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来的晚了些。正当北方大雪漫天的时候,南方还是那样冷冷清清,时而寒气逼人,时而阳光高照。
正当这贾宝玉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在那当这金陵城的父母官的时候,一群官员正热锅蚂蚁一般在应天巡抚衙门后堂的大厅内,他们虽然官职不同,却都为了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为了贾宝玉在应天府颁布的十条法令一事。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十三使司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为北五省。以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为南五省。而京师属北直隶,金陵(南京)则属南直隶。
金陵虽是一府之地,但朝廷大员极多。就这小小的金陵城,除去贾宝玉这个从四品的应天府知府是直接管理这金陵城外,还有驻苏州府的应天巡抚,主淮安府的凤阳巡抚,中都留守司等七八个朝廷四品大员。个个都是能制约他这个应天府知府的顶头上司。那些拥有侯爵的权贵则是更多,恐怕没有几个比贾宝玉这个应天府的知府品级底。
应天巡抚衙门后堂的大厅里官员吵杂,但书房里却是一片安静。
应天府巡抚金明芳正坐在书房里,闭着眼睛,仿佛在想什麽事情。
对面站着的是他的幕僚罗潜修。
这个情形当真怪异之极。外面大堂里全是来找这金明芳的人,却都被他拒之门外,只在这书房里闭目养神,而对面的幕僚罗潜修也是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垂手站在那。
过了好一会
金明芳睁开眼睛,看着罗潜修笑道:“我们出去吧,恐怕他们也等急了。”说罢站起了身子。
罗潜修看着金明芳的笑容,知道这个巡抚大人已经有了决定。只是有一件事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有重大事情的时候,金明芳一定会将自己找来,却不和自己说话,只是坐在那静静地思考,让自己站在一边俯首待命。
罗潜修随着金明芳走进后堂,众官纷纷跪拜,口称见过中堂大人。
金明芳坐下,端茶轻咀一下。然后放下茶杯道:“众位请起。”
众官齐声道:“谢大人。”然后起来,在两边站立。
众官刚才在大堂里吵得个乱翻天,此时却无一人出来说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道:“中堂大人,下官有事禀报。”
金明芳认得这个官员名叫文史友,是苏州府下辖县的一个县令。于是点了点头,道:“你说吧。”
文史友道:“中堂可听到最近在这浙直一带盛传的十道法令。”
金明芳当然知道他想说什么,不过却故意装作不知,摇了摇头道:“十道法令?不曾听说。”
文史友道:“这十道法令是应天府知府贾宝玉着人拟定,其中对我大明官府大加诬蔑,各地的乡绅良民无不怨声载道,其势可恨,其心可诛。望中堂为我等作主。”
顿时所有官员的眼睛都集中到了金明芳的身上,看他如何回答。
后堂内顿时静无声息,落针可见。
金明芳坐在那动也不动,过了一会,端起茶,淡淡地道:“我与诸位的想法相同。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子明,你代我送客。”说完竟然就这样走了。
金明芳虽然认同了史文友的话,却没说自己如何处理。
底下的所有人都被他这似是而非的话弄得稀里糊涂,不知他到底是何意。全都面面相觑,半响无语。
十条法令就像一个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整个金陵城乃至周边的城市的官场都沸腾起来了。
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范围极广。
俗话说,县官不如县管。这应天府的知府官职虽然不大,但却是直接管理金陵百姓的官员。因此不仅仅是应天巡抚衙门,连凤阳巡抚衙门,镍台衙门也都是人心惶惶。
这十条法令虽对官员太过严厉,但却是极大的鼓舞了金陵的百姓,随着流民商贩的带动,这个范围慢慢扩大到周边的浙江境内。使得嘉兴、湖州、杭州,苏州府一带的无数官员也对这应天府知府颁布的十条法令也都是恐慌之极。

就在短短一个月内,在应天府内杖杀,关押的土豪劣绅,县级官员不下二十人。这是浙直两地从未有过的事情,也是整个大明朝少有的事情。
此时的浙直总督府内,一群官员也正黑压压地或坐或立的在一起商量这十条法令之事。
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史可法坐在座位之上,在坐的不但有县丞县令,也有知府督军,甚至四品的中都留守等地方大员。
众官言谈间。
只听见那浙江布政司李宁远道:“你们说,这个应天知府贾宝玉到底想干什么?竟敢颁布出这十条得罪尽所有官员的法令。他到底仗的是谁的势?”
杭州知府张奇逢接着道:“这十条法令分明是在与朝廷作对,此人其心可诛。”
众官都是一阵沉默。
只有湖州县令马明秋笑道:“在下曾在京师待过几日,对这贾宝玉此人之生平,我倒略有所知。此人是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次房家政之第二子,传说他咁玉而生,大异常人。有年周岁时,贾政要试贾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后来长到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那张奇峰笑道:“此人小时候便是如此,长大了也定时色鬼无疑。”
众人听之不禁哄堂大笑。
史可法突然睁开了眼睛问马明秋道:“马县令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吧。”
马明秋点了点头道是。
史可法说完便不再说了。弄得其余官员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
浙江布政司李宁远笑道:“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了十年。如今这应天府颁布的十道法令虽是人人厌恶,却也不是一个花花公子所能够想出来的。如不是这贾宝玉身边有什么人在作怪,就是这贾宝玉并非传闻中那样简单。”
所有官员都听得点头称是。暗道这李宁远不愧为史可法十几年的搭档,对他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其中一个官员怀疑道:“贾家财大势大,这会不会是贾家的人指使他这样做的?”
“有这个可能。”
官员们纷纷点头。
幕僚茅元仪这时从史可法的身后走了出来笑道:“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贾宝玉不知犯了什麽事,已经被贾家逐出家门了。”
听到这话,底下一阵哗然。
同时也有一些明眼人心中暗惊,这史可法显然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应天知府,已经着人去调查过此人了。否则又怎么可能知道这等细节。
一个镍台衙门里的官员冷哼道:“我还以为他有什么后台,原来是个丧家之犬。”
这时一个县令模样的人从张奇峰后面走了出来,对史可法道:“自古不肖者,必定不忠。金陵城此刻已是民不聊生,不论是朝廷功臣之后,还是大明的臣子,所有人莫不对这贾宝玉怨声载道,还请部堂大人为我等做主。”
史可法看了看那个官员,知道是他是金陵辖下的一个县的县令,名叫林永书,进士出身。今日是布政司李宁远带他来的,否则他一个外县的县令是没有资格进自己这浙直总督府内议事的。前一段时间,他有个亲戚因为占人良田,被那贾宝玉差点打死在应天府衙内,因此结下了仇怨。此事早就由幕僚茅元仪告诉了自己,这小小的县令还以为自己完全蒙在鼓里。
林永书见史可法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显然对他极为不满。不由吓的跪到地上。
这时一个人从门外匆匆走了进来在史可法的耳边说了一番话。
史可法那一直平静如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道:“来得好快。你让他先到书房去,我随后就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