然是想让百官们一同附议,然后自己就顺其自然的立了赵洋做太子,这样自己也好向太后交待,就说是朝中重臣一致的决定,到时候圣旨已颁布,太后自然无法说什么。
在赵舍问完后,多位朝臣都站了出来表示同意,赵舍满意的看着今日的情况,此时丞相柳钟说道:“微臣有异议。”柳钟说完后看着赵舍惊讶的表情,不待赵舍说话便继续说道:“皇上正直壮年,所生三位皇子皆是文武全才,不急于今日一时立储,而且长幼有序,如要立储,当立皇长子赵祯。”
文龄道:“柳丞相所言差异,虽然长幼有序,但自古也有立贤不立长之说,二皇子素来贤明,自然当立二皇子为储了。”
柳钟哈哈一笑道:“虽然自古有立贤不立长,但那是长子道德败坏才有此一说,如今大皇子又没有失德之处,为何要行废长立幼之举呢。”
这一下到是把文龄问住了,虽然大皇子不爱说话,性格孤僻,从不与人交流,但确实没有什么大逆不道之举。
赵舍这个人也是有点优柔寡断,当初大皇子的母亲惠妃本是宫中一位宫女,三十年前曹莽逼宫之时,惠妃曾暗中为太后和赵舍送过些吃的和传递过一些消息,还为赵舍挡了一剑,虽没有伤及性命,但如果没有惠妃为赵舍挡的这一剑,恐怕赵舍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安稳的坐在龙椅上了,兵变之后,赵舍为了报答这个宫女,就纳其为妃子,没几年便生了赵祯,所以赵舍每每想到当初惠妃的恩义,就对立储之事有些拿不定主意,如果立赵洋,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大儿子赵祯,惠妃自从那次剑伤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好,在赵祯7岁那年便辞世了,赵祯这么一个没有母亲管的孩子,就变的落落寡欢,整天待在自己宫里不说话,性格也变的很孤僻。
而此时最生气的自然是马远志了,刚才大好局面,就被柳钟搅和了,柳钟当然知道马远志的心思,这次立储就是马远志发起的,马系一脉在朝中本就实力雄厚,如果赵洋再当了太子,进而以后再当了皇上,那马远志还不在朝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恐怕到时候连太后都无法制衡他了,虽然柳钟没有太后那种要从赵姓王爷中选一子当太子的想法,但是柳钟还是觉得立大皇子为太子比较合适,虽然大皇子有些孤僻,但是以后凭借自己这些忠臣辅佐,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既然现在丞相柳钟发话了,支持大皇子的朝臣们也纷纷站出来与马系官员们理论,现在鸿泰殿的局势简直是乱七八糟,而太尉齐尤看着今日的形势,则站在一旁拂须微笑,齐尤清楚的知道无论朝臣们如何争论,恐怕没有太后的旨意,最后都理论不出个结果的,而且让柳钟一派和马远志一派在朝廷相斗,自己也乐见其成。
正当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进了鸿泰殿内,内廷总管黄英吼道:“大胆,这是什么地方,你个小东西敢擅自跑进来。”那小太监赶紧跪下边磕头边说道:“皇上,太后驾到。”
小太监的一句话让吵闹的鸿泰殿安静了下来,太后在那名小太监禀报完之后,便走进了鸿泰殿内:“你们嚷嚷什么,各位都是朝廷重臣,怎么还像市井小民一样的争吵,立谁为储皇上自有安排,难道你们还要逼皇上立储吗?”
柳钟马上跪下道:“老臣不敢,请皇上、太后息怒。”众臣也马上跪下请太后息怒。
太后凤眼一扫身下所跪的官员,继续说道:“立储即是国事,亦是家事,这件事我会和皇上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早朝时间宝贵,大家应该在天下黎民福祉上多花些心思,听到了吗?”然后又对皇上说道:“皇上,你们继续早朝吧,哀家回宫了。”
局面成了这样,朝臣们也没兴趣再谈什么立储,更别说继续进行早朝了,今天的早朝也就这样结束了。早朝上那些年轻的官员都在纳闷以前很多次政见不合的时候,都会有官员在早朝的时候争吵,怎么没见太后来过,而偏偏今天来了,但是一些年老的官员,尤其是三十年前就在溪国当官的官员,已经猜测出三十年不参与政务的太后,恐怕这次在太子人选上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而且太后明确表态,立谁为储君太后会和皇上商量再决定,早朝上要多谈论为天下黎民谋福祉的事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