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乌云其其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自组建之日起,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决策者们就将目光始终瞄准世界强敌和未来战争的特殊性,苦练精兵,对每个海军陆战队员的本领和意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演练是吃苦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又吃苦的演练。”
“我们草原来的姑娘,从不怕吃苦流血。”
这是1998年12月乌云其其格进入海军陆战队时与女兵训练班长韩欣欣的对话。
当时,这个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智慧的花朵。”
她还不知道班长口中的“苦”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不过,很快她便领教了。
海军陆战队作战使命任务特殊,一向以挑战生理极限的严酷训练闻名军内外。女陆战队员们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强化训练。
在被她们叫作“魔鬼训练期”的3个月里,她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是:5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500个蹲下起立,500个马步冲拳,500个前后踢腿,5次500米障碍全程负重跑。
若有谁做不下来,“教头”便会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走人!”
“教头”狠,训练场上的乌云其其格对自己更狠:马步一蹲就是30分钟,前扑后倒一练就是30组,推砖,冲拳,踢沙袋一组100次,一天循环练习8组以上,在枪口吊砖练持枪,从1块砖加到5块砖,从30分钟延长到60分钟。
直到有一天,她用5发子弹5个姿势打出50环的成绩,将全场教官的嘴都惊成O形!
拼过“魔鬼训练期”,乌云其其格接着又挤进了“魔鬼训练营”。
这就是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的“特战集训”。
这种训练最为残酷。
队员们要先后完成手枪,步枪,机枪,火箭筒等各种武器使用及武装泅渡,潜水,散打,攀登,车辆驾驶,野外生存等数十项训练科目并取得优异成绩。
队员们形象地称之为“魔鬼训练营”。
考虑到女队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起初旅里并未安排女子两栖侦察队的队员参加。
走向硝烟的军人没有男女之分。
乌云其其格第一个找到队领导,强烈要求参加。
旅领导作出“特别决定”:追加乌云其其格等4名女兵作为特战队员参加集训。
乌云其其格这回可是真的吃尽了苦头。
除了“魔鬼训练期”的那些“500”一个不能少,每周还要外加“3个3次”——3次3000米长跑、3次5000米武装越野、3次1000米徒手游泳。
这还是初训,合格了,才有资格进入下阶段的特战技能训练。
训练场上,一批又一批的陆战队员惨遭淘汰。
乌云其其格最担心的是哪一天自己被“踢”出。
这个草原上长大的姑娘最发憷的是游泳训练。
第一次下海,乌云其其格就晕水。
经过沙滩抗暴晒训练后,她身上一块块脱皮,伤口又痒又痛,再经海水一蜇更是钻心的疼。

但乌云其其格硬是咬着牙在大海里泡了半个多月,从1米,2米到3000米,5000米,终于在队里组织的海上游泳,潜水评比中获得第3名。
二.
乌云其其格刚到海军陆战队时,正值电视剧《还珠格格》热播。
因她的名字叫起来拗口,大家干脆称她蒙古“格格”。
“格格”在训练场上是好样的,在训练场外也有不少故事呢。
肠胃给她出了个难题
乌云其其格从小喝奶茶、吃手扒肉,而南方部队的主食是米饭。
开始那些天,从训练场回来的乌云其其格尽管很饿,面对饭菜却没有胃口,好不容易强迫自己咽下几口米饭,竟出现肠胃不适,连续几天拉肚子。
班长心疼她,就在每天早饭时留下几个馒头,让她中午和晚上接着吃。
可乌云其其格心里着急呀:这样下去怎么行?
自己连米饭都不能吃,怎么成为合格的陆战队员?
于是,乌云其其格开始训练自己的饮食—她尝试着用牛奶拌米饭吃。
大家看她这种吃法“怪怪的”,却不知乌云其其格是在努力改变着自己。
一天又一天,她的肠胃终于服从了她的意志。现在她端起米饭可是吃得喷喷香呢。
乌云其其格上学念的是蒙文课本。
刚入伍时,她只能听懂几句常用的汉语,汉字也只会写“人手口刀牛羊”。
一次,有个女兵战友在写信,乌云其其格一眼瞥见了第一行有句“亲爱的”,便问她是什么意思。
而女兵战友不好详细解答,只得告诉她这是对人友好的一种称呼。
懵里懵懂的乌云其其格见了男兵也来一句“亲爱的”,闹了人家一个大红脸。
搞清“状况”的乌云其其格下决心要学好汉语。
好在她周围有的是现成的老师。
班长柳文霓买来“幼儿看图拼音”卡片,每天教她5个汉字,副指导员余美惠教她学着用汉语写日记,现任指导员陈文瑛一直帮助她批改学习笔记。
如今,乌云其其格已能流利地用汉语进行训练教学,汉字写得挺工整挺娟秀。
能接到草原家里打来的电话是乌云其其格最盼望的高兴事了。
这个时候,她可以趁机向爸妈撒撒娇。
只是这个电话让她等得好累,好辛苦。
乌云其其格家一直过着游牧生活。
爸妈一年四季赶着羊群和牛群在草原上不断倒场,居无定所,自然无法打电话联系了。队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给乌云其其格家乡的人武部发去一份“求助函”,请求帮助寻找敖腾格日乐的父母并回电。
终于,入伍一年半后,她接到了爸妈从北方大草原打来的第一个电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