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1>2的效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同时,黎文虎根据作战的实际需要,要把把具备不同作战功能的部队组合起来,进行联合作战。
对此,黎文虎认识到,“未来兵力结构的主要趋势是朝着更加灵活的多个系统混合编组的方向变化,这种混合编组既可以在一个军种内,也可以横跨几个军种。”
“甚至可以能采用更加激进的兵力编制结构,即把船艇,飞机和地面部队混编成新型的部队”。
为此,黎文虎曾设想组建4种一体化部队模式:由特战,装甲兵,炮兵,直升机分队组成的一体化快反群制地面部队。
由多机种组成的空军混编联队和中队,编有“飞行坦克”的“陆空机械化部队”。
陆军旅特遣队,即1个空军战斗轰炸机中队,1支海军舰艇部队和1个陆战队远征分队编成的陆海空“联合旅特遣部队”。
他提出要加强“联合聚能”的形成,主要是想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或准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情报信息,指挥控制,联合打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系统,将分散配置的诸军兵种作战力量有机地融合起来。
这种空间高度分散,效能高度融合的作战力量结构,在对作战力量的“系统整合”上表现为“多维整合”,“动态整合”。
所谓“多维整合”,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对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作战力量进行系统集成,从而产生巨大合力。
所谓“动态整合”,就是随时根据战场新出现的态势情况,以信息实时共享为“纽带”,把分散于战场各种作战资源的作战效能实时,动态地进行一体化整合,而不是预先在规定的时间把众多兵力兵器作集中部署,进行物理整合。
精确释能”是凭借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的侦察探测,指挥控制,快速机动和精确火力打击能力,着眼敌人作战体系的关节点,予以快速,准确的一击,实施致命性,决定性的联合作战行动。
如果说,以往的作战一开始是“打单元”、“打要素”,是通过对单个要素的打击,逐渐累积,扩展到整个系统的话。
那么,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政治等诸因素对战争的影响,现代作战一开始就是“打系统”,“打整体”,是系统与系统的整体对抗。
“精确释能”之“精”:一是打击目标选择精,二是作战力量选择精,三是打击点位选择精,四是打击力度使用精。
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每一次打击行动,均要由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严格地控制,对作战目标什么时间开打,打到什么程度,使用什么弹药,都做到十分精确。
信息能力主要包括目标侦察与反侦察能力,信息传输与反传输能力,指挥控制与对抗能力,精确制导与抗干扰能力,涉及到隐形与反隐形技术,通讯与干扰技术,决策与对抗技术、制导及反制导技术等。
因此,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应重视信息获取和反获取装备,C4ISR系统及精确制导弹药的研究,注重各种信息能力的全面提高,以保证武器装备体系在功能上的完整性。
“协同性联合作战”,是在合同作战基础上的一次跨越,它解决了各军兵种在作战中的地位问题。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后期,海空军等技术军兵种的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时若再按照合同作战时期的以陆军为主,其他军兵种围绕陆军进行支援和配属作战的话,不但形不成整体作战能力,反而容易产生军种间的“内耗”。
这种客观现实,强制性地迫使合同作战向协同性联合作战转变。
当然,这时的协同性联合作战,是在临时组成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即各军兵种以平等的地位参战,随着作战进程的需要,各军兵种都可能扮演“主角”或“配角”,而不再是陆军“一统天下”。

协同性联合作战是联合作战的初级发展阶段,是在信息网络不发达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手工作业来实施指挥,是诸军兵种之间一种很松散的联合。
二.
“系统间联合作战”,是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渡时期或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各军种借助信息网络形成的军种内的联合作战。
此时,临时组建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通过网络将各军兵种内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依托信息网络的支撑来实施的联合作战,是较“协同性联合作战”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是联合作战的中级发展阶段,其联合度较之“协同性联合作战”要高。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形成的各军兵种间的联合作战。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部队编成突破了传统军兵种的界限,主要根据作战需要进行模块化组合而成的小型,多能的一体化联合部队,此时的联合作战变成诸军兵种间密切的一体化的联合行动。
其指挥机构也不再是临时组建,而是属于部队编制内的一种常设性联合指挥机构,各作战单元之间联合程度更高,它是联合作战的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各**队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现代侦察和监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减煞了战场“迷雾”。
战场呈现出一体,联合,全维等全新的特点,夺取制天,制信息,制空,制海,制陆权的次第性行动之间的依赖性和互补性增强。
因此,在战斗或战役行动中,打破军兵种界限,走向全维联合是必然趋势。
即打破军兵种的界限,把具备同样作战功能的部队进行统一编组,从而大大减少各军兵种力量之间的重叠和浪费。
现代战争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当战争的一方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继续战斗时,其战斗的意志才会瓦解,战争才可能停止。
人们所说的计算机战争,摧毁的只是敌方战争潜力运行的机能,而不是其战争资源,更不是参战意志。
因为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火力和机动都是战争制胜的基本要素。
信息战能力可以使传统的火力战,如枪炮,炸弹和导弹打得更准,更有效,但网络战不会成为战争中唯一的作战式样,计算机也不会成为战争的唯一工具。
高技术战争已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兵器的对抗,也不是传统上的单一兵种或军种的对抗,而是诸军兵种整体作战能力与全部武器系统整体效应的较量。而事实也已证明,只有实现作战力量的系统集成,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实现战争的高效费比。
实际上就是高度合成的,能独立作战的新型部队。
目前,一个作战师拥有战斗火力支援,情报与电子战,航空,防空,工兵,通信和战斗勤务支援等多种分队。
把“电子对抗分队”编到旅,能对当面5-10公里的纵深进行电子压制。
在数百平方公里地域内,自主开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欺骗与反欺骗,打击与反打击等。
在演习中,使用对抗首次运用新型激光模拟交战系统,炮兵射击毁伤效能评估系统等先进对抗手段,首次运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信息传输等系统,使演习手段,指挥方式,对抗形式等发生了诸多变化,呈现出信息化条件下演习训练的新特征。
这种结构系统集成的实现,使其作战力量构成“芯片化”,减少了指挥关系的重叠性和交叉性,简化了指挥程序,提高了效益,从而增大了作战效能,能实施精确,有效打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