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与众不同的英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敌蓝军防御纵深体系被我红军摧毁后,下令死守海岛地区。
敌蓝军35师仓皇调整部署,将其在滩涂地区的一个营西调,伙同121团在丘陵,悬崖,沟谷,地区构筑工事,这里自然洞**和悬崖峭壁较多,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交通不便,机动困难。
他们妄图以此阻止红军强行登岛。
同时,而敌蓝军师主力东援,妄图在我红军登岛时侧击登陆部队,利用密集炮火急袭攻占滩涂地区和全歼首批登岛部队,以解海岛之危。
传达了集团军首长关于在海岛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恶仗的指示,并下达了歼灭海岛之敌的命令。
当晚,快反三栖机甲旅召开紧急作战会议,进行具体战斗部署,决定以尖刀突击群担任登陆打援任务,攻占海岸滩涂地区,控制制高要点,组织防御,抗击35师东援,保证我主力登陆前期的安全。
以两栖机甲战斗群从左翼,尖刀突击群从右翼进行钳形突击,分割围歼丘陵,悬崖,沟谷,地区之敌。下午,尖刀突击群乘坐登陆舰,在战斗轰炸机,战斗直升机的掩护下向滩涂地区之敌发起攻击,激战近五小时,迅速攻占了滩涂及其附近周围的高地。
敌蓝军35师显得十分惊慌,令其128团进行疯狂反扑。
我尖刀群特战分队和两栖自走火炮分队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抗击。
从下午到傍晚,连续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歼敌近千余人,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滩涂阻击战的成功,分割了121团与128团,保障了我主力登陆的安全,为歼灭海岛之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海岛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起伏不平,转弯,山垭口太多,随时都会被蓝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旅游一样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装甲车进行协同作战。
在高速颠簸行驶,急停,急转的过程中,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
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
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组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流血伤亡,这是永远谁避免不了的事情。
为了达成军事任务,就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
这样做,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军人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
当时所有带兵的各级干部和老兵,也只能做这样的选择。
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
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蓝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现代辩证法。
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会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和必须”!
二.
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与热兵器取代冷兵器不同的是,数字化并不否定机械化。

它是机械化部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们最初对数字化部队的认识就是从机械化部队开始装备全球定位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和单兵通信系统后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械化部队加装数字化设备,并采用相应的作战理论和编成后,就形成了数字化部队。
进行攻击路线侦察以获得关于指定路线和可能影响敌人行径的所有邻近地形。
路线侦察可能集中于道路,交通中枢,空中航线或者前进和攻击的总方向。
海岛地带侦察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指定地带中所有道路,障碍物,地形和敌人部队的详细信息。
地区侦察是要搜集指定地区的情报或对该地区实施监视。
感兴趣的目标可能是关键地形,桥梁,山脉,森林区,预计的兵力集结区,机降区或对作战将成为关键的其它地形地物。
接敌运动能获得对敌的初始地面接触或重新获得失去的接触。
接敌运动集中在发现敌人部队,了解早期态势和防止本队过早部署。
急速攻击是部队没有做广泛准备的攻击。
它是用立即能得到的资源进行攻击以保持对敌的锐势或利用敌人的不利态势。
其目的是快速制服敌人和掌握主动。
全面进攻海岛的战斗从次日凌晨7时打响。
我军集中强大有力的炮火急袭25分钟,给敌人以重大杀伤。随后,我机甲步兵发起猛烈攻击,仅一小时就突破敌人的纵深防御,连战连捷,当日几个小时挺进纵深数公里。
经过一天激战,丘陵,悬崖,沟谷,地区以北各要点大部被我军攻占,打开了海岛北边的门户。
我红军两栖机甲战斗群和尖刀突击群以钳形突击,追歼向丘陵,悬崖,沟谷,地区南部方向溃逃之敌。
尖刀突击群沿滩涂及其附近周围地区边打边插,直插海岛南部。
红军对海岛南部之敌达成合围。
尖刀突击群攻占512高地后,继续向南急进。
分插直奔东南海岛无名高地,协同两栖机甲战斗群对海岛南部之敌达成合围。
快反三栖机甲旅主力围歼丘陵,悬崖,沟谷南部地区之敌。
红军主力胜利完成了攻克海岛西北重镇闻浪嶅的任务。
除敌蓝军35师师长率残部逃到岛外,全师大部被歼,共歼敌8600余人。
这一仗,彻底粉碎了蓝军敌人死守海岛,妄图夹击消灭我红军的企图,取得了演习的圆满胜利。
新的选拔,培养制度,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极大的加强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使一批批合格的职业军人充实进来,部队的面貌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一支有知识的部队是最令人畏惧的,何况这支部队还保持着特殊的革命军人气质,不论从精神力量,战斗素质,指挥艺术,战法到武器装备都开始向世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时代英姿。
写到这里我的这部小说草稿已初步完成,很快会与红色国际旅一起组成一部特战小说<在战火硝烟的年代>的第一稿,主要从抗日战争开始叙说一个特战军人世家的苦辣酸甜,人世经历,有些资料取自网上,但也少不了虚构,和艺术加工,写的不好但我努力了别见笑。
(此卷已结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