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撒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2、撒钱
“去年卖碳赚了一千多块,现在又赚了几十万块,就是几千块。”肖金兰自言自语,“过去在生产队上工的时候,每天一角三分钱,一年到头也就几十块钱,没有想到智儿本事这么大。”
说时,脸上露甜蜜的微笑。
正说时,张绍孝放学回家,听见肖金兰说几十万块就是几千块,笑说:“娘,你还真的是没有读书的,几十万块怎么是几千块?”
“几十万块是多少?”肖金兰问。
张洋平要制止,却没有开口,看见自家的牛从牛栏里跑了出来,便去牵牛去了。张绍孝教导说:“万元户,就是有一万块。几十万块,就是几十个一万块。四哥赚了几十万块了?”
肖金兰没有完全弄懂,问张绍智:“智儿,几十万究竟是多少钱?”
张绍智笑说:“娘,你弄不清楚的。”
张绍孝说:“娘,几十万块钱,每张十块的大团结,用箩筐装,恐怕就是两箩筐了。”
肖金兰终于弄清楚了,哆嗦说:“不得了,不得了,智儿,这**住的地方就是好,那么多的钱……”
晚上,几个亲戚得到消息,先后来借钱。张洋平好说歹说劝回去了,表示明天送钱上门,多少不一。
把亲戚全部送走,张洋平夫妻和张绍智栓上门商谈送钱的方案。经过缜密考虑,本家叔辈每家三百,本族每家两百。直系亲戚,每家三百,旁系亲戚每家一百。一算,十九家,总金额两千三百块。
张洋平舍不得,说:“两千多块,可以做好几栋房子……”
肖金兰说:“孩子他爹,你只知道舍不得钱,也不想想,要是旧社会,俺们家有这么多的钱,还不是不得安宁?俗话说:‘花钱消灾’,俺们智儿花了钱,菩萨都保护他,还怕以后没有钱么?要是万一将来人们记起了**的话要批斗俺们,亲戚都不帮助你,看你怎么安生……”
张洋平不再说话。
此外,还提起村子的人和大队的干部。张洋平死活不肯,说:“村子里的人,基本上没有好人,给钱他们,他们还以为是应该的,不给呢,他们无非就是说我小气。大队干部呢,张洋刚帮了你的忙,他哥哥为你煮饭,你要给就给点。其他的干部,我看就不要给了。”
肖金兰表示赞同:“亲戚本家要给钱,大队干部也要给钱,村子的人还要给点,哪里有许多的钱。俺们的家又不是偷抢来的,就算是**住的地方有钱捡的,也要智儿弯腰,个个都要给,不用多久,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要钱,没有尽头的。不如就此打住,以后什么人要不给钱了。”
张绍智说:“要说呢,大队干部,我们就不能给钱,这样影响不好,还说我们社员救济干部。村子里的人,毕竟都是乡亲,多少总有亲情的,只是给钱也不是个办法,要想办法让那他们自己赚钱。现在的政策好,鼓励人依靠劳动赚钱,要是能有好的项目,让乡亲们赚钱,那就最好了,只是我眼下很忙,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等我以后空闲了,再回来投资,或者指路他们外出打工赚钱,这样才是根本的办法。”
张洋平和肖金兰半懂不懂,但是听说不给钱,也就没有话说。
次日,张洋平把钱送到各家各户。
亲戚们见到送钱来,个个喜逐颜开,纷纷要求张绍智带自家的儿子女儿去北京赚钱,张洋平指出:“这件事情我做主不得,要智儿拿主意,我回家问问智儿,再回答你们。”
“要人千万别忘记我,俗话说‘亲帮亲,邻帮邻’,你不帮我帮谁呢。”
奶奶的病情不是很重,家已经分开了,张绍智说:“爹,我在家中不能呆的太久的,家里没有什么事情,我要尽快回武汉。大哥和二哥也不富裕,大哥还好,有一份工作,每月有工资,生活还过得去。特别是二哥,也没有工作,种田也难赚钱,我看,我还是要帮帮二哥。”
张洋平说:“家里只有一只牛,分家了,现在就是共有的。要说轮流放养呢,每家都轻松许多,只是每家不能做主,也难以放养好。现在有的人家没有牛,有钱的,就拿钱换别家的牛犁田,没有钱的,就换工。要是你二哥一家有一头牛,忙时可以替别人犁田,换工呢,正好你二嫂怀孕,可以省你二哥劳累,有时候还能赚点钱。你要帮呢,就为你二哥买一头牛吧。”

肖金兰说:“智儿,你知道的,俺们家孩子多,以前呢,也没有赚钱的地方,所以呢,家里也没有多少置备,分家的时候,你二哥只分了一只铁罐,又是煮饭,又是烧水,煮猪食呢,还要到俺们家来。你要帮你,就拿钱为你二哥买一个铁罐,其他如碗、锄头之类,也可以买的。”
张绍智鄙夷地说:“买一头牛要多少钱,锅碗瓢盆能要多少钱……”
肖金兰以为张绍智不舍得,接话说:“智儿,一头牛要三百多块钱的,要是不买牛呢,总要比本家的兄弟多给点,不然你二哥攀比的,还说自己的兄弟不如旁人兄弟……”
张绍智说:“爹、娘,要是给钱二哥呢,也有用完的时候;要是买牛买家里日用品,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的意思,是拿出一笔钱给二哥,让大哥去县城里找个店铺,开一家批零兼营的商店,这样,二哥以后就不愁钱了,也不用整天劳动辛苦了。”
原来是这样。
张洋平说:“绍义也没有读什么书,开商店要算账的,行不行?”
