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增补内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翻看完那些卷宗,杨宁发现这东厂的职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所有侦缉工作全都是围绕着有无不利于朝廷、有无造反异心而展开的,而所记录的信息,也都是围绕着这个“工作重心”而展开,但却没有多少有用的信息,多是如今各地藩王、朝中文武百官,民间百姓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以及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和揣度
如此庞大缜密又高效的“特务机构”,干得却是这等鸡零狗碎的活计,未免有些资源浪费啊!杨宁心里不禁感叹道,同时他也暗下决心:既然自己掌控了这么一股雄厚的势力,那这东厂的组织结构、职能重心、侦缉范围,自己就得给它改改了!而其在民间百姓中声名狼藉的形象,也将由自己手中而改变!
在密室里一个人静静思忖良久,杨宁心里渐渐有了成形的计划,只等日后一步步付诸实施。
——————
万历元年正月十一,继位伊始的明神宗万历皇帝御准内阁首辅张居正领衔文武百官联名奏的提议,颁下旨意,封尊先皇皇后、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宁宫;封尊先皇贵妃、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居慈庆宫,只因皇年幼,百官特请慈圣皇太后暂居乾清宫,以指点新皇政事、照顾新皇起居。
同时,万历皇帝特颁恩旨,大赦天下,由此,一批宫内老迈太监、大龄宫女,被恩准放出宫,一批天下各府各县牢狱中罪行较轻的罪犯也被特赦,同贺新皇登基与两宫太后晋封大喜,普天同庆!
新皇继位,按常例都要颁恩旨大赦天下的,但这同时晋封两位皇太后,却开了大明开朝以来的先例,也自然算是违反了祖制,按理自有文武官员会竭力反对的,但如今原内阁首辅刚被李贵妃以雷霆手段强令致仕,联想到之前高拱对此事的反对,明眼人哪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谁还会再去触这个霉头!
因此,这圣旨一下,文武百官立刻纷纷表,大赞新皇的英明睿智与感天孝举,一时间媚词如潮,纵有那呆板迂腐、食古不化的酸儒老臣,泛起的一丁点反对浪花也很快淹没在一片称颂赞德的汪洋大海之中!
转过天来,万历皇帝下旨在建极殿举行了盛大的两宫太后晋封庆典仪式。一时间,文武百官齐聚,个个衣冠簇新、喜气洋洋,场面宏大而热闹。陈皇后与李贵妃两位正主儿头戴凤冠、身披霞帔、一左一右端坐在龙凤金座,更也是喜眉梢。李贵妃欣喜固是可以想见,而陈皇后的喜悦却也是有心而发,并不因为李贵妃与自己同时晋封皇太后而感到生气与暗恼。
其实自从隆庆驾崩、万历继位以来,陈皇后已是立刻意识到自己地位的下降,虽她自小便十分疼爱万历,万历也与她十分亲近,但不管怎么,李贵妃毕竟是万历的生母,再加李贵妃一向强势,万历登基,李贵妃自然跟着水涨船高,而她则是彼长此消,心里的失落必然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李贵妃是何等样儿人,显然也早想到了这一点,因此自从隆庆驾崩的这段日子里,李贵妃待陈皇后丝毫没有异样,相反则对陈皇后变得更加敬重,不但有事无事总找她商议,更是嘱咐万历每日里一定要到养生殿请安,下了早朝也一定要过去看看。
李贵妃的这些举动,让陈皇后心里不由暖烘烘的,与李贵妃更是愈发亲近。当初李贵妃也想晋封皇太后的风声传出来,不等李贵妃开口,陈皇后已是主动提起此事,表示了对此事的大力支持,并积极出谋划策,甚至在此事遭到内阁高拱反对时,她还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愤慨,倒让一旁的李贵妃显露出几分不好意思。
盛大而繁杂的庆典结束之后,李贵妃……不,现在应该是“李太后”了,召了张居正、冯保、杨宁至乾清宫东暖阁议事。
两位新晋太后妆容未卸、各穿着一身让人眼花缭乱的奢华皇太后服饰,尽显雍容华贵,尤其是李太后,更是端丽冠绝、明艳而不可方物!
杨宁等三人按规矩行礼觐见两宫太后,并各表示了恭贺之意,两位新晋皇太后都是笑语连连,神色兴致颇为高涨。
待三人落座,李太后开口问张居正道:“张先生,不知道那些追随高拱自请致仕的官员所空出来的官位补缺一事,进行得如何了?人选可都已有了?”
