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行动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姚兴华一反常态,天还没亮透呢,就从被窝里爬了出来。
既然决定了要回去,那就要好好准备一番,咱东北汉子,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句话被姚兴华自诩为终身座右铭,不过这句话使用频率最高的时候,却是他们几个小兄弟一起喝酒喝高的时候,几个人互相之间拉拉扯扯,在漆黑空旷的街道上,亮出破锣般的嗓子大声嚷嚷。
此时,为了真的能够做到最好,行事从来不考虑做计划的姚兴华,开天辟地头一遭,趴在桌子上写起计划书来。此情此景若是叫吴若浦他们几个看见,非地痛心疾首般大呼“六月飞雪,天地合。”
不过呢,常言道,做人要厚道,兴华同学以前虽然从没摆弄过什么计划,可是不是有那么一句“有志者,事竟成”的常言在吗,所以说,咱们要对兴华同学有信心,相信能干好这件事情的。
可是,这眼瞅着就要到晌午了,书桌上的纸怎么还是雪白如雪啊?该不会是一个字都没写吧?哦,评论一件事物要观察清楚仔细,兴华同学这一上午的功夫,也不能说完全白费,最起码,也为主国的废品回收工程出了不少得力,为靠从事这一行,而活命的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娘西皮,觉睡少了是耽误事,我怎么就没想开,要写什么计划书啊,这天底下谁不知道计划没有变化快。想我英雄才俊粪桶一般,自然是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难呈祥,万事大吉啊。”在撕毁了整整一本信纸之后,姚兴华彻底放弃劳什子计划书的想法。
不过不搞计划书,可并不就意味着兴华同学就打算搞瞎穿越了,按兴华同学的另一句终身座右铭来讲,就是,“作为一个人,做每一件事,最起码,要对自己负责。”而且当前要办的事情,可是要从事穿越时空这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实践,自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做好万全之策了。
想昨晚和吴若浦一起豪饮琼浆的时,所迸发出的重振中华雄风,引领世界潮流的万丈豪气。兴华同学即不能,也不允许自己草率行事。
所以,当前第一大事,就是要确定穿越时空后,具体回到清末的那一年那一月,以及那一个地方,才能令让自己更容易的起步,更容易一展宏图,大施拳脚。
在遍翻各种史籍和网上穿越YY文后,兴华同学的初步设想,便是回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简单来说就是走《曲线救国》中李富贵走的那条路,依靠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的蓬勃发展,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过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八五几年的事情,而姚兴华则希望能够回去带领中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活着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而将中国带入世界之巅。如果要求符合这个大前提,在按照人类寿命来计算的话,则最早也不能超过一八八零年以前,可那个时候,太平天国运动早已经被消灭了。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一八八零年到一九零零年之间最适合的年份,和地点。
在翻烂一本清史及若干史料文献后,兴华同学终于敲定回到清末后的发展根据地——最适合开展洋务运动的广东省。伴随着地点的确定,时间也就好定了。
广东哪个地方,在一八八零年到一九零零年之间,总共有曾国荃、张树声、张之洞、李瀚章、谭钟麟、德寿和1900年开始的李鸿章共7位总督。这其中张之洞和李鸿章两位发展洋务最卖力,不过李鸿章要打1900年才出任两广,时间上就太晚了。至于李瀚章,虽然他老人家是李鸿章的哥哥,又是湘军集团的元老成员,可是为人太**了,而且没有什么魄力和远见。
所以,跳来跳去,兴华同学最终还是选择先投靠张之洞发展羽翼,积聚实力,待其调任湖广时,在伺机谋得广东巡抚甚至接任两广总督一职,如此以后,再用十年时间苦练内功,则大事可成。
虽然总大略方针有了眉目,可也不就意味着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还是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仔细斟酌,谋划一番地。
首先,想要依附张之洞,总的由能让张之洞看重的理由吧。姚兴华是不知道自己长的,投不投张之洞的眼缘,他也不敢就相信自己就投了张之洞的眼缘。所以,一定要用别的办法,这个别的办法嘛,自然是需要钱了,而且这个钱也绝对不能是个小数字。
根据清史稿记载,1988年3约,光绪皇帝会下旨兴建颐和园。同年11约,朝廷还下令组建北洋水师。这两个清朝末年的大工程,索要耗费的钱财,都是天文数字,这个数字重重的压在大清国那已经疲惫不堪的老迈身躯上,令这位老人苦不堪言。所以,如果在那个时候,能够给老佛爷和李大人大大的进献上一笔银子,同时搞好与张之洞的关系,在干出几件实事来,想必待张之洞转调湖广时,那空下来的广东巡抚和两广总督这两个位子,应该可以搞到一个吧?
欢迎您访问君子堂,7×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首发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