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战前分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方红之所以对自己这么有信心,还不如说东方红是对‘陈国’现在领兵的元帅‘定南王’有信心。
当东方红拿到‘陈国’此次领兵元帅的资料时,看着眼前的人名东方红就不由得笑了起来,同时他也认定‘齐国’这次要倒霉啦!因为‘陈国’的这位定南王,东方红真是太熟悉了,他就是东方红在前世历史中读到的‘隋唐’著名的元帅,也是‘隋唐’十八条好汉排名第五的‘靠山王’杨林。
东方红真没想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大元帅,竟然从隋朝的中流砥柱‘靠山王’,变成了‘陈国’的中流砥柱‘定南王’。之所以东方红这么确定此杨林就是彼杨林,一是年龄二是家世三是作风。
这时的‘定南王’五六十岁,和东方红前世历史中这个时期的杨林年龄相近。而且在情报中所介绍的‘定南王’的家庭成员中,赫然写着杨广的名字,并且这位老兄同样在这么一个全新的历史里也不安分。在‘陈国’建立后三十四年时杨广领兵作乱,而就是‘定南王’亲自把他这位侄子给平定的。再说这位‘定南王’的做事风格,大家都知道‘隋朝’的靠山王杨林喜欢收干儿子,就连秦琼也曾是他的干儿子,并且号称十三太保。这‘定南王’同样由此爱好,现在他手下就有十三个干儿子,同样被称作十三太保。
看来不管历史是否发生变化,这每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仍然是不可磨灭,而他们的行事风格和性情同样是不可改变。就如同尉迟恭、秦叔宝、裴元庆等等这些东方红熟知的人,他们始终都保留着东方红前世历史中各自的性格。东方红每当想到这些就不由得感叹天地造化的玄妙啊!
既然‘陈国’有杨林这样的沙场名帅,为什么每次与‘齐国’交战却总是败北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陈国’基本上从没有派杨林领兵出战,正所谓功高震主是也!‘陈国’这半壁江山可以说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杨林打下来的,也因此‘陈国’建国后给了杨林最高的待遇,并且被封为唯一一位异性王。可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杨林的功劳太大,皇帝能不对他有所防范吗?像杨广的造反不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最后是杨林亲自带兵灭了自己侄子,可是皇帝已经起了杀他之心,只是杨林在军队中的威信太高,并且大部分将领更是杨林一手提拔,像十三太保就有多人领兵驻扎在前线,一旦杨林被皇上杀了恐怕会引起兵变,因此‘定南王’其实一直处于赋闲之中。
这位沙场名将虽然不再领兵,可是一直关注着天下局势。‘突厥’这次主动来和‘陈国’联合出兵,杨林就曾坚决反对。一是‘突厥’乃蛮夷野性难改,时常屠戮我华夏子民,‘陈国’与其联手无异于与虎谋皮,更会遭到百姓唾骂从而失去人心,对一统天下不利。二来‘陈国’此时出兵并不见得会得到好处,先不说‘齐国’是否会像咱们想那样求和,就说‘突厥’这次的行动目的,他们并不是要和‘齐国’开战,而是纯粹的劫掠粮草而已,一旦‘突厥’粮草充足了就会立刻撤兵,到那时‘陈国’万一还没有压制住‘齐国’,恐怕形势危矣!这种与人做嫁衣的事情绝不可取。只是可惜‘陈国’君臣大多数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听从杨林之言,结果偷鸡不成反而失了一把米,葬送了‘陈国’十几万精锐水师。
现在只过了短短四个月,‘齐国’又大兵压境,看这阵势大有一举荡平南方的野心。这下‘陈国’上下慌了,甚至有人提出迁都的建议。这时杨林挺身而出要求领兵拒敌,而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杨林这才披挂上阵重回战场。
东方红看到这些时,已经确定这名老将依然是宝刀未老,有他领兵胜利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可是‘陈国’虽然有杨林这位‘廉颇’,那‘齐国’皇帝要是‘秦始皇’的话也恐怕凶多吉少,那‘齐国’的皇帝会是‘秦始皇’那样的雄霸之主吗?东方红分析的答案是;不会!
这并不是‘齐国’皇帝**没有豪情壮志,也并非他手中没有实力,而是**将会被战场之外的因素所干扰。时代的不同,也就使得皇帝们心中所想和所担心的事情也不同,‘秦始皇’那个时代,皇权是最为稳固的,所以他从不担心在外领兵的将领会背叛他。可现在就不一样啦!世家门阀林立,各自又都有着强大的权利,这能不让任何一个皇帝担惊害怕吗!‘齐国’皇帝也不会例外,就拿现在带领‘南营’水师的东方伦铭来说,百战沙场的一代名将,不但在这个时代名声显赫,在‘南营’甚至整个‘齐国’南部地区更是威信极高。想想看东方伦铭一旦大胜‘陈国’并且一路挥师南下,‘齐国’皇帝能不担心他成为第二个‘陈国’吗?再加上东方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北边雍州东方红的老爸现在还担任着‘北营’大将军,虽说‘北营’现在名存实亡,可是东方伦德不正在招兵买马吗!到时候这几股势力一旦反叛,别说夺取江南‘齐国’无望恐怕连自己这半壁江山都会危险。
东方红就是根据现在‘齐国’的内外形势,这才判定‘齐国’皇帝一定会在关键时候,做出一些错误决定。就是因为皇上对东方伦铭的不信任,所以东方红分析‘齐国’皇帝会在东方伦铭取得胜利后将其换掉,他绝不会让东方伦铭领兵南下。

而至于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派皇帝信任的人领兵呢?一是水战没有人比东方伦铭更加胜任,也只有他能击败‘陈国’的水师。二是作为水战的主力部队‘南营’,多是跟东方伦铭出生入死打过无数战役的将士,别人突然代替恐怕军心不服而引起混乱。所以皇帝明显是想让东方伦铭带领‘南营’精锐,先消灭‘陈国’最为依仗的水师,一旦‘陈国’水师完了,估计**就会以各种借口让别人继续领兵南下。而作为东方伦铭来说,快成为他私人部队的‘南营’估计也将会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这时再以嘉奖之类的借口把东方伦铭调进京,皇帝再派心腹重整‘南营’,这样一切就会全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啦!
