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同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5、小同志
步行十多分钟,张绍智站在三层楼高的分局楼前。在接待处等了一会儿,被安排去见局长。
分局局长陈随林也知道一些关于张绍智的事情,有老将军后台,因此,比较客气。
来到陈随林的办公室,张绍智规矩地站着,四下一看,局长办公室里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办工桌子,一个木质的长椅子。被示意坐下后,陈随林说:“张绍智,你在我辖区开饭店,搞个体私营活动,也有三个月了,期间,我也接到不少群众的举报,但是,现在政策好,也就没有找你。可是,这次有群众反应,你饭店里雇佣了八个知青,另外,你还有带来的四个人,一共恐怕是十二个人。马克思说,资本家雇佣工人,七个人以下,还可以不算是剥削,到了八个人,就是剥削工人的血汗。因此,你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第一。第二,你使用美国大使馆的军用吉普,花了多少钱?你与美国大使馆有什么关系?第三,据说私自放了抢劫的犯人,不配合公安将罪犯绳之以法,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这些问题,你要交代清楚。”
张绍智背脊发凉。公安局派出所,都是专政工具,暴力是合法的,生前网上时不时有无辜的人被打死,最后不了了之。何况是八十年代,被打死了,说都没有地方说。张绍智作出诚惶诚恐的模样说:“局长,我这段时间也忙,没有时间招待您,要不改天请您去我饭店吃饭……”
陈随林厌恶地大手一挥,说:“闲话就别说了,不要搞歪门邪道,你有什么问题就交代什么问题。”
张绍智讪笑说:“呵,陈局长,其实呢,我带来的四个人,一个是我的妹妹,一个是我的表妹,一个……”
这时,门外进来一个人,急速走到陈随林的身边耳语几句,走开了。
“一个呢,是我……”张绍智继续说。
“小同志,你别说了。”陈随林打断话,站起来,笑说,“这样,张老板,你先回去,我看今天有点误会……”
张绍智摸不着头脑……
接着,陈随林安排车子送张绍智回去。看着远去的车子,陈随林想:我咋就这么不开窍,本来就说自己是依靠打砸抢上来的,一心紧跟中央,怎么就不事先问问上级的指示,只说是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关心人民的呼声,现在却搞成这样……
回到饭店,众人围住,问长问短。张绍智轻描淡写,只说问一些有关饭店治安的问题。众人有的将信将疑,有的信以为真。不过,看见老板安全回来,还是被公安用小车客气送回来,无不欢欣鼓舞,继续做事。
袁初梅把张绍智拉到一边,问:“张老师,没有为难你吧?”
张绍智双手摊开,笑说:“你看我这样子,精神抖擞,像是为难出来的人么?”
银豆找来,高兴地说:“四哥,我看公安还是听吕伯伯的话才把你放出来的。”
“你怎么说这话,你找吕伯伯了,他怎么说的?”
“我找到冷伯伯哭诉,吕伯伯就去打电话。只听见他声音很大,也没有听明白他说什么。后来他就出来了,对我说:‘闺女,你回去,你哥哥没事的。’我回来不多时呢,四哥你就回来了。”
次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亲自前来饭店视察,询问了张绍智一些经营上的问题,张绍智把自己粮油的困难说了,还请示雇工的人数多少才符合政策。最后,姚依林副总理对于张绍智的私营饭店表示了肯定,鼓励张绍智要努力经营,依靠诚实劳动致富。张绍智重宠若受惊,率领全体员工深深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临走的时候,姚依林握住张绍智的手,说:“小同志,你的实际困难我们会研究的,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努力创业。”
过了两天,分局局长陈随林来饭店吃饭,邀请张绍智一起吃。张绍智推辞不得,只有陪吃。
陈随林要了一个单间,叫了几个好菜。几杯酒下去,陈随林对于上次的事情表示了歉意,张绍智自然是说不用客气之类的话。
接着,陈随林几分神秘地告诉张绍智:“几天前,听说党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研究目前国家经济生活中迫切的问题。听说,邓小平副总理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内部消息!张绍智急切问:“邓小平副总理讲了什么重要的话呀?”
陈随林说:“张老板,这可是内部消息,我只对你说的。这个讲话对你很有帮助的。”
张绍智洗耳恭听。
陈随林拿出一个笔记本,一边说,一边看本子:“我听说,邓小平副总理说了四个问题:第一、关于马克思提出的雇佣八个工人的理论。说是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有矛盾,提出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对于雇工人数问题,不说超过八个工人是剥削,说是先看看再说。第二、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粮油肉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配给制度,叫做商品粮,以往实践情况是好的。但是,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私营经济要发展,需要一些粮食,就实行两种价格,就是双轨制。一种就是平价,这个是按照现在的配给制度的,还要拿出一部分粮食,适当提高价格,让私人经营者有的买。这样,可以多方面照顾到。这个,叫做议价。什么地区多点,什么地方少点,这个,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第三、私人个体户赚了钱怎么办?税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到公私兼顾。第四,阶级斗争已经停止使用几年了,人民的思想还有转变过程,主张舆论部门要加强工作,不要让过去思想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好鼓舞人心的消息!张绍智握住陈随林的手说:“多谢局长提供这样的好消息……”
“张老板,”陈随林连忙站起来,“上次的事情是个误会,还请你在吕将军那里为我说明情况,为我开脱……”
“陈局长,上次的事情,我回来后就告诉了吕将军,都说你没有为难我,只是问了下治安的问题。没事的,局长请放心。”
“这就好,这就好……以后还请张老板多多美言……”
国家副总理都鼓励自己了,雇佣工人多少也不禁止,反革命就更不用怕张绍智心情舒畅,一切那么顺心。
有了美国的吉普车,买菜也很方便,自己先买好菜,吉普跑几趟也没有问题。钱也有了,政策有了,北京人民的饮食消费习惯也掌握了。各种条件具备,张绍智想再开一家饭店。
坐做美国的吉普,张绍智在北京几个主要的街道转了几天。最后,王府井大街上找到个一个合适的房子。
这个临街的房子三层,砖混结构,当时很高级,是第四印刷厂的仓库。文革的时候,因为印刷**语录,生产量大涨,在附近又建了一座仓库,车间也扩张了。现在生产萎缩,这个仓库距离车间又远,基本上就是空置的。张绍智从外面一看,初略一算,三层,一共至少也有八百平方米。要是租用来做了快餐店,那每天可以招待多少人?
几经曲折,张绍智找到了厂长。
厂长邱生林也是一个军人出身,五十多岁,身体瘦长,面目清癯。
张绍智说明来意,邱生林沉默片刻,让张绍智先说来听听。
“……我整体租用你们这栋房子,每月给一千块钱的租金,另外,如果有工人愿意的,还可以在我们店里上班,工资我发……”
邱生林喜形不露于色,说:“小同志,你这个想法好是好。我们厂有职工四百多人,现在开工不足,不但利润上缴不上去,工资照发,国家每月要贴很多钱。福利少了,干部职工不高兴,你这样租了,又有钱发工资,又可以安排人就业,两全其美。可是,我们这是国家的工厂,我还没有听说出租一说,要么,你等两天,我向上级汇报。”
过了三天,邱生林差人找张绍智,说是仓库出租的事情有可能了。
张绍智赶紧跑去。
邱生林提出:租金每月一千,月初缴纳。所雇佣工人,本厂不得超过八人,雇佣工人工资,按照印刷厂方提供的工资标准,不得擅自上涨。本厂职工上班,每天不得超过八个小时,不得加班,不得发奖金……
好奇怪的论调!张绍智也不追问,以后慢慢打听。当下签署协议,择日装修开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