张居正神色恭谨、拱手回道:“微臣正要将此事禀两位太后及皇。此次有两位内阁一品大员,吏部尚、户部尚、通政司使三大九卿,还有礼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左少卿等近十位朝廷一、二、三、四品职位出缺,而这里有臣草拟的一份补缺官员名单,请太后与皇审阅!”

着,张居正自袖中掏出一份折子,站在一旁的邱得用急忙前,接过折子送到了李太后面前。
李太后眉头一皱,却不接那折子,而是瞪了邱得用一眼,斥道:“懂不懂规矩?”
邱得用吓得一个哆嗦,立刻会意,急忙将折子转送到了陈太后面前,陈太后微微一笑,对李太后道:“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你也知道我一向懒得操心这些事,以后但凡有什么朝中大事,妹妹与钧儿作主就是,就别难为姐姐这体弱多病的身子了!再者,你就是让姐姐看,姐姐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字谁是谁啊!”
听陈太后如此,李太后笑道:“姐姐可千万莫这么,妹妹看这两日姐姐气色好了许多,以后姐姐少不得还要多操心才是,妹妹一个人如何操心得了这些烦心事!”
“好好好,姐姐依你便是!唉,你就看不得姐姐省心!”陈太后玩笑一句,随即又催促道:“你还是快看折子,别耽搁了正事!”
接过邱得用递过来的折子,李太后翻开细看起来。杨宁注意到,李贵妃刚翻开折子看了第一眼,神情便不由一怔,目光微抬,好像是向自己掠了一眼。杨宁心下纳闷,下意识向张居正看去,却见张居正安然静坐,倒是神色坦然。
李太后看完折子,顺手递给了一旁的万历,万历打开接着看了起来。
待万历也看完,李太后沉吟片刻,目光好像又极快地掠了杨宁一眼,才对张居正道:“这人选名单,别的倒也罢了,只是——!”
李太后话音一顿,张居正急忙站起身躬身禀道:“这折子的补缺官员人选,都是微臣结合这些人的人品、能力等各方面、多方考虑秉公作出的选择,其中只有一条,刑部尚王国光调任户部尚一事……,想来太后与皇也都知道,这王国光乃是微臣未来的亲家,不过微臣觉得户部乃是六部重中之重,王大人能力还是有的,所谓‘内举不避亲’,微臣就斗胆……!啊,若是太后和皇觉得有什么不妥,微臣可以再斟酌……!”
李太后与陈太后对视一眼,方才摇头笑道:“张先生不要多心,哀家指的并不是这个……!”
张居正一愣,迟疑道:“那太后的意思是——?”
“哀家的意思,张先生推举的这些六部九卿官员的人选都很合适,只是所提出的‘增补内阁’的提议,哀家看就先不必了!”
杨宁心里一动,怪不得李太后看了这折子后总有意无意望向自己,却原来是张居正在折子里自请增补内阁了,前两日还和李太后议论过此事,没想到这张居正为官如此谨慎,这么快就自己提出增补阁臣的建议来了!
“太后,如今内阁之内,只有臣一人主事,臣实在是有些应付不过来,再者,这也……这也不合朝廷规矩啊!”张居正解释道。
李太后摆摆手道:“有什么合不合规矩的,如今乃是非常时期,哀家姐妹都是妇道人家、皇又小,一切还得多多偏劳张先生,这增补内阁的事儿过段日子再!目前就请张先生多费费心,哀家与皇都是绝对信得过先生的!”
“太后——!”张居正面容激动,突然跪倒在地,眼含泪花拜道:“两位太后与皇如此信得过微臣,微臣……微臣纵肝脑涂地,也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李太后只是轻巧一个示信之恩,便让未来的一代名辅如此激动,大表忠心,杨宁心里不由感叹,这古代读人忠君侍主的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若是换做自己,可就真没有这份思想与觉悟了!
杨宁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着了,可张居正谢完恩,却仍是执意要增补内阁,并对李太后讲了一大堆的增补内阁的必要性,如朝廷官制决不能违、他一个人实在独木难支等等,最终李太后无奈,按了他的推举,增补由兵部尚转任吏部尚的老臣杨博、礼部尚吕调阳进了内阁,两人部堂职位仍然兼任。
而之后杨宁才知道,杨博空出来的兵部尚职位,张居正推举了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王崇古进京接任。
本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