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不留情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在首山各个野外宿营林地,村落中的营地里,看不到以往训练中整齐划一的野营帐篷,也看不到红底黄字的宣传大幅标语和战士们的板报园地。
所有的帐篷和大型装备都依托地形,在伪装网和就地取材的柴草、树枝遮掩下,错落有致地隐入了山林中。
在一个不起眼的山坳里,豹轻步分群的指挥员肖云豹精心打造着自己的指挥所——120平方米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视频系统可以连通各分队指挥所的各个要素,电子地图上标识着全分群的兵力部署情况。
分群到群,旅,到各作战分队的通信枢纽架设完毕,发电机已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供电。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很完美。
但这个看似完美的指挥所只存在了两个小时,就被黎文虎和苏雨姍勒令拆除。
原因很简单,在指挥所身后的小山坡上,豹轻步分群所属的几个分队一字排开没有间隙,如果遭“敌”炮火覆盖,这里将伤亡惨重。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肖云豹轻轻地嘟囔着。
黎文虎轻轻地走到他面前,两眼一瞪说:“你不服气,你的临时直升机场设在哪里,怎么迅速从空中转移。”
这一刀子可狠狠地插在肖云豹的心窝上,怎么这么天大的一个问题,让他给漏掉了。
他额头上的汗珠儿滴滴嗒嗒直掉,他翻了翻白眼,红着脸说:“头儿,我错了,我们一定立即改正。”
凡是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他们都不会给训练部队留情面。
他们要求不但要实练,还要实讲,要把问题道理明明白白地讲给部队,把问题藏着是永远不可能提升战斗力的。”
“我现在在高速路上,行军计划改变了。”
“尖刀分队已经到达365.7高地。”
黎文虎播放的几段手机监听录音让训练部队如坐针毡。
更有甚者有城士战士用通信设备给家里打电话。
部队的现代实战意识不到位,反卫星侦察能力比较弱、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认识差等问题,
部队不按照规定频率进行通信,特别是用手机进行明码通信联络,不符合实战要求。
特别是为了提高训练部队的反侦察能力他们黎文虎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训练按照实战要求设想战术背景,在几个不同的训练场地按作战流程组织实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展开作业。
演练中,部队严格按实战标准实施战备等级转换,组织物资、器材、油料、弹药携行运输,官兵全部携带武器弹药在演练全程实施多方向,多梯次,远距离机动。
装甲部队以分群建制组织长距离复杂地形履带行军,并组织建制装甲分群泛水扬波和抢滩登陆,炮兵部队组织建制分队装载航渡。
二.
目前,中国的军事战略已经由应付一般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新军事战略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强化和演练以“**”势力为假想敌的“登陆,空降,山地,城市”四种战术战法。
其中群制快反三栖机甲旅以其能超越地面障碍、实施远程奔袭而成为现代立体战争中的一支重要的突击和威慑力量。作为直属中央军委的战略预备队,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一支威摄与实战并举的快速机动,纵深打击力量。
信息化程度提高是中国现代部队最显著的标志。
据报道,国产单兵GPS卫星定位仪已经装备空降兵部队,精度在30米内,部队中各式车辆和飞机载具也正加装类似的模块化GPS导航仪,可同时接收美俄两个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
他们还将GPS定位技术整合到部队整体作战指挥系统当中,可近乎实时地在电子地图中准确标定敌我双方定点和机动目标的方位,并投射到大屏幕显示供参谋人员参考。
便携式和车载卫星通讯系统在也进入陆航,装甲和直升机分群单位。
目前,在普通野战部队中,传统的无线电通讯仍然大行其道,便携式无线电主要有R-148和R-392,其中后者较新,近距离则一般使用摩托罗拉的多频道步话机。
当然他们不同,他们不仅有一种微型单兵用无线电接收器,部队的侦察手段从过去的截听敌方通讯,派遣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侦拍,捕俘等死板的传统方式。
进步到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UAV),地面侦察雷达,嗅觉,热源传感器,热像仪,战场电视,微光观测仪等现代化手段获知敌人的部署和调动。
这些先进装备目前一应具全。
设想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现代战场侦察场景。
空中的UAV把敌方前沿及纵深方圆近百公里范围内的战场情况,不间断地传回在地面的监视器上。
地面各种侦察观测情报用无线电适时地发回战指部,而计算机情报处理系统则将各类信息整理后传送到各级指挥部的显示器上。
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进,军队的组织体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战争在多维空间的展开,必然要求后勤保障与之相适应。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建成了由全球指挥信息网支持的全球性后勤支援系统。
在军事行动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情况下,军队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安全的这种新变化,提高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战略能力。
有效防范来自太空的安全威胁,维护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从更大范围和更宽的领域认识与维护国家安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