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极长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净虚四人大不服气,稍微一缓,跟着揉身扑上,使出最为拿手的武当隐派看家本领太极长拳。此太极长拳与世俗流传的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等处大同小异,但却内含暗劲,先发而后至。与陈氏,孙氏等太极拳另有不同。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净虚四人凝神静气,招招先发,快捷无伦,但当李金鑫动手格档出招之时,诸人的招式陡然而变,左封右闭,种种变化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似乎自己的所有招式都在几人的意料当中。
李金鑫心内大惊,疯蝉传了他数年功夫,但却始终不曾传他武当隐派这一流的太极拳,一来当时他年纪较小,而这太极长拳博大精深,难以悟通。二来这也是师门最高绝学,便是徒弟当中,也要择优而授。疯蝉当时心血来潮,收他做了徒弟,却怕自己走后,这小子习了一身武艺,不行善事,为非作歹,是以不敢授他太极长拳,只怕武林当中甚少人制得住他。
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明洪武五年,山西泽州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此太极拳以招式为主,内力为辅,虽然流传广泛,会者颇众,却将太极要理,吐纳之术看得轻了。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但等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武当隐派的太极长拳却是先练内力,待有小成,方能习练招式。并且招式不一而足,多有不同。一般来说,太极拳有起势,揽雀尾,白鹤亮翅等数十式,但太极长拳却是不注重招式,随意而为。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换句话说,便是将所学招式抛的干干净净,不容心中存得半点渣滓,只根据对手攻势来招,次生招数,给予抵挡。但若是别人总不动也没法抵挡不是?是以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称为“引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待到这一步,方有所成。
李金鑫眼前身影微晃,四人轻轻提气奔行,中正安舒,柔和圆活,连绵不断,直如行云流水。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自己招式一触,立即勃发。便如是一张巨大的人弓,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力量虽是不强,却能将自己庞大无匹的掌力给轻轻化解,任自己如何催动内力,终是无法逼近各人圈子。
他以前亦曾和吴错,孙氏,陈氏等太极高手切蹉过,均觉与对手使用的这太极长拳大不相同。一个讲究挨身方打,一个是“拳打卧牛之地”,几乎盖了丈余方圆的距离。其中除螺旋缠丝内劲外,似乎更有九宫、八卦的内容,瞧着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几要容万物于一身。
痴蝉见唐静儿如此了得,只是小心翼翼地在外圈游走,根本不敢大力发招。但过了数十合,还是给她打得东躲西藏,极是狼狈。眼看再拼得数招,便能取了他的性命。净破与净临互一点头,一个护了痴蝉,一个使出太极拳迎向唐静儿来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