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鬼都怕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这些路,通向密林深处,高山之巅。
这些山,陡峭险峻,蜿蜒曲折,伸向天际云端。
特殊的使命和任务,锻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侦察奇兵。
在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的侦察都畅通无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再苦不叫苦,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
这里的夏季,雾多,雨多,潮气重,视线不好,棱镜目标小,她们只好爬到树上脱下了迷彩上衣当引导目标。
丛林山高路险,瘴气弥漫,鹰难飞,猴难攀,被当地人称为“鬼都怕”的地方。
战士们用山刀砍树枝开路。
丛林里的虫子直往战士们的耳朵,嘴里扑,旱蚂蝗成群结队,顺着裤腿往上爬,让人防不胜防。
她们不是探险家,却长年体验着探险家的滋味,她们憎恶环境恶劣的地域,却一次次在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创出奇迹。
从山上俯视连绵的亚热带丛林地带,绿油油的,雾濛濛的覆盖了大部分的土地。
方圆有几百平方公里,一条蜿蜒而上的山路,犹如一条灰绿色的缎带,嵌入“九道崖”的绝壁,很显眼。
缎带绕过一道道山梁,消失在云雾中,又从旁边一道道看似很近的,更陡峭的山梁上钻出来,划出一道半径很小的半圆形轨迹后,消失了。
而丛林后是陡峭的深山,深山后又是连绵不绝的丛林。
人只要进入了那里面休想在一周内走出来,而且还必须是当地的人,若是陌生人进入了里面就十有**永远也出不来。
在无地图,指北针和卫星定位系统及食物等情况下,攀悬崖,蹚急流,采野果,穿越几百公里的山岳丛林。
掌握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技能,又岂是轻而易举之事。
更何况还是女同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狙击手身披黄绿相间的专用伪装服,脸涂迷彩膏,与训练场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了一体。
猛一看,就仿佛两堆移动的杂草。
谁也没有发现他们是什么时候潜伏在附近的草丛中的。
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紧,枪口始终对准前方,作为一个战士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枪,因为事实证明你一但这么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路一条。
茂密的丛林可以遮挡住自己的身形同时也隐蔽了敌人的踪迹,她直走出一百多米也没发现有一个敌人的踪迹。
她无数遍告诫自己:“你绝对不能叫苦叫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变幻莫测的军事行动中,你要熟知并实践山岳丛林法则。
面对未来你必须要成长为最强壮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最有才华的人,最有技艺的人,最善变的人,最勤奋的人,最博学的人,最能吃苦的人,最能忍耐的人,最有风度的人,最有魅力的人,最能适应环境的人。”
二.
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糟粕的影响,极大地冲击着现代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给革命军人价值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从总体上来说,侦察分队官兵们牺牲奉献的军人价值观是坚定的,经济生活中运行的等价交换,竞争求利,开放自主等原则反映到军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来,强烈地冲击着军人价值观建设。
有的新兵一到部队,首先打听哪位领导是老乡,哪个机关有熟人,甚至直接带上礼物去拜访。
有的青年官兵,探家外出归来不是汇报思想而是先送上土特产,有的表现好的士兵,本来考学,转士官没问题,但也要请请客,送送礼,不然心里就觉得不踏实。
有的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不讲原则,暗地里搞“互惠互利”,使得官兵之间正常的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了物物交换的庸俗关系。
可见,官兵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是比较正常的,这是主流,但部分官兵关系物化,庸俗化的问题已占一定的比例,这虽然是支流,但对于加强军人价值建设,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侦察分队的老兵们会善意地告诉新兵,此路不通,只会越走越远,在这里是凭思想过硬,靠知识本领说话,民主评议,实际考核,谁说话也不好使。
这里那样的宁静悠远,海风徐徐吹过,白色的浪花从蔚蓝色的大海远处缓缓席卷而来,辽阔淡然,海是座没有围墙的城,匍匐在大陆架上的海豚,一直抬头仰望着,那比海更加广阔的苍穹。
在它的心里蕴藏着一抹深蓝的伤口,蓝得那么彻底,那么忧伤,唯有绿树茵茵,海浪声声,飞鸟偶鸣,一派世外桃源的悠闲。
崖体险峻陡峭,海岸苍凉旷远,丝毫不见少女般的温柔婉约,更像是发怒的海神卷起滔天的巨浪以示威严。
突然在一连串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她们交替掩护,依次冲过栈道,天梯,矮墙等十几个障碍物。
民族大义无涯,大爱在无声,侦察战士胸中责任,陆战军人肩头使命,中华男儿本色,五尺剑胆雄风,可歌可泣的奉献未必只在战场,在时代丰碑上你就是无名英雄。
男女同一栋宿舍楼,一家一半,同一个食堂,对半分开。
数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块场地训练,同吃同住同训练,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使最初下意识形成的宿舍楼“交通规则”自行“废止”,官兵们开始相互了解,接触和熟悉。
狙击手消灭了屋外的警戒哨,她们手端冲锋枪,紧靠在一起,肩挨肩,弯腰前行。行至房屋前,迅速展开队形,向目标发起进攻。
突击分队向房屋靠拢,并展开攻击队形。
向屋内扔了一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冲进房屋,消灭目标后迅速撤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