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九五至尊(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色晴朗,万里无云,朱元璋的孝陵一派庄严肃穆。
高大的密树绿荫遮蔽着巍峨的帝王陵寝,通往孝陵的大道旁整齐排列着石马、石狮子,他跳下骏马,走到我乘坐的软轿前,伸出手说:“和我一起前去谒陵吧。”
我掀起纱帘下轿,他牵着我的手向孝陵前行,群臣跟随在我们身后。
他在陵前焚香祝祷,朗声说道:“父皇肇造鸿业、垂法万年,后世子孙本可江山万年无忧,只恨朝中奸臣妖言惑主,变更父皇祖制,迫害皇族!儿臣万不得已起兵诛奸恶、保社稷,今日前来拜谒孝陵,一定将奸臣所定制度废除,恢复父皇遗训!”
他叩首三次后,那些趋奉的官员急忙依序走近他,为首一人说道:“臣吏部尚书曾凤诏,大胆向王爷进一言!”
他站起身面向孝陵,说道:“曾尚书请讲。”
曾凤诏肃然说道:“先帝自绝,国不可一日无君。燕王殿下文韬武略,且是高皇帝高皇后嫡子,理因承袭大统!臣恳请燕王殿下早登大位,以定国本,以安民心!”
他似乎不为所动,摇头说道:“不可,本王起兵靖难只为诛讨奸臣,并无他意,待奸臣伏法,本王就回燕北去。”
曾凤诏见他推辞,暗使眼色,一干文臣武将齐刷刷跪在孝陵前,大声道:“臣等请燕王殿下以天下苍生为念!”
茹常手捧一个金漆托盘,当中放置着一件金光灿灿的龙袍和一顶旒珠垂挂的冠冕,出列说道:“燕王殿下位居嫡长,正是天命所归,切莫辜负臣等和天下黎民的心愿!”
在群臣数次劝进后,他终于不再推辞,穿上了那套象征最高权力的礼服,那礼服十分合身,显然是早就定制好了的,他修长挺拔的身姿在华服的衬托下更加威仪赫赫,俊朗的仪容在冠冕后若隐若现,深不可测。
我冷眼旁观着这场策划好的“三推让”之礼,看着他在群臣簇拥下登上皇帝的御驾,心道:“你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谒陵回辇后,依仗进入皇城,文武百官穿着盛装朝服,恭候在午朝门前。
宫中笙歌阵阵,谨身殿内外张灯结彩、锦旗林立,今天午时正心殿将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他缓缓登上金阶,注目殿内外,说道:“诸位爱卿上章奏表,朕无可推辞,定当勤勉政事。以明年为永清元年,改今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望诸王众卿协力同心,辅助朕治理天下,共建大明盛世!”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乐箫管声大起,他在金銮殿中依次接受一批批朝臣的礼拜,我远远站立在谨身殿外,听见他清晰说出“明年为永清元年”,并非“永乐元年”,心中升腾起淡淡的欣慰。
如果他的年号改变,历史必然改变。
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腹部传来一阵紧缩的痛楚,几乎站立不稳,身旁一名侍卫眼疾手快扶住我,问道:“郡主,哪里不舒服?”
我摇摇头,说道:“没有,你送我回朝云殿中歇歇就好。”
谨身殿在皇宫南面,朝云殿在皇宫北面,这两处宫殿都没有受到奉先殿大火的波及,但是来回需要一段时间。
我坐进软轿中,那痛楚越来越剧烈,让我警觉到或许是腹中胎儿出了问题,有可能是早产。
我忍住疼痛,对轿外侍卫说道:“请你帮我找一个收生的宫人来……”
那侍卫听见我的话,立刻明白,对迎面而来的几名侍女急道:“快传收生的宫人全部来朝云殿,再去一个人,守在谨身殿前,等皇上登基大典结束,告诉他郡主可能快要临产了!”
我见他安排事情条理清晰,不觉看了他一眼,见他年约二十开外,模样英俊,白面无须,话语间带着几分豪迈气息。他并不是“燕云十八骑”中的一员,我以前从没注意到燕王身边还有这样一名侍卫,他给人的感觉十分奇怪,虽然同为侍卫,却不同于朱能、张玉。
他似乎觉得抬乘小轿的四名内侍速度太慢,接过其中一人的轿杠,加速前进,剩余的轿夫不得不跟随他加快速度,我们到达朝云殿时,我疼得说不出话来,紧紧咬住下唇。
他见我无法自己走出小软轿,一把掀开轿帘,将我横抱出来,说道:“属下马和,事急不得不如此,请郡主原谅!”