“二哥不书读书四年级么?怎么不认识字?算账的事情很简单的,基本上算钱就可以了,再说,还有大哥呢,适当的时候叫大哥帮帮。”
肖金兰大担心:“绍义要是开商店去了,家里的田地谁做?”
“我们家的田地,我看也不要做的太多,就把最近的几块肥田做做,够吃就行了。二哥的田地呢,就租给别人种。种田是赚不了钱的,爹娘你们也少做点,以后呢,我再办法安排你们做其他的事情,也不要种田了。”
老夫妻相视,张洋平说:“我和你娘做惯了农活,做其他的不习惯的。”
肖金兰反对:“什么做习惯了,旧社会,谁不想做地主婆?新中国以后,谁不想做干部?谁不想享福?要是智儿真的有本事让我不做农活,你要做就做,我是不想做。”
重生以后,自己在乡下呆的地方,主要就是学校,熟人也是学校的几个老师。现在回来了,张绍智就去学校看看。
老师们看见张绍智衣锦还乡,个个笑脸相迎,问这问那,校长王义林咧开龅牙嘴巴,也是满口称赞,说:“人是离乡宝,绍智,你看,要不是当时我劝你爹放你出去闯荡,还强留你做老师,哪里有今天衣锦还乡、荣华富贵日子?”
还有这样睁眼说瞎话的人,张绍智不好揭发,友善地笑说:“是啊,外面还是好,机会多。”
“就是咯,别像我,做了几十年的老师,还是这样衣服穷酸模样。”王义林说,“只可惜我没有你那样文化高,脑子活,不然,也像你做万元户去。”
旁边的老师瘪瘪嘴,僵笑对应王义林的如璜口舌,羡慕张绍智富贵今日,张朝霞懒得听,转身上教室去了。
张朝霞住的房间,是夏春芝以前住的,下课后,张绍智进来。
因为张朝霞的爹张洋毅跟着自己在北京做事,因此,俩人的话题比较多。彼此问了一些情况,张绍智说:“难为你爹为我做事,年纪那么大,远离家乡也不能回家,亲人也多时不见,我心里很惭愧。”
张朝霞笑说:“我爹以前是当兵的,在外面习惯了,也不会很挂记家乡的,只要他在外面好,跟着你做事,我和我娘也没有什么担心的。你给他那么多的工资,我现在又做老师,家里生活好多了,我娘总是说多谢你呢。”
“是啊,我回来了,也没有去你家看看,要不,我今晚跟你一起去你家看看你娘?”
张朝霞听了,即刻脸色就变了,说:“我总不回家的,总在学校里住的,我不跟你去我家。”
“怎么不回家了?学校里现在管理这么严么?”
张朝霞不回答,脸色很不好看。
张绍智自知不该问别人的**,换话题笑说:“朝霞,你这个房间原来是夏老师住的,原来夏老师在的时候跟你住一个房间么?”
张朝霞笑着反问:“夏老师现在北京工资多少呀?”
“也不很多的,五、六十块钱。”
“五六十块钱就很多了,我才二十三块钱呢。”
“说起夏老师,朝霞,我问你,你知道夏老师为什么不做老师呢?”
张朝霞笑说:“这个我不能告诉你的,你问她自己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