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检验和锻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一阵刺耳的紧急集合警报声划破了营区的静谧。
仅几分钟,尖刀分队全体官兵就集合完毕,随着一声令下,突击车,装甲车队就风驰电掣般向作战地域奔去。
未来面临的信息化战争,极有可能是一场“有强敌介入”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统筹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以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9月上旬,东北军区某部战斗群在长白山腹地进行了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实装多科目对抗演练。
走进“中军帐”,令人们耳目一新:电磁环境图尽览战场电磁态势,军情检索系统能快速查询武器装备性能指标,卫星通信实现无缝联通…。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使作战指挥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军帐”呈现四大亮点。
从古至今,感知战场环境,掌握地理地形,是摆兵布阵的基础。
密切追踪军事科技前沿,相继攻克目标识别,战场空间信息快速提取等技术难题,及时开设了卫星导航,航天遥感等一批与打赢密切相关的前沿专业。
实兵对抗演练通信手段往往主要靠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为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他们将其已拓展为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诸多手段。
此次演练,该部首次采用“导航星”通信指挥网融合各通信力量,将小型编组,疏散配置的指挥所各要素融为一体,各作战分群指挥均实现数字传输。
雷达士官许南方一脸得意:“我们发现目标后,只需将数据输入终端,就能即时传输到指挥所和火炮战位上。”
蓝军”无人侦察机正在对“红军”装备保障机构配置地域实施综合侦察和干扰,“红军”装备指挥所迅速下达调整指令疏散隐蔽,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装备指挥可视通信网络,确保了装备保障指挥通信的畅通。
苦练更需巧练。分队运用电动模拟器,对炮手进行瞄准速度和精度训练;运用逼真的战场背景声响,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采取科学编组的办法,进行乘员协同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率。
弹道无痕向天啸。
飞翔在祖国的天空,看到故乡的湖泊,森林和村庄从机翼下掠过,心里充满着神圣感和神秘感。
风吹得树枝打颤,天上的浓云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一层接一层袭来,天很凉,一会儿,她衣着有点单薄,就使人有瑟瑟缩缩的感觉。
但我歼轰7战机和伊尔-76飞机战斗群勇敢地冲破浓密云层,连续出动进行适应性战斗飞行训练。
高春生信心满怀地说:“连日来,经过高难度的针对性训练,进一步熟悉了演习地域空域的情况,参演官兵战斗精神高昂,为了锤练尖刀分队,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演习任务。”
但“航线上侧逆风较大,气象条件复杂。”
“不单锤练了尖刀分队,也考验了战斗飞行员的水平。”
二.
装甲步战车隆隆驶过,战斗突击炮车喷射出道道热焰,全副武装,身手敏捷的特战队员身影在硝烟中跳跃…。
全息瞄具的原理跟战机上的平显相似。
其优点一是瞄准极其方便,可以让射手在一瞬间同时注意到瞄准标志和目标,也就是能始终保持视线清晰。

射手能在一瞬间以宽视场抓住目标并把瞄准标志压在目标上,而且在武器后坐或目标快速移动时也能很方便地继续把瞄准标志压在目标上。
总之,射击时,射手只需用肩抵住武器,双眼睁开,视线聚焦在目标上,瞄具的瞄准标志与眼睛,目标很容易构成一线,瞬间即可获得图象,比标准的缺口表尺瞄准要快得多。
直升机编队从野战机场起飞送特战队员索降。
地面风很大,空中气流更大。直升机颠簸得厉害,就像在军舰上遇到浪涌的翻滚。
这时,她坐在前舱领航员的位置,头戴耳机,视野很好。直升机飞过森林,湖泊,草场,下降!
“20米、18米、10米,开门!”直升机悬停。
特战队员迅速索降,摆好冲锋姿势。
直升机降落前呼地向左向右猛地倾斜,终于到达一个新机场。
这是一个临时开辟的野战机场,乍一看就是片草场。停机坪是绿色钢板拼的方块,钢板是可以一块块地拆卸走的,很方便。
“导演就是演习的‘设计师’,”
把演习情况设定得多难、多复杂,决定了参演部队将接受什么样的考验,也决定了演习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红,蓝双方数架伊尔-76运输机同时发出轰鸣,彼此间相隔数百米,依次向起飞跑道滑行。
准备就绪后,以二三分钟的间隔相继起飞,低沉的隆隆声震撼了脚下的大地。
数十名演习双方导调军官相互协调,仔细计算,周密策划,向演习地域上空的飞机下达命令。
战略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危机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和演练。
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军队只有具备高度的机动能力,才能夺取战略主动权。
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为迅速集结作战力量,处置周边危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我军远程机动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检验和锻炼,意义的确非同一般。
伴随着发动机的隆隆轰鸣,一架架绿褐两色迷彩涂装的直升机依次平稳升空,组成编队,开始解放军陆航部队历史上第一次大机群远距离跨数省兵力投送。
陆航的数十架米-17运输直升机和数十架直-9武装直升机混合编队,分为两个梯队前往演习地域,整个空中机动距离约几千公里。
这次空中机动,是对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一次实际锻炼与考验。
掠过连绵的长白山脉,掠过美丽的湖泊…。
“鹰群”一直向南匀速疾飞,前面就是此次陆航机动最大的“拦路虎”—太行山主峰。
由于太行山主峰超过了装备飞行的高度极限,编队将穿过山峰西侧的山谷,从著名的平型关行进,雨刚停不久,山峰之上云雾缭绕,航线上厚积云,层积云,雨积云密布,云底高最低仅100多米,直升机编队就在云下穿行。
各机组注意,各机组注意,保持好距离,保持好速度。”领队长机高春生机长命令道。他迅速控制住直升机,使其保持平稳。好在云层不是太大、太厚,不到两分钟,直升机编队顺利闯过了这一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