根据东方红的分析只有这样安排,‘齐国’皇帝**才会安心。东方红绝对相信他既然能想到这些,同样身经百战的老帅杨林更是想的到,既然杨林能想到就一定会有所安排,这也就是东方红对‘定南王’杨林如此看好的原因。不过东方红也考虑到‘应天阁’的那位谋士也一定会想到这点,只是他会怎么做呢?恐怕这是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吧!
在尉迟恭问道为什么‘定南王’和‘齐国’皇帝将会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败时,东方红就将这些分析讲给了尉迟恭。尉迟恭听后,沉思良久后说道:“三公子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不过兵法有云:为将者未求胜先求败。如果一旦东方伦铭并没有被撤换,到时候又将如何?”
东方红笑了笑说:“果真那样,就要看我那位堂叔在九江大战之后如何用兵啦!九江一战‘齐国’一旦取胜,将会有两条进军路线。第一条;乘胜拿下九江城,从陆路进攻直取‘陈国’京城南昌,从九江进兵夺取南昌的确是最为快捷的方法,‘陈国’京城一旦被破则‘陈国’也就等于彻底的完了。不过这条路线虽说看起来非常不错,可却是存在风险,第一;驻守‘陈国’各地的援军可能会在攻破南昌之前赶到,即便是南方人不善骑射陆战,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第二;就是别忘了对方的主帅是沙场老将,像这样的人他怎么会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呢?而以我看杨林一定会有一支伏兵,直到最关键的时候使用。所以我那位对‘陈国’了解非常深刻的堂叔,他绝不会冒这个险的。
既然他不会冒这个险,那就只会选择第二条路。第二条路就是顺江而下,利用现在手中比对方强大的水军,一路清剿沿江所有‘陈国’的防线,这样一来‘陈国’就会彻底失去长江天险的防御,‘齐国’的大军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想从哪里进攻就从哪里进攻。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时间慢,可能这次大战是无法一举解决‘陈国’,‘陈国’一旦见自己没有了长江天险的保护,必然举国南迁。如此一来‘齐国’剿灭‘陈国’一统天下就会延期,日后对‘陈国’作战也将成为一块块土地的占领,虽说‘陈国’最后还是要灭亡,可时间就不好说了,万一在‘陈国’灭亡前‘齐国’国内或是周边势力出现问题,‘齐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岂不打了水漂。所以东方伦铭会用这种稳妥的方式,但是朝廷是否能等的急就不一定啦!”
徐懋功补充说:“如果是第一条路线,那对方必须要拿下‘柴桑’此是通往南昌的要道。杨林也一定会在那里布置下重兵坚守,所以一旦这样咱们佣兵团将会出兵帮助杨林守城,而真要如此‘齐国’必将大败而归。如果是第二条路线,那就只好用师长的办法沿江阻击,这样虽然以咱们的武器绝对可以把对方击败,可是齐胜陈弱的格局依然存在,甚至两国差距会更加厉害。一旦‘齐国‘再次’南征,恐怕连我们也无能为力了,这是咱们最不愿看到的。”
尉迟恭听着东方红两人的分析解释,不由得也有些心中忐忑,这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朝廷会不会这样做呢?万一‘齐国’真要是准备打持久战,选择沿江而进清除长江防御,那日后的事情可就很难说会出现什么情况啦!
同样有所担忧的还有别人,那就是站在战舰上遥望‘齐国’水师的‘定南王’杨林,看着对面数千战船锦旗招展杀气腾腾,杨林心中有些悲从中来,他心里清楚现在身后这二十几万热血男儿,恐怕将要彻底为国捐躯了。
说白了这批从各地紧急调来的水师,其实算是‘陈国’的杂牌部队,而真正的精锐部队在上次大战中只剩下五万来人,现在已经被杨林替换隐蔽起来,这将是他日后翻盘的重要力量。而眼前这二十余万水师就是杨林用来当炮灰迷惑敌人,也就是说一旦大战打响,二十几万将士将会全部被敌人杀戮,眼看着如此多鲜活的生命将在自己一手策划下失去,杨林就算铁石心肠也无法忍受。可是这一战是必须要打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保家卫国这是每个士兵乃至每个老百姓都会做的事情,所以这二十几万士兵明知道自己不敌对手,还是义无反顾的拿起了武器抛头颅洒热血。
杨林心中默默的祈祷,为即将血染长江的健儿祈祷,同时也发下誓言:我杨林一定会为你们报仇,凡是践踏我国土残杀我将士的敌人,我杨林定要让他又来无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