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帝王之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宝玉跟随黄道周日久,知道自己这位师父目光如炬,一切把戏在他面前都是无所遁形,也不狡辩。只是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道:“苍天作证,他日我贾宝玉定会爱民如子,造福万民,如违此事,甘受万箭穿心。”
他此话已无疑造反,谁知那黄道周却毫无惊异之色,显然早就看透他了。
黄道周盯着贾宝玉良久,发现他目光坚毅,不为所动。不由苦笑道:“你这个孽畜,若是从前我定会大义灭亲将你毁掉。但如今我夜观天象,发现帝星昏暗,看来大明王朝的覆灭已是不可阻挡。不过我还希望你能稍尽臣子之力,只有在事不可违的情况下方可取而代之。”
贾宝玉知道此事已是这黄道周的极限,不敢有违,忙点头称是。
黄道周说完,从怀里拿出一个黄色绸缎里面包裹着三本蓝皮旧书,对宝玉道:“今日我传你帝王之术,共分三卷,一为天卷,一为地卷,一为人卷。此三卷皆为西周姜太公所书,众人皆以为姜太公只专注于兵法韬略,却不知姜太公在政治上更是高瞻远瞩,从古至今无人能及。我将这三卷传你,希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造福万民,也不负为师对你的这一番教导之恩。”
黄道周的这一番苦口婆心的话,直听得贾宝玉感动不已,看来师父早知道自己是个无法屈居人下之人。想他一生为国尽忠,如今却教了自己这么个大逆不道的弟子。现在还要传自己帝王之术,显然对自己爱护之极,生怕自己受到伤害。
他自从来到古代,虽说有很多俏奴美俾陪着,内心却是孤独之极。那贾政不拘言笑,王夫人对自己这个儿子也不太过问。只有贾母对自己还比较好,但那是因为自己是她的孙子,有着一层血缘关系。只有这黄道周是真心的对自己好,他平日里虽然对自己比较严厉,但历来严师出高徒。其余时间他对自己却是关怀的无微不至,和自己的亲人没有两样。想到这心中一酸,不禁流下几滴泪来。
黄道周叹道:“你这孩子,怎么哭起来了。快擦干眼泪,要知道这三卷书可是天下至宝,你今后只要好好专研,恐怕这天下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你了。”
贾宝玉听到这,又不禁破例微笑。
黄道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暗道他还分明是个孩子,虽是如池中麒麟,胸怀大志,但却未必真有不臣之心。自己对他是不是要求太严格了。
他哪知道贾宝玉目前虽不到十六岁,却是在后世已经生活了大约二十多了年头。其实贾宝玉此时未必有什么不臣之心,只是一个现代人一来到这古代不免都会有一些说不出的优越感,毕竟洞悉天机是一个不得了的筹码。
至此以后,黄道周对贾宝玉更是不同,贾宝玉对待黄道周亦是不同,学习也是更加刻苦。黄道周将平生所学一一传授与他。每到细节处便详细指导,贾宝玉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两师徒的感情是越来越深。
唯有这所传贾宝玉三卷帝王之书,黄道周却不与他讲解,只是在他实在搞不懂时,才为他就事论事的讲解一二,但却从未看其书上文字一眼。也从来不问他这帝王之书上写的是什么。
贾宝玉深知这帝王之书有太多犯忌讳的地方,黄道周虽然学究天人,但身为鸿学大儒,尊崇孔孟之道,未免也有些迂腐的地方。
这三卷帝王书文字苦涩难懂,但贾宝玉虽是整天专心研读,却也只算是略解其义。黄道周见此也不多说,只说这三卷书先要牢记在心,不可操之过急,至于其精华之所在还需要他慢慢地来体会。
这一天贾宝玉读书读到妙处不禁大声赞叹。被黄道周看见,于是笑问他读的是什么。
贾宝玉拿起那三卷帝王之书的人卷笑道:“此书之妙,当真为天下第一学问耳。”
黄道周走了过来,拿起贾宝玉看的书,只见那一面写着论人,下面则写道:
人同类而知殊,贤不孝异,皆巧言辩词以自防御,此不孝主之所以乱也。观其通,贵,富,听,止,习,穷,贱是为八观,以喜,乐,哀,怒,惧验其人,是为六验。又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戚,以交友,故旧,邑里,门郭为四隐。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黄道周看罢笑道:“你倒说说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
贾宝玉见黄道周今日竟破天荒的来问自己这帝王之书之内容,不由精神大振道:“这书写的极妙。总体来说就是告诉人们,人有贤能和平庸之别,却都用花言巧语将自己掩饰起来,以利于生存,所以平庸的君主很容易被迷惑,不能分辨贤愚。”