马和?郑和?
这个紧急时刻出手帮助我的侍卫竟然是我崇拜的民族英雄郑和?那个带领数百艘船舰浩浩荡荡驶出南海、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向西域弘扬中华民族东方文化的和平使者郑和?
难怪我会觉得他与朱能、张玉不同,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史载郑和本来是云南人氏,姓马字三保,明朝统一云南后,他被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被分到燕王府为奴。因为他勤劳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取得了燕王的信任,选在身边作为侍卫之一。在长达三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他跟随燕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战功,燕王登基后赐“郑”姓给他,就是史称的郑和。
我不觉仰头看向他,他目光明亮直视前方,神情庄重中带着谦和之气,心中对他的尊重又多了几分。
朝云殿中侍女们纷纷迎接出来,郑和飞奔而入,将我轻轻放在锦榻上,对那些侍女说道:“你们等收生的宫人过来,各归其位,不要慌乱,先去准备些热水和参汤吧!”
不久,几名太医和年长收生宫人匆匆忙忙进殿,郑和对他们轻轻点头示意,悄悄退出殿外。
太医诊过脉象后,对她们说道:“郡主果然是动了胎气,请诸位准备吧!”
一名宫人急忙近前握住我的手,宽慰我道:“孩子虽然提前落地,面目手足却都已长成,孩子身量小反而容易生出来。郡主莫怕,一定能够平安无事。”
我额头的汗水如雨落下,疼痛一阵紧似一阵,我咬牙坚持了很久很久,只觉得全身虚脱,恨不得自己能够立刻死去、脱离这仿佛无穷无尽的折磨与痛苦。依稀听见她们低声议论,却听不清究竟在议论什么。
泪水混合着汗水从我的脸颊旁流过,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她们在窃窃私语什么?
为什么我疼了这么久,孩子还没有出来?难道是孩子有什么意外?
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想大声说话,发出的却是微弱的声音:“孩子……是难产吗?是吗?不要骗我,告诉我……”
一个浑厚熟悉的嗓音在我耳畔响起,他搂住我的肩膀,亲吻着我的眼泪,说道:“不是难产,一切都很顺利,你别怕,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我抬起眼帘看向他,他摘去了密密垂落的冠冕,身上还穿着刺绣日、月、星、辰的龙袍,似乎从大典上匆忙而来,紫眸中神色却镇定而平静。
看到他如此平静,我紊乱惶恐的心顿时安稳下来。他紧紧捉住我的手,说道:“那些奴才实在误事!如果不是三保告诉我,我还不知道你……登基大典可以择日再举行,这种时候我怎能不陪在你身边?我来迟了,对不起你。”
疼痛越发剧烈,我睁大眼睛看着他,眼泪一串串溢出,却说不出话。
他凝视着我,温柔说道:“蕊蕊,勇敢一点,不要放弃。我们的孩子一定很可爱,我们很快就会见到他了!”
当最后一阵痛楚袭来的时候,我竭尽全力配合着宫人的叮嘱,随之而来的是几声清脆的“哇哇”啼哭。
他的哭声响亮清越,一定是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刹那间,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磨难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只觉得无比激动和喜悦。
从此,我不会再孤独。
在遥远的明代,借用元妍的身体,我终于有了一个和我血脉相连的孩子,终于有了一个和我最亲近的人。
收生宫人们似乎在忙着处理善后事宜,给新生儿沐浴。
燕王的目光并没有投向他们,对我轻轻说:“辛苦你了,以后我决不会让你再受这种苦!”
一名收生宫人抱着包裹好的婴儿走到床前叩首,喜形于色,说道:“奴婢恭喜燕王殿下……不,恭喜皇上!郡主生的是小皇子!他的眼睛……”
燕王听见她说话,迅速起身,一个箭步冲过将婴儿接在手中,急道:“眼睛怎么了?”
我想挣扎着坐起,却动弹不得,惟恐是什么不好的事情,问道:“怎么了……?”
