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金戈铁马硝烟起,运笔如刀文飞扬(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说时间如流水来着?婉儿这回总算是相信这句话了。她现在已经成了武皇的贴身侍女,天天端水倒茶的,日子清闲。可明天就是女子科举的日子了,三年一届的盛事,最恐怖的是武皇下旨一定要她参加。婉儿从袖口里掏出武皇给她的自由出入御书房的金牌,此刻它正闪闪发光,非常华丽。这个金牌她还没舍得用呢,或者说,是根本懒得用吧。
婉儿照例端着一碗人参鸡汤,带着一大堆的小尾巴宫女向上阳宫出发,这是武皇刚刚下朝的时间。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刚一进门,婉儿就听见一阵读书声。只是这个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婉儿努力地思索着,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眼前诵读的男子朝服雍容,长曳坠地,面如美玉,风度翩翩。婉儿知道,这是武皇身边一个很重要的人,张易之。细细看去,他与张昌宗还真有些相似,只是眉宇之间,比之张昌宗的冷雅,更显出一种傲然的贵气。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小资情调。
婉儿把人参鸡汤端给武皇,武皇仍然在低着头细细地听着。
婉儿也专注地听着张易之读的文章,觉得似乎有些熟悉。
张易之继续诵读着,不可否认,他的朗读得很好,不仅声音好听,连感情也像是发自肺腑的。怪不得武皇总喜欢叫他读书,婉儿在心中暗叹。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奇怪,这篇文章里面的话都是骂武皇的啊,怎么她还让张易之读给她听?婉儿心生疑惑。
婉儿仔细地观察着武皇的神情,只见她微微皱着眉,用手臂支着下巴,头若有所思地低着,丰腴的脸上带着与生俱来的霸气。
文章读完,张易之颔首。
"好!"武皇猛然抬头,略带兴奋地评价道。婉儿听后一阵愕然。

"易之,这骈赋是谁写的?"武皇继续问着,眼睛里猛然间精光四射,好像有火焰燃烧了起来。
"回武皇,是骆宾王。"张易之看着武皇的神色,谨慎地躬身回答。
不是吧,骆宾王!就是那个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婉儿有些糊涂。
"这样的人才不为朕所用真是可惜了。"武皇自叹,她一生爱才惜才,失去这样的人才,的确是朝廷的莫大损失。
不是吧,婉儿有些不可置信地想,这文章里通篇都是骂武皇的话,她怎么还称赞骂自己的人?看着眼前龙椅上已经镇定下来的武皇,婉儿不得不承认,君王的心思真的让人很难揣测。
"婉儿,有些事情你还不清楚吧?昨天,徐敬业在领地打着‘兴复大唐‘的名号起兵,打算讨伐朕,这就是骆宾王为他写的起兵书。徐敬业这个人朕还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过,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罢了。而这骆宾王,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此人若在朝中,朕一定用他为宰相。婉儿,你怎么看呢?"武皇亲自给婉儿讲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询问她的看法。
徐敬业?就是那个祖上立功,赐姓李,后起兵反武时又被武皇收回赐姓的徐敬业?婉儿暗想着。
"臣以为,只要使国家太平,百姓和乐,又何必论当政者姓李还是姓武,是大唐还是大周。"婉儿抬起头,心想,只要天下太平,管他是谁当皇帝。
"好一句‘使国家太平,百姓和乐‘!原来那些自命是皇族后裔的人,还不及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有见识。"武皇狠狠地拍着龙椅。
"婉儿,那你认为这女子科举的意义何在?"武皇抬高声音,眉宇间有一种凛然的帝王之气。
"科举选拔官员的制度自隋而始,然数百年来仅仅局限在男子身上。臣认为,不论男女都有读书作文的资格,女子科举正是这样一种顺应历史的举措,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只有贵族女子可以学文,比如女子得了举人之后不能在朝为官,只能在宫中执掌文案。若是多给女子一些机会,我相信她们也会做得很好。"婉儿低头回答道,在现代可是男女平等的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