“至于八观六验,弟子记得在吕氏春秋一书上也曾有八观六验之说,八观指的是凡事鉴定一个人,当他通达时就看他礼遇的是什么人;当他显贵时,就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当他富有时,就看他供养的是什么人;他听取意见了,就看他以后的行为;他闲来无事,就看他有什么喜好;他探讨问题,就看他说什么话;他窘迫时,就看他有什么不接受;他贫贱时,就看他有什么事不去做。六验则是让他高兴起来,以检验他的操守;让他快乐起来,以检验他的嗜好;让他愤怒起来,以检验他的气节;让他恐惧起来,以检验他的自恃能力;让他哀伤起来,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让他困苦起来,以检验他的志向。而那六戚四隐则是不言而喻。”
贾宝玉说到这顿了一下,又侃侃而谈道:“其实这最妙的还是最后这一句话。实是说到了看一个人的根本。一面收集一个人在父母兄弟妻子口中的评价,一面运用八观六验的方法来看这个人,这样的话这个人的诚实,虚伪,贪婪,善良,一切都能一一查明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如同让人在雨中奔跑,想不被淋湿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圣王了解他人的方法。”
贾宝玉这一席话,以黄道周的沉稳也不禁听得动容,这贾宝玉天资之高当真骇人听闻,短短的一席话竟被他看出这许多道理。
黄道周叹道:“从这简单的几句话里便能看出这样多的道理,就是让为师来看,也不过如此。宝玉你天资之高实在是常人难及万一,今后更是要用心学习,才不负你这上天眷顾之恩。”说罢放下书,便走了。
留下目瞪口呆的贾宝玉,也不知他这一番话到底是何意。
过了几日,谜底终于揭开了。黄道周说贾宝玉现在已能自学,自己在与不在都已无关紧要。便向贾母告辞,说要去游历名山大川,还让贾宝玉在自己不在时仍要用心读书,又道这天下之大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让他一定要虚心待人,如此才不辜负他的良资美材。
两师徒此时感情之深已不下骨肉,自是一番难舍难分。贾宝玉知道无法挽留,这才挥泪送别。
此时贾宝玉不但将那三卷帝王书读的滚瓜烂熟,黄道周教给他的兵法战策他也都熟记于心,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他也都略有小成。人更是长高了一些,身体也壮实了些。虽刚到十六岁,看起来却像是十七八岁,直是一个俊逸秀美的少年郎。尤其是他嘴角常挂有一丝邪邪的微笑,让他看起来更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魅力。
这大半年来他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不过却也没有忘记自己来这里拯救群美于水火之中的重要使命。那鸳鸯,睛雯,麓月三女也被他想尽办法,要到了自己房里听自己使唤。好在父亲贾政现在对他态度大变,贾母对他一如往昔的纵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到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唯有一事始终让贾宝玉感到不尽如人意,那就是自己虽然对人体的经脉了解的七七八八了,所有的**位也都闭着眼睛都能摸到。但是黄道周传自己的点**指法,自己却始终掌握不好。不是点的太重,就是太轻,达不到那种随心所欲的效果。他曾听黄道周说,这不是因为他的资质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资质太好了。他的这门指法是的自一个邪教高人。而他这幅**位图却是一位佛门高僧所画,高深无比,实是这天下间最为精细的经脉**位图。其中很多密门**道,绝不是他目前传授的指法所能点中的恰到好处的。
对自己这个师父,贾宝玉是从心眼里感激,如不是他,自己不过是一个有着一点小聪明的现代人罢了,而现在自己却是胸藏万卷,闻弦知雅。这黄道周是何人,贾宝玉在现代时就曾读过他的大作《易象正义》。
这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军事家,爱国民族英雄。曾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他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
如今贾宝玉拜于他门下学习,更是了解到了他所学的博大精深,见识的超凡脱俗。
贾宝玉刚读完兵书六韬,只觉今日大有所得。于是便朝自己的卧室走去。
袭人看见贾宝玉兴高采烈的回来,忙吩咐小丫鬟张罗饭菜。见到袭人俏生生地迎了过来,又看她笑得那么抚媚,贾宝玉不由得心里痒痒,一把把她抱到大腿上坐下,一只手顺着袭人那欲突出衣服的**间的乳沟处,伸了进去,一阵揉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