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卷土重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桓笑吟吟地看着渐渐喘息急促起来的周钰,如果说一路上多少还得顾忌着兀术的话,落霞岭的胜利使赵桓大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周钰为所欲为。用药,不过是赵桓耍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从周钰一贯的含混的态度,赵桓怎么也想不出周钰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自己,赵桓相信一旦占有了周钰,这个艳绝的女人能带给自己足够的快乐和满足,此时更有些迫不及待。
周钰始终保持着灵台的一丝清明,但是自己的身体已经慢慢地麻木起来,似乎象是在逐渐脱离自己所能控制的意识范围,而体内深处的火热,带给了周钰猛烈的冲击,周钰的眼神开始迷乱起来,此时只能集中残余的意志,抿紧着嘴唇。
赵桓尝试着撬开周钰的牙齿,但是屡次都不得而入,激得男人低吼着,逐渐变得粗暴起来。裂帛声处,衣裙纷分,一具完美如玉的绝妙身体展现在赵桓的眼前,男人狠狠地咽了口口水,一把抱起周钰到了床前。赵桓把所有的攻势都集中到了周钰的双峰上,灵动的舌头卷过周钰每一寸柔嫩的肌肤,双手作怪似的把周钰的酥胸捏捻揉搓各种形状,周钰敏感的动人身躯不住地扭动,一强烈的刺激如电流般袭遍周钰的全身,周钰忍不住轻哼出声来。赵桓心中冷笑,右手渐渐地移到周钰的下体,悄然褪去了周钰的全部衣衫。!?赵桓惊呆了——这才发现周钰竟是个蓬门不开的石女!赵桓的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赵桓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完美的身体竟然难以采摘!难怪自己的糊涂老爸肯轻易把周钰拱手让人,难怪周钰与谢垩同归丝毫激不起赵佶的半点猜忌,难怪赵佶毫不犹豫地同意自己带着周钰到了河间!
此时周钰的料同样的复杂,庆幸、得意、残余的兴奋,甚至还带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揶揄之色!周钰躺在床上,默默地穿好自己的衣服,虽然身逢乱世,凡事身不由己,但是周钰可以自豪地保持自己的完璧之身,因为自己的心只属于谢垩。
赵桓留恋地看着周钰,沉默半晌,竟是异常郑重地对周钰道,“不管如何,我说过的话,都是认真的。只要你愿意,你就是我的准皇后。”
周钰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英俊的太子,竟说不出半个字来。
“对不起,今天是我太卤莽,一切都因为你实在让我太迷恋了。”赵桓转身离去。周钰望着那挺拔的背影,仍是无语。
……
赵桓仍然象以前一样对周钰百般呵护,就象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哪怕周钰要天上的星星,赵桓也毫不犹豫会派人去摘。
兀术退兵,引起了张叔夜和种师道的高度重视,沿途派出无数探子,密切注意兀术的动向。不但兀术,就连围攻太原的粘罕、斡离不,都急急退去,太原之围自解。三路军马非常有序地退入金国的南京(北平)。北平离河间仅有三百多里,兀术撤回北平,会合了其他两路大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余,这是张、种两人最为忌惮的。从战略上来看,兀术这根本不是撤退,而是在筹谋一次宋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

兀术方面正在积极备战,而宋朝一方却陷入了强烈的内讧危机之中。赵桓带来的禁军代替了原河间军的营地,而河间军则被派往落霞岭以及青山口,这个决定本来无可厚非,地方军充当先锋,并不算有悖于常理。关键在于,禁军入驻以后不但疏于防守,而且扰民的情况日趋严重,在河间当地造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由于几个禁军指挥使都是张邦昌或者直接是赵桓的心腹嫡系,种师道屡次禁不止,徒然兴叹。
而河间军的补给同时也产生了问题,河间府的权力都落在了赵桓带来的几个心腹手中,一切以保障禁军供给为前提,对于在外驻扎的河间军,敷衍了事,若不是种师道从中不断斡旋,恐怕早已经发生哗变。张叔夜毅然赶去落霞岭,与自己的部下同甘共苦,天气渐凉,山上的士兵多半靠打猎来谋生,竟是异常艰苦。
半个月后,金兵果然再次出动。兀术亲自带军倾巢而动,共起铁骑十五万,诈称五十万,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河间。
赵桓闻报,被“五十万”这个数字着实吓得不轻,忙问种师道,“种老将军,这可如何是好?”
种师道慨然道,“老臣不才,愿为太子殿下分忧。兀术远来疲惫,不如我们以逸待劳。河间要塞城高水深,又多得地利之便,只需严加防守,不出疏漏,必可保河间平安。”
赵桓对于军事方面,实在没什么天赋,听得种师道这么一说,竟把心放了个实在,把指挥权交给种师道,自己却只顾着与那几个宠臣风花雪月。种师道暗暗叹息。
三日,兀术夺回青山口,十数万大军直接面对落霞岭上的几万河间军。
哈迷蚩献十路连击之计,派遣十员战将,各引五千精兵,以一个时辰为时限,分别轮番攻打落霞岭大营。张叔夜叔侄兵少,又敌不得金兵勇猛,苦撑五日,只杀得积尸如山,最后败回河间。河间军几乎消耗殆尽,军中主将张阖身上大小伤口五十余处,拼死保着张叔夜杀出重围,到得河间,从者不过数千人,极其惨烈!
种师道屡劝赵桓出兵救援,不料都被一一驳回,理由很简单,河间重镇才是河北屏障,兀术势大,不可轻易出动。
种师道亲自迎接张叔夜,只见张叔夜面容枯槁,几无血色,部下各个浑身浴血,几不人形,惟有张阖全身都绑着绷带,兀自呼喝催赶着队伍。种师道老泪纵横,“种某无能,无颜愧见诸位!”言罢,竟向张叔夜跪了下来。
张叔夜慌忙扶起种师道,“老将军折煞末将了。”
两人执手,各自述说落霞岭之事,各自垂泪。</a>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