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丑不可外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家丑不可外扬
为了摸清造船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商量决定找了几个王义强生前的同事和徒弟。几个人得知张绍智的来头,心想自己以后得到照顾,纷纷各尽所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倾吐而出。
原来,造船厂有职工八百多人,所生产的船只都是上级安排的,每年上缴利润在四十多万,最近两年,经济虽然发展块,订单也比已往多,可是,由于工人不积极,活儿做不动,而厂里的开支却是渐渐加大,因此,利润连年下滑,去年只上缴了十多万利润。
其次,张绍智了解到,承包制度透露后,有不少人表达了竞争的意向。根据对传说中竞争对手的研究,认为现任生产科长杜节涛了解厂里的生产情况,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因此,打听他对于承包的计划尤其重要,特别是上报缴纳利润的数字,是很重要的参考。着各位前往刺探消息。
至于管理方面,张绍智与王雪彩认为,自己的计划肯定要优于这个生产科长。还有就是工资待遇问题,张绍智提出基本工资、奖励工资相结合的浮动工资制度,几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相结合的工资构成制度,以便迅速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积极性。
刺探回来的消息说,生产科长杜节涛整天乐呵呵的,与厂里工人有说有笑的,就像变了一个人。至于具体怎么管理工厂,有什么新颖的管理措施,上缴的利润,则是一无所知。
等于没有消息。
这个也不急,再等几天,总有有价值的消息传出来。
饭店已经开张,生意兴隆,门前车笼马水,顾客盈门。不过,由于位置相对王府井来说,人口不是那么集中,外国使馆的人也不多,更没有固定高价订餐的,而且,武汉的经济跟北京比较也有差距。因此,第一天收账时候只有三千多块。此后,每天也就两千多块的样子。张绍智一算,每天基本上可以赚一千六百块钱。
饭店的经济管理,采取账目与现金分离,餐劵与现金分离,专人负责的制度,人事主管协同行政主管,完成各项日常工作。
人事主管,就是王雪彩,行政主管,就是张绍智自己。
王雪彩说,自己马上就要分工了,让张绍智抓紧找人替代自己的职位。
人事主管,其实就是敦促和调整日常事物,其实找个其他的人替代也不难,在张绍智的心中,最难的,还是行政主管。行政主管要统筹全盘事物,主要的,还是管理现金,自己则是还要去发展的,最近还要对付造船厂。
自从饭店开张后,张绍智就住在饭店,因为王雪彩家里窄狭,又因为俩人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商量,王雪彩也在饭店住宿。大多是武汉市内的人,晚上都回家睡,只有王雪彩的两个表妹和一个表哥在饭店住宿。
十点多钟,顾客比较少,饭店上下渐渐平静了许多。张绍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指示服务员召见王雪彩。
王雪彩进来,笑说:“张老板,还有顾客呢,就要我汇报工作了?”
张绍智招呼王雪彩坐下,说:“我有许多事情需要跟你商谈。第一,行政主管,你找到合适的人选没有?”
“我看老知青蔡晓静比较合适,她人老实本分,在下乡吃苦,据说在乡下还做过妇女主任的。”
“她本身就会计,我打算自己退出日常管理,她兼职人事主管,你做行政总裁,另外,还要配备一个出纳。”张绍智笑说,“你的分配通知还没有下来?要是分配到武汉,我看还是你兼职了。”
王雪彩笑说:“这个也难说,就算我分配到武汉,兼职也是不行的,报社里会很忙。你呢,还是别打我的主意。”
正说着,蔡晓静慌张跑进来,说:“张总,不得了了,李公子在饭店里打架了。”
这个李公子,名字叫做李小虎,是武昌区党委书记李明初的儿子,有一群兄弟,在饭店里吃饭有时候也不付钱,令张绍智头痛。现在居然在饭店打架。
“我去看看……”张绍智起身,心里也怕去了不好应付。
“张总,你别去,我去。”王雪彩阻止,“这个无赖,你出面了,反而让你亏了面子,我们慢慢对付。”
张绍智巴不得。
稍后,王雪彩返回,说:“为了争抢一个女孩子大打出手,现在都离开了。张总,我们店里的桌子破坏了几张,碗碟也有损害,我想,不能纵容了他们,明天去公安局报案。”
“雪彩,我看这件事情还是不要报案,我们先走其他的路子解决。”
王雪彩讲了几句大道理,什么法治社会岂容**为虎作伥,张绍智不为所动,说:“好了,雪彩,这件事情今晚我们就不讨论。制衣厂这边,说是赊账给我们销售他们的布匹,我想再联系一些织布厂,进一些布匹,在火车站、汽车站或者码头建立一个批发中心。你以为如何?”
