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小狐仙心野出洞府 美少年登临光岳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小狐仙心野出洞府美少年登临光岳楼
且说托梦给朱知府指点迷津的是何方神仙?那老者便是堠堌塚上的胡老庄主。这老胡仙自那日刘老太为其接子之后,感激不尽,总想再慰劳慰劳刘老太,只是自己正在修炼一种功法,差一个月即将功成,期间不便再次出洞府。
待一个月后,胡庄主功法已成,猛然想起刘老太之事,大叫不好!这老胡仙甚是神明,刘老太儿子被绑,银子被骗之事,他已然了如指掌。心想,这人间官员真笨,让一个刘发财哄得团团转,便托梦给朱知府,使刘发财夫妇绳之以法。从而,也断绝了给刘老太再送东西的想法,因为刘老太命太薄,财多反而伤身。
胡庄主老夫妇两个老年得子,将小狐仙,视为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掉了,对孩子关心爱护无微不至。这小家伙也异常的聪明伶俐。一晃一十六年过去了,这小家伙长得十分健壮、俊美,在堠堌塚里的十几个年龄相仿的小狐仙中,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也是合当与人类有缘,这小家伙日感堠堌塚子洞天狭小,非其久居之地,决心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怎奈胡庄主派狐仙在洞口日夜放哨,这小狐仙几次欲逃出去皆未成功。
这日早上,机会终于来临,看守洞府的狐仙闹肚子,去僻静处拉稀一蹲就是半个时辰。小狐仙瞅准时机,这才溜出洞外,去人间游荡,日后竟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小狐仙出来洞外,用所学变化之术摇身一变,变做一个翩翩美少年,放眼四望,不觉暗自惊讶人间的美景。
时值早春季节,古人有一首《鹧鹄天》单道此时的景致。
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郊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小狐仙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觉芳香扑鼻,神清气爽。晃晃臂膀,伸展腰肢,就听得浑身关节“咔、咔”作响,遍体血液通畅,十分舒服。小狐仙感叹自己在洞府憋闷了一十六年,却不知天下如此之大,空气如此之新,景色如此之美。自此下定决心,漫游天下,饱览人间胜景,绝不再回洞府憋闷一日。
小狐仙沿乡间小道正然前行,见一农夫肩背粪筐迎面而来,连忙上前施礼“请问老伯,可知周围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农夫见一美少年问话,心想,这个白痴一定是那家富豪的纨绔子弟,什么也不知道。但见他彬彬有礼的样子,莫若说与他一个去处。农夫扭过身去,用手一指道:“此去东南八十里地,有一城市叫东昌府,座落在水的中央,物卓人丰,名胜古迹众多,极其繁华好玩。”见少年瞪着好奇的眼睛,农夫暗笑,心想真是吃饱了撑的,别迷了路回不了家。小狐仙谢过农夫,问明了道路,直奔东昌府城而去。
东昌府城在明清时期甚是繁华,因大运河穿城而过,故而帆船林立,商贾云集,一时有“交通之要道,南北之咽喉”的美称。城里的光岳楼、山陕会馆、和铁塔并称东昌三宝,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闻名遐迩。还有环城一周的东昌湖,水域宽广,烟波浩淼,堪称江北一绝。要想进入城里,只有城东门小桥可供人行,其余三个城门皆须乘船而入。
走了一会,小狐仙觉得有点累,四顾无人,从兜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纸马,迎风一晃,顿时一匹又高又大的白马出现在面前,小狐仙飞身上马,继续前行。
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小狐仙来到了东昌湖边上。但见东昌湖碧水连天,一望无际。小狐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大白马也前蹄腾空嗷嗷怪叫,险些把小狐仙从马上掀下来。小狐仙知这马不能乘船过东昌湖,便调转马头来到一避静处,翻身下马,将马变回,装入兜中。然后,来到渡口登上去城里的小船。
