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议论时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是刚才贾宝玉注意到的那个孤傲不群的人。
听的所有人都大皱眉头。
侯方域皱着眉头道:“忠清兄,你休得胡说。大人为金陵百姓谋福利,怎么能说是大难临头。”显然对这个孤傲不群的少年没有什麽好感。
那少年见侯方域说话,冷笑一声,也不理他。
侯方域心中大怒,却也不好发脾气,只是坐了下来,也不再看他。
看来这两人之间的确有点问题。
想罢,贾宝玉对侯方域笑道:“朝宗兄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又向众人道:“这位兄台是?”
顾眉生见气氛有些不对,不由娇笑着道:“这位是顾绛,字忠清,可是个大才子。对时政向来多有了解,只是脾气有些直了些,大人莫怪。”
侯方域听见顾眉生夸顾绛,不由的脸上有些不自然。这顾绛心高气傲,自持才学过人,不将自己几人放在眼里,他早就看这顾绛不顺眼了,只是因为都是复社里的成员,所以才没有和他太过计较。今日因为顾眉生敬重他的才华,才将他也约来同坐。
贾宝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口中却谦虚道:“岂敢岂敢。”
贾宝玉走得近了,才发现这年轻人大约只有二十岁左右,头扎方巾,双眉如飞,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额头饱满宽广,仿佛里面装满了无穷的智慧,双眼则散发着犹若孩童般的求知的光芒,天真中却带着一丝狡猾。这样如此聪明如刀锋般外露的人,贾宝玉还是第一次看见。
其实这年轻人虽然不凡,但在其他人眼中却也没有那么的突出。也只有贾宝玉这经过天魔心法锻洗的这一双眼睛才能将一个人的精气神看得如此透彻。不过贾宝玉却不自知,只以为所有人看到的也都是如此。
这年轻人的神色虽然平淡老成,却给人一种仿佛是刻意装出来的稳重模样。而且他的身子坐的笔直笔直的,看起来有些死板迂腐。
在自己记忆中好像没有顾绛这号人物。可这人如此气度,显然也不是个寻常人物。这让贾宝玉暗暗留了心。于是走到他旁边道:“不知兄台刚才的话是何意?”
顾绛也不看他,只是在那自言自语道:“打死李星月,将李永江关进大牢,虽然惩了一时之快,可是不过只是伤了那些贪官污吏的皮毛而已,却把自己送到了刀锋口上,眼看大祸将将,可叹可叹啊。”说着不禁摇了摇头。
贾宝玉听得有些目瞪口呆,这顾绛年纪不大,却装出这么一副高人的模样,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贾宝玉不但没有反感,反而生出了一丝亲切的感觉。想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顾眉生道:“顾公子这话我就不同意了,贾大人为民除害,怎么能叫是惩一时之快。”
贾宝玉也道:“还请忠清兄赐教一二。”
顾绛听见顾眉生发问,又见贾宝玉毫无架子,显然是诚心请教,于是道:“李星月一个区区总捕头能在金陵府作恶,不过是因为有抚平侯这个靠山而已。那李永江一个七品官员竟然能霸道如此,无人敢惹,也是因为他有一个中都留守的姐夫。死一个李星月,抚平侯还会培养一个李星月来做他的爪牙。至于那被关押起来的李永江,恐怕很快也会被放出来了。请问大人这难道不叫惩一时之快吗。”
贾宝玉听的心中一惊,不由装作犹豫的道:“那该怎么办呢。不知忠清兄能否赐教。”
“抚平侯侯府虽然家奴极多,富贵之极,但大人毕竟是金陵城的父母官,他们虽然在金陵根深蒂固,却一时半会也对付不了大人。只是这中都留守为人卤莽,又和大人的顶头上司应天巡抚金明芳交好,恐怕很快大人就要有麻烦了。除非——”
贾宝玉眼一亮。道:“除非怎样?”
