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王道邪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税收一门,种类繁多,但大致上仍分为定税和浮税两大类。
定税是定时和定额的意思,主要是指土地农业税,以及商品产业税,或者是个人所得税。全国实行两税法,规定夏秋两次交收──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则不得过十一月,距离都帝长安三百里以外的地区则可展限一月。从华夏建国六十余年以来,这定税仍是国库最大和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浮税则是指不定期,也不定额的税收,主要是陆路和海上两大关税。陆路上自然是设立关卡,通过的人或物都需要交纳金额,而海税则多是海港设置,商船或旅客靠港之时交纳。近年华夏帝国与海上的贸易逐渐增多,这海税占国库收入比重也越来越高。
另外还有人头税之类,即是每家每户有新出生的男丁,就要上交一定的金额。
关於国库的税收,士农工商,可谓样样不同。
特别是商人这一行业,更和农民完全不一样。
农民大多拥有自己的田地,税金可以非常简单直接地按照土地大小和肥沃的程度来收取,也可以用农作物的收成来代替银两交付,这就极为方便了地方官府的行政工作。
就算是地主阶级,严格也说也不过是土地比较多的农民,官府自会向他们徵收应付的土地税,而所需要交付的税额,他们则同样会向下属的佃农或农奴收取。
反之做旅行商贩生意的就麻烦得多,他们不一定拥有固定的资产,而且作为流动商人,经常游走於各地,实在难以定期查敛税务,逃税漏税的情况就更是严重了。
虽然对於这些行商来说,省与省之间重镇的关税也够他们承担,但关税是一回事,行业所赚又是另一回事。关税是不定额的,主要是看所带商品的价格来徵收,只要隐瞒了行李的价值,所要交付的税项不过是九牛一毛。
而像薛家这种巨无霸式经营的商团,从远洋商贸到手工生产也有涉及,当然会拥有固定的产业,然而每年两次的交税却也是很好逃避,他们只需要隐瞒起实际的收益,官府就更难徵收应付的税额。若然还有上面的关系在支撑,地方官就是想狮子开大口,也得掂掂自己够不够份量。
至於关税方面,远洋商贸的税率本就极高,然而带来的利益也是极为丰厚,一旦成功逃开了海关的查税,那就更是赚得盘满砵满。
估计以薛家的财雄势大,消息肯定是灵通之极,早就得知扬州太守那边开始暗里调查他们,说不定还找过布政司张亨帮忙,不过张亨毕竟浸淫官场多年的三品大员,必定懂得这走私逃税之事是帮不得的,否则勾结地方商贾的罪名就有他受了,薛胖子迫於无奈之下,这才来长安造访,希望找个强而有力的靠山。
我却在权衡轻重,到底自己应不应该帮那死胖子一把呢?
毕竟也受过他的好处,不过这样一来,我这做皇帝的也算是贪污受贿啊……
要压下的方朗言还不容易?只需在他的奏章上骂个狗血淋头,便是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再提这件事,别说是查薛家的财产和帐簿。
不过为了那区区五千两白银,好像不太值得帮胖子这个忙嘛,虽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
「七郎好像有其他的心思?」怡宁总能观细入微,自然看出我的异常。
我并没有详细告诉她认识薛胖子的事,就是之前在寒玉会馆发生的事情也只是轻轻带过。
若然让她知道我拿了那死胖子五千两,岂不是活撕了我?幸好希平是个小笨蛋,从不怀疑也不知道哥哥我是个贫穷皇帝,不然肯定向她嫂子告密。
「……其实这样啦,我是认识一位薛家的少爷。」我小心翼翼的道。
怡宁脸色一正:「可即使是旧识,七郎也绝不能循私枉法的啊。」
「当然啦,我很明白法制这一点,只是在考虑应该怎样处理才是最好的办法。」

看到怡宁露出疑惑的神色,我思念飞转,解释道:「我的皇后大人啊,你仔细的想一想,以薛家现时拥有的实力,几乎霸占了东南沿海一带的远洋商贸,而且本身更有无数的产业,还有需要使用到走私来赚钱吗?」
「我敢说,以薛家之财雄势大,根本没必要搞走私这一门高风险项目,倒是十几年前薛平刚刚白手兴家时却是大有可能,然而多年前的帐目资料又怎会轻易查出呢?不然方朗言就不是用怀疑口吻,而是说自己已经拥有确实证据了。」
「这倒是说得没错……」怡宁迟疑了一下,却没再说话。
我抢先说道:「至於逃税方面,那则是肯定的。这已经不单是薛家一个商团、一个家族的问题,甚至华夏国内所有商人也有逃税的嫌疑。」
「那七郎也好应该给予权力,让张亨好去配合方朗言来查处啊。」怡宁秀眉渐舒,那双妙目却是一闪一闪的注视着我。
「若然薛家真的罪证确凿,铁证如山,那就容不得他们逃离法网!」
「如此一来,还能借机警告一众的商家同行,让他们小心以後再敢逃税。」
怡宁是一个非常聪明,精通王道之策,又很坚持君王理想之人。
问题是她的思考和观念都太过方正、太过规矩,很少会像我这样考虑些旁门左道之事,一时之间转不过弯来,更是听不懂我刚才的言外之音。
「根本!是根本啊!问题不在於薛家,而是收税制度的根本。」我大力摇头。
「利益当前,谁不动心?只需在帐簿上少写一个零,那税额可是差天动地。就算是抄了一个薛家,还有千千万万个薛家──其余的商团财阀一样会出现逃税的情况。」
怡宁犹豫一会,才轻轻点头:「这点倒是没错……华夏建国以来,一直重农抑商,对商人严加控制,就是商人税收难徵这个道理。」
「其实我所考虑的,并不只是收税制度,而是查抄薛家後的影响。」
「影响?」怡宁还是有疑问。「还会有什麽影响?」
「不错,就是薛家倒下之後带来的影响。」我笑了一下,心念飞转。
「啊?」皇后还是露出不解的眼神。
仔细想好了说词,我才开始解释:「若是成功查抄了薛家,好处当然是能够把薛平的财产收归国库,不过这些即时性的收入,最多也不过百万两,对现时的国库只是不无小补,但实质的帮助却并不算大。薛家真正值钱的,是他们旗下的一众商号和远洋轮船,然而这些不动产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卖出去,就是派人去点算清楚,说不定又要花耗大量人力物力。」
当我越说下去,皇后的秀眉便越放宽,心头更是乐得开花。
「最大的问题是,一旦薛家真的倒了,南方的织造业和陶瓷业肯定大受影响,到时我们只赚了一笔银两进帐,带来的却可能是数以万计百姓失去工作的问题。到其时,地方光是照顾这些流民的生计就够头痛了,这可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啊。」
「看来七郎真的长大了,懂得考虑民生的事啦。」怡宁赞道。
「就是你怎样赞美我也是没好处的喔。」我嘻嘻一笑,拧了一下美女的小鼻尖。
「七郎考虑的不良影响是肯定会出现,但奴却认为,即使薛家完全崩溃了,还有其他的商人存在,一样能吸纳这些百姓……」怡宁轻声说道:「而且奴还是相信,治国方略,应以法制为先。」
「大树之下好乘凉嘛,有时也不能太死板,薛家在提供就业方面其实帮了官府不少忙,我们又何苦赶尽杀绝呢?先给一点教训,再给一点好处,俗语也说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嘛……」
我说完了这番话,怡宁并未有表示支持,但亦没有明显反对。这样已经足够有余,心中便隐隐有了主意。
看来这次还真的给胖子押对了宝,而且是稳赚不赔的大三元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