小船在水中一会忽忽悠悠,一会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浪花拍打着船帮,有几滴水珠还溅到了小狐仙身上。小狐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头发几乎立了起来。小狐仙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坐船,生怕掉入水中,不免心生怯意,但转念一想,这正是在洞府难以寻求的刺激,更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大约半个时辰,小船到了府城西门,小狐仙弃船上岸,迎面便是城西大街。虽近黄昏,大街上依旧是车水马龙,街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五花八门的酒楼、妓院,一个个华灯初放,无数个妖艳女子娇声娇气,骚首弄姿,在门口招揽顾客。小狐仙那见过这等场面,一时看的是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小狐仙正走之间,猛抬头见一座高大的城楼当在了前面,甚是威风,此便是著名的光岳楼。小狐仙暗自叫绝,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建筑,忙绕楼仔细观看。见此楼底座皆用青石砌就,高三长有余,气魄浑厚,坚实无比。再向上还有四层,全部为木质结构,飞檐斗拱,凌空欲飞。在楼的南面镌刻着康熙帝亲题金匾“神光鍾瑛”。
有诗单赞这光岳楼:
鬼斧神工光岳楼,鲁班祖师显身手;
高耸入云瞻海日,凌空展翅傲神州。
康熙南巡六登临?乾隆九过墨迹留;
只此名楼世罕见,岳阳黄鹤亦俯首。
说起光岳楼的建造,还有一段典故。
明洪武二年,东昌守卫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及时报警”之用,所以初名为“余木楼”,后改名为“光岳楼”。
陈镛对楼阁建筑的要求:基座要十字拱门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根铁钉,并期限一年完工。
更鼓楼的承办人召集能工巧匠,两个月的时间便建起了青石底座,可是全木型的楼体,从来就没有建造过,更没有可心的图纸,几经研究、策划,终久拿不出方案。正在为难之时,工地上出现一白须老头,用粗细不等的木条搭扣出精致楼阁模型,工匠们一看大喜,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图形,可待要向老头表示感谢时,老头却忽然不见了。
工匠们按照老头搭扣的模型建造楼阁,第一层楼用四十根一搂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但找遍全工地只找出三十九根可用,最后一根中心存在严重的糠洞,而要去外地采购,不只是远程运输耗时耗力,而且也很难再找到这么又粗又长的木材。就在工匠们犯难的时候,白须老头又出现了。它让人们准备五车锯末、二十领苇席,和二十斤水胶。工头知这老头非是凡人,哪敢怠慢,很快就将锯末等备齐。
第二天一早,工地上果然出现了所需立柱,坚实如铁。
等到楼阁的基柱树起来后,难题又出现了,当望上扣斗拱时,却不是头大就是拱的弯度不够。工头买来上好的信香,点燃后跪在地上祈祷起来。第二天一早,在备作斗拱的木料上,果然又出现了纵横交错有曲有直的墨线。工头赶忙令工匠们按状锯木加工成型,相互搭扣,结果全部严实合缝,不大不小。
由于神奇老头的指点、帮助,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工程便完工了,比预定期限提前了半年。陈镛听说工程如此神速,甚是惊奇,便领着众官员前来视察,见到此楼也是连声赞叹。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发现在楼的最高层西北角正檐下,露出半拃长的一根椽头。而建楼的脚手架早已拆除,人们根本无法上去砍掉。
正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神奇的老头又出现了,只见他从腰间抽出一把利斧,望椽子头上一扔,就听“嚓”的一声,露出的椽头便被砍掉了。
人们皆说这神奇的老头便是鲁班爷化身。故而,在一楼建有鲁班祠,供奉鲁班像,以示纪念。
小狐仙沿楼梯拾级而上,真是一层一个风光,一层一个景致,直至登临到最高层,有一种身在云端之感。小狐仙举目四望,但见夕阳的余晖中,东昌古城红墙绿舍,车水马龙;大运河似一条玉带在城东逶迤穿城而过,河内千帆竞渡,旌旗飘扬;再远处,东昌湖波光粼粼,渔舟唱晚。
当夜,小狐仙就宿在了光岳楼最高层的椽角之下,与鲁班的神像为伴。
从此,小狐仙日游东昌府,夜宿光岳楼。伴着东昌湖的涛声,沐着古城溶溶的月色,却也是其乐无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