那收生宫人忙道:“郡主别担心,奴婢说慢了,小皇子的眼睛和皇上一样,是紫色……”
燕王低头认真注视着襁褓中的小婴儿,仿佛要将他的小模样印记在心中,看了好一阵,才在他的小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他带着遮掩不住的开心笑容,走到我床前,将孩子递给我看。
一个漂亮的小男婴,他的眼眸居然也是淡淡的紫色,他的五官简直就是燕王的缩小版,鼻子眼睛嘴巴都酷似他,惟一象我的地方就是尖尖的小下巴。
婴儿睁开小紫眸看了我一眼,又懒洋洋合上,继续呼呼大睡,我看着他恬静安详的睡态,一种久违的甜蜜感觉涌上心头,对他的爱融化了我心中被伤害而凝结的坚冰,我试着伸手去摸他的额发。
燕王捉住我的手,轻轻说道:“他是我们的儿子,要是多象你一点就更好了。我一定要让他姓朱,朱高燧,这个名字你喜欢吗?”
我恍恍惚惚重复了一遍:“朱高燧?”
燕王的最后一个孩子,正是叫“朱高燧”,原来这个小皇子的生母并不是燕王妃徐妙云,而是我。
他面带喜悦,说道:“天遂人愿,我们终于有了孩子,就叫高燧吧,我……朕即日封他为赵王。”
朱元璋的儿子都是成家立业后才被封为藩王,刚刚落地的婴儿朱高燧被朱棣封为赵王,我丝毫不用怀疑他对这个幼子的疼爱。
只是“我”变成了“朕”,意味着燕王不再是藩王而是九五至尊的大明天子,他的儿子都是皇子,皇子的母亲应该是什么?
朱棣的紫眸深沉如水,静静看向我,又看向怀中的儿子,似乎在斟酌着字句,缓缓对我说:“蕊蕊,你愿意做朕的皇后吗?”
历史上记载明成祖登基后册立燕王妃为皇后,徐皇后贤良淑德,著有《女诫》一部,六宫整肃,是历史上少有的贤惠皇后。我所见过的徐妙云与历史记载完全相符,她为人处事无可挑剔,几乎堪称“完美”。善良、美丽、宽容、勇敢、坚定等等词汇加在一起,形容她也决不过分。
如果说女人似水,湖衣象一湾沉静的湖水,徐妙云就象一片大海,平静中蕴涵着力量,这样的女子才是皇后的合适人选。
朱棣即使不选大海,也该选择一片湖水,无论如何都不该选择我。
我没想到他会对我说这句话,但是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未来,孩子平安生下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如果我继续留在宫廷,会面对更多更残忍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带着高燧一起走,远远离开金陵,隐姓埋名过自己的生活。
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你明知道我不合适,何必勉强?”
一名宫人从他怀中接过婴儿,恭谨说道:“奴婢斗胆请皇上离开片刻,郡主……还有些事情需要料理。”
他起身离开,回头对我说道:“我过些时候再来看你。”
几名宫人帮我更换衣物时,我听见其中一人惊呼了一声,问道:“我怎么了?”
她们惊慌失措的眼神告诉我,我生产后身体出现了异常状况。
我隐约感觉很可能是现代医学所称的“产后大出血”,由于胎盘没有完全剥离而成的身体损伤,即使是在现代医疗设备齐全的大医院中,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果半小时内不能止血,都会有不可避免的危急情况产生。
在落后的明代,我不敢保证我还能坚持多久。
鲜血从我的身体里一点一滴流失,朱棣闻讯赶来的时候,我的全身已经开始变得僵硬麻木,几乎毫无知觉。
他狂乱的眼神弥漫着痛楚,呼喊声响彻宫殿:“蕊蕊,你不可以死!不可以离开我!不可以!”
迷茫中,我对他说:“如果我死了,不要告诉燧儿谁是他的母亲……”
我和我的孩子竟然如此无缘,无论小小的朱高燧认徐妙云或者湖衣做母亲都好,我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没娘的孩子。
然后,我轻轻合上了眼睛。
眼前是一团团白色的雾,或者是云,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我试图将那些迷雾拨开,却被封锁了视线。
如果这里不是地狱,就一定是天国。
我看不到现在,看不到过去,更找不到将来。
眼前的云雾渐渐散开,对面是一片春光明媚的绿草地,天空碧蓝,四野盛开着新鲜的花朵,飘散着芬芳馥郁的香气,我穿着纯白的高腰月华长裙,鬓发用一枝玉簪挽起,向那片草地奔跑过去。
一切既真实又虚幻,我仿佛听见朱棣在身后呼喊我的名字,蕊蕊,不要睡着了,为了我们的孩子,你要活下去!