王雪彩笑说:“好大的野心,已经在服务行业风生水起,同时还在生产领域打主意,现在又要侵犯流通领域……”

张绍智笑说:“这个也不能说我有野心,你想,现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一边生产萎缩,而另一边却是产品积压,我这是解决就业,实现商品的价值,促进生产嘛。”
王雪彩嘟哝:“一个农民,出来几天,就满口经论,我读书十几年,还说不过你呢,早知道如此,我也做生意去了,还读书做什么……”
乡下正在双枪,人们顶着烈日在田间做事。中午,张洋平犁田好了,牵牛正要去河边休息,张洋刚走过来,递给张洋平一封信。
回到家里,张洋平把信给了张绍仁,说:“荣儿,正好你在家里,看看北京你弟弟的来信。”
张绍仁接过信,说:“看着信封上的子不像是绍智写的。”边说,边把信封撕开念了起来:“……三哥上次回去,起码带走了六千块钱,有没有交给爹您呀……”
张洋平听了,沉着脸,说:“难怪,我说绍礼怎么这样懒,原来是身上有钱……快把绍礼找来我问问!”
“爹,这信是银豆写的,据心中说绍智不在北京在武汉呢,究竟这信上说的是不是真的,还不一定呢……”张绍仁解释。
“绍智在武汉,据说钱一向是银豆过手的,正是绍智不在,银豆才告诉我实情的。绍礼这个崽子,一直就是不听话,当兵回来更加懒了,说媳妇七挑八拣的,我就知道他不正经。眼下正是双枪,大家都在忙,他却说今天头不舒服,明天脚痛,绍义呢,她媳妇总是唧唧咕咕的,也不肯做事,家里十多亩田地都做不动,我这把老骨头,也做不动,说是分家,绍智也没有回来……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把绍礼找来,叫他把钱拿出来分家了……”张洋平气愤已急,有些语无伦次了。
正说时,张绍义夫妻俩人回来了。绍义夫妻已经听见了最后几句,也不说话,却是闷闷不乐。
吃饭的时候,绍礼从外面玩回来,张洋平严厉地问:“绍礼,我问你,你上次从北京回来带回了六千块钱是不是?”
张绍礼一愣,没有回答。
张洋平说:“六千块钱,你只给我一千块,还有五千块你拿不拿出来?”
张绍礼还是不说话,准备进自己的房。
沉默就是默认,张洋平赶上去,一巴掌打过去。
张绍礼转身,哭说:“我知道你从小就是疼绍智,什么事情都迁就他。我小时候才读书四年级,你就说没有钱不读书了,绍智都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你还准备让他重读。我一个做哥哥的,在北京受弟弟管着,你教育我说长幼有序,却咋不教育绍智长幼有序?我说的话你不信,就信绍智的……”
说着,进房间去了。张洋平还要追打,被家人拉住。
张洋平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心里很不好受,儿子这么大,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打他屈服,想来想去,也吃不下饭,咕嘟说:“我去大队找支书评理,我管不了,政府应该管得了吧?我老了,他不怕,无产阶级专政他总不可能不怕吧?”
张绍仁说:“爹,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本身外面都说我们家发财了,都巴望我们倒霉,但是却不清楚我们家到底有多少钱,现在你这样一说,别人都等着看我们家的笑话。再说大队出面了,我们兄弟就生疏了,好好的亲兄弟,不比为了钱闹的跟仇人似的的。绍礼刚才挨打了,心里肯定也不舒服,还没有吃饭呢。”
张洋平不说话,但是气愤难平。
肖金兰冷冷地说:“俗话说‘崽大爹难做’,你也不琢磨这话的意思。就是有钱在绍礼手里,也是在自家,也没有出我们家屋子。他要是不拿,就算了,说不定绍智回来还有钱。要是你再逼绍礼,万一有什么错,看你怎么对得起祖宗。不吃饭,下午犁田看你有没有力气。”
张洋平孤掌难鸣,慢慢端起碗,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厨房里乌烟瘴气,一片狼藉,到处是菜,混乱不堪。每次夏春芝进去,总是皱眉,蹑手蹑脚的。虽说是还有照看二楼三楼的客人的任务,可是,从厨房出来,夏春芝就感到身上有股子臭味。因此,一心想调换自己的工作。
一天晚上,建设部的一个处长来吃饭,看见夏春芝,就招呼她送菜。夏春芝赶紧端着一碗菜,款款走来,媚眼含羞,嗲声嗲气送上去。
这个处长看见夏春芝肤如凝脂,面如杏花,声若画眉,笑如山花,眼如催魂之幽灵,秋波频射,四肢如银蛇舞蹈,不不召唤,顿时四肢酥软,魂飞魄散。
从此每天晚上前来就餐。
一晚,处长李飞南召唤夏春芝,夏春芝迟迟而至,李飞南问:“怎么动作这么慢,这么晚还有很多客人么?”
夏春芝委屈说:“李处长,你有所不知,我本来就不是传菜的,我是在厨房打杂的。”
李飞南说:“厨房那么脏的地方,岂是你这样冰清玉洁的人呆的地方?你老板在不在,我帮你问问,给你重新安排工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