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月落湖心(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雪夜四野清明,出了大宁城门不久,我掀开马车帷幕,抬头遥望夜空。
北斗七星闪烁出异常的光芒,最明亮的一颗恒星挂于天际,明亮闪烁,大放异彩,正是处于小熊的勺尾尖端、古代星相学称之为“勾陈一”或“北辰”的北极星。
我料想宁王已经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对那马车夫说:“刚才宁王殿下告诉我,李景隆在太行山西侧邯郸城中,我们现在去邯郸吗?”
那车夫并不回答我,反而加上一鞭,策马疾驰。
我察觉情形有异,天际北极星离我越来越远,他竟然带着我一路南行,并不是西下邯郸,急忙叫道:“停下来!你要带我去哪里?为什么往南走?”马车行驶速度很快,我探出半个身子询问他,重心不稳,几乎从马车中跌出来。
他终于勒住缰绳,回头说道:“小心!”
这个声音十分熟悉,我看向他的脸,见到的却是一名满面胡须的中年男子的面容,并不是印象中那石雕般的冷漠英俊男子,心中疑惑不已,难道那马车夫是纪纲易容改扮?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而且一直暗中相助燕王,为什么此时出现带我往南?
我有意试探他,引他说话,对他道:“我要去邯郸见李景隆,你想要挟持我吗?”
他沉声道:“此地不宜久留,过些时候我再向你解释。”说完继续快马加鞭,马车向前疾驰。
天明时分,马车行驶出数十里之外后,他在一条密林小径上停下来,取下易容,跃下马车对我说道:“郡主,海岛一别,多日不见,刚才得罪了。”
我的猜测没错,果然是纪纲。
我见他直呼我为“郡主”,说道:“我是你从朝鲜带回来的元妍,并不是什么郡主,你不用这样称呼我。”
纪纲的发丝