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陆战力量飞行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一个国家需要发展,一个民族需要强大,这些的前提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在的土地是和平的,
需要加倍努力地制造和平,保卫和平。
但这种情况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进一步推进而有所改变,提高未来步兵的五大能力—突击能力,机动能力,生存能力,耐久能力和指挥能力。
势在必行,快反部队的联合行动以及各种“非对称战争”,取代了国家之间用装甲部队进行的常规战争。
没有步兵,没有足够的“陆上舰队”,那将肯定无法赢得一场战争。
而最近才走上现代化正轨的海空军部队从新军事变革起就走向了战场的最前沿,解放军下一场面临的局部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是与敌人的海空军较量。
人类的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为抢占军事斗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总是力图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这一领域,从而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发展。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和高技术产业蓬勃兴起。
这些高新科技成果被大量地物化在武器装备发展中,使得武器装备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并导致军队作战效能呈飞跃性上升。
当前军事科技呈现出的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不仅使信息的产生方式,发布渠道,传播范围,传递速度,存储介质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而且正在深刻影响乃至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
对信息的获取,利用,控制能力,既是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存质量与发展潜能的综合反映。
也是一个国家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先机,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
因此,信息安全保密,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军事斗争的大局。
时代信息网络的扩展和延伸,突破了国家的疆界,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地域概念,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同时也对传统的安全观念和体系构成严峻的挑战。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安全的形态。
网络已成为作战,训练,科研等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
然而,“重建设、轻防护”的现象还存在。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部队更应该重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地“保密”转到“保密与开放”结合上来,从只注重抓常规保密转到着力抓信息安全保密上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到行政管理与技术防护相结合上来。
在网络建设上,必须正确处理网络建设与防护、保密与开放、管理与运用的关系,确保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万无一失。
二.
“网络中心战”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可把地理上分散的战区传感器,指挥控制中心,主战武器平台联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网络平台”,并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协调各兵种的联合作战行动,进而大大提高作战能力。
完全成熟的“网络中心战”具有“平台中心战”所无法比拟的能力,如在物理域中,部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了保密,无缝和可靠联接。
在信息域中,部队具有收集,共享,访问和保护信息的能力和协同能力,并通过对信息的相关,融合和分析获得信息优势,这是“平台中心战”无法达到的;在认知域中,部队具有共享高质量战场态势能力,对指挥员意图的共同理解能力和自动同步作战行动能力。

全数字电子对抗机甲旅把发展网络中心战能力作为夺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实现军队转型的关键手段。
他们目前正在加紧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将全球信息栅格作为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基础,相应各军兵种也制定了许多提高网络中心战作战能力的计划。
可以预言,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将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
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
它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被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向高科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是探测技术与反探测技术较量的结果。
它能够减弱侦察探测设备对各种电子频谱的探测能力,从而使武器装备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这样就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同时又提高了武器装备攻击的突然性。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隐身武器既有空中隐身武器、也有地面,海上和精确制导隐身武器,今后还将向空间装备发展。
军队建设的历史表明,一支军队对所属各军兵种建设的规划和排序,主要是按军事斗争需求以及其在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中,具有飞行能力的陆上作战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陆战力量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走过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阶段,如今,陆战部队借助各种现代飞行器,正在开启一个飞行化发展的新趋势。
陆战力量飞行化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在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准战争以及非军事活动中,具有飞行能力的陆战部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作战潜力,其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
黎文虎和苏雨姗认为:“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陆上作战力量将采用乘机,机降,乘车等各种灵活的方式实施各种机动,与空,海,天等作战力量紧密配合,进行低空,超低空和地面作战。
陆战力量这种发展趋势带来的将不仅是陆战力量体系的一次重大更新,而且将使整个作战力量结构乃至战争面貌,作战方式等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远距离作战能力提高,战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栖机甲旅群制集团军由于他们的高技术海战,空战武器射程远,精度高,可在数十至数百公里外发射。
高技术海战武器运载平台速度快,机动性好,续航力大,可一昼夜机动600-700海里,迅速从一个战场转入另一个战场实施大跨度机动作战。
高技术海战侦察监视系统覆盖范围大,遮拦频谱宽,可随时掌握数千平方海里内的空中,水面,水下情报。
三栖机甲旅群制集团军的组建训练已由单纯依靠正面对抗决定陆,海,空战胜负的传统模式,发展成为正面,翼侧,纵深的一体化较量,有时甚至波及战役,战略后方。
由此可见,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远距离作战能力提高,海上战场的范围已呈现出了一个包括广阔海洋和陆地的超大空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