蕊蕊,我会一生一世保护你,用生命保护你,我要你永远留在我身边!我们快乐生活在一起!
如果没有你,我就是一个疯子!
如果你死了,我…——
番外——郑和篇
今天是燕王殿下登基的日子,我恰巧站在庆熙郡主的身旁,没想到这个小皇子来得这么快。
我将郡主送到朝云殿,等了一盏茶时分,却还不见燕王殿下的身影。
走到谨身殿前,我托去传话的小内侍果然还站立在殿外,急得团团转,却不敢上前搅扰登基大典。
我不再犹豫,大步轻轻走进殿中,待第三批户部官员撤下、第四批即将上殿叩首时,大声说道:“属下有十万火急之事,禀告皇上!”
皇上的脸色略变,说道:“马和?你有什么事情?”
我立刻说:“庆熙郡主刚才身体不适,属下将她送回朝云殿去了!”
他从御座上站起,沉声对殿中群臣说道:“今日登基大典到此为止,择日再行礼。”
皇上轻功身法比我好,我赶到朝云殿外等候。
不久,我看见皇上面带笑容从殿中走出来,他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一边走一边对我们说:“所有殿中宫人,赏钞一万锭,再加棉纱十斤。”
宫人们谢过赏赐。
皇上走近我身边,说道:“马和,朕刚刚得了一个小皇子,你立了首功,我赐你姓‘郑’吧,再封你为内宫监。”
元代咸阳王赛典赤我家祖先,从曾祖父那一代开始,祖父、父亲、我,都姓马,皇上亲自赐我姓“郑”,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内宫监地位在十二监中仅次于司礼监,掌管“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是极其重要的职位。
我急忙抬头谢恩。
皇上并没有走远,站立在朝云殿宫墙外,微笑注视着天空漂浮的云朵,自言自语说:“上天待朕真的不薄……那眼睛,实在是像极了!”
他回头见我站在身后,问道:“三保,如果朕不立王妃为皇后,你觉得立谁合适?”
我明白皇上的心思,他心中想立的皇后当然是庆熙郡主。
我只说了一句:“燕王妃是先帝册封的。”
他转过身,缓缓对我说:“徐辉祖与齐泰、黄子澄勾结,名列奸臣榜第五号,徐家的脸都给他丢尽了。”
我说:“可是王妃没有错,她一直都站在皇上这边。徐二舅爷被斩也是因为跟随皇上靖难。”
我们攻进金陵的那天,建文帝赐死了叶临风和徐增寿,听说庆熙郡主当时说服了建文帝刀下留人,宣旨之人去晚了一步,只救下了一个,徐增寿还是被腰斩了。如果说徐辉祖是奸臣,徐增寿就是忠臣,两相抵消,徐家并不算是奸臣之家。皇上想为自己找个不立王妃的理由,但我知道那并不是充分的理由。
他的脸色阴沉下来,过了片刻,他和颜悦色对我说:“三保,虽然真话往往不是那么好听,朕还是喜欢听你说真话。”
带着焦急神情走来的宫人打断了我们的对话。
她嘴唇翕动,哆哆嗦嗦着说:“皇上,不好了,郡主有产后血崩之兆……”
如同晴空中降下一道霹雳,皇上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不再稳重深沉,我看见他仓皇掠进殿中的身影,心中咯噔了一下。
产后血崩,十有**必死无疑。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救过我性命的人,但他并不是太医,寻找他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走进朝云殿中,正要告诉皇上迅速宣诏这个人进宫,却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朝云殿中所有宫人都跪在地上。
皇上手中握着一把寒光四射的利刃,定定注视着床榻上的庆熙郡主,他没有流泪,那种眼神让我觉得无比震撼。
除了疯狂,就是无穷无尽的仇恨。
他仇恨的对象居然是他自己,而一个人恨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我看见他撩起龙袍的衣袖,轻声说:“该死的是我,不是你。我的血都给你吧……”
来不及多想,我扑过去,大声喊道:“皇上且慢!郡主还有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