顾绛接着道:“除非浙直总督给你撑腰,不过就算是如此,恐怕大人的这乌纱帽也是保不住的。”
贾宝玉不信道:“浙直总督节制浙直两地的所有兵马,在浙直两地的权势通天。我只不过惩罚几个贪官污吏,难道连他都保不了我。”
顾绛望了贾宝玉一眼,轻笑道:“怪不得大人如此有恃无恐,连抚平侯的面子都不买,原来是有浙直总督撑腰。”
贾宝玉听得浑身一震,望向顾绛,只见顾绛正微笑着望向自己。
那一双眼睛仿佛在那一霎那间望进了自己的灵魂深处。
“顾兄说笑了,在下官职低微,又怎么能和浙直总督攀上关系。”贾宝玉掩饰的笑道。暗道,他难道是从自己刚才的言行看出来的?那这个人当真是很不简单,只是在历史上好像没听说过这个人,当真是奇怪之极。

顾绛微微一笑,却没有点破。道:“浙直总督虽然权势通天,却不能和全金陵的官员作对,而且在这浙直两地还有两个他管不了的人。”
贾宝玉知道他这样的人认定了的亦不会随便改变主意,也不再解释。此时飞快的动起脑筋来了,道:“你说的是应天巡抚和凤阳巡抚吧。不过你说的和全金陵的官员作对,到让我有些不解了。”
顾绛道:“若只是惩罚那几个贪官污吏倒还罢了,大人颁布的那十道法令却是得罪了所有官场上打滚的人。一时之间,官场上人人自危,大人这官还怎么当得下去。”
贾宝玉道:“如今皇上对官场**深恶痛绝,曾有诏令,大力整顿官场,严惩贪官污吏。我奉皇上旨意办事,只要我不触犯大明律令,那些官场败类就算是恨我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顾绛大笑道:“大人其志可嘉,但是官场之事岂会这样的简单。那韩一良当年身为右俭都御史,又有皇上撑腰,为官场**之事冲锋陷阵,虽然处置了几个贪官,可最后还不是落得个凌迟处死。大明官场已是一滩烂泥,若是以大人的雷霆手段来处置的话,恐怕这大明朝已经没有几个官员了。”
这顾绛的眼光竟然如此犀利,倒真是让所有人所料不及。
张博点头道:“忠清说的没错,大明朝的官场**从严嵩父子执掌内阁开始就从未稍减过,到了魏忠贤这个阉人手中,清廉耿直的官员更是大招残害,死伤殆尽。皇上陛下虽然少年聪慧,铲除奸党,但是朝廷也因此元气大伤。各地农民暴动,**之势更是遍地开花,皇上虽是有心,却是无力来制止这种情形。大人如此手段,倒也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
方以智不同意的道:“救民于水火之中,如何能说是操之过急。各地的百姓暴动,大多都是官场**而致。各地天灾**不绝,朝廷拨款给那些灾民的钱都被那些朝廷蛀虫饱中私囊,致使成千上百的灾民死亡。那些暴动的人大多是灾民为了求一条活路,也都是不得已的走上这条路的。如果官场干净,灾民又怎么会走这条路。所以从官场**入手,才是救国救民的首要之选。”
侯方域道:“密之兄说的没错,大明朝外有祸乱,内有叛军,年年征战,军需用度无不是从百姓身上收刮得来。那些贪官污吏更是重重剥削,民众的税是越来越多,不堪重负,甚至有些人被逼的卖儿卖女,再加上那些恶霸豪绅欺压,更是让很多人家破人亡。朝廷越贪官横行,收刮成风,暴民叛军就越多,如此一来,天下只会越来越乱,永无宁日。”
这时顾横波也道:“其它地方我不知道,但就这秦淮河边上的农家人说,这几年几乎每一年都要增加重税,一亩薄田竟然有官税,增兵税,防盗税等十几种不同名目的杂税要收,一年下来,除去税收,一亩薄田竟然剩下不到一锅稻米。百姓们几乎都要活不下去了。听说大人颁布的法令里有‘除去田赋和人丁税外,其他一切税收全部废除’之语。大人的体民之心,横波当真是钦佩万分。”
陆世仪一直没有说话,此时却道:“以在下看来,这十条法令势必在这浙直一带旋起一场轩然大波,到时候八方风雨,雷霆厉电,逸之兄身处这浪头之上,要想保全实在是极难。除非京师能有人皇上面前提及此十条法令之事,自从韩一良死后,皇上虽然不再提清除官场**,但心中必定一直苦思根除**之事,若他知道,定会设法保全逸之兄这样的国之利剑。”
方以智同意道:“不错,若是逸之兄能挺过这场风波,将来定能得到朝廷重用。可是若何在这场风波中保全,却不是一件容易事。”
众人也都听的纷纷点头,称道有理。
而贾宝玉此时心中可谓掀起了滔天巨浪,自己虽然口中表示对这几人十分尊重,但心里却不是很以为然。此刻听他们议论时弊,真知灼见,一针见血,才明白这群复社的人胸藏天下,博学求实,实在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宝藏。暗道,这群人若能被自己组成一个谋士团,这天下还有什麽事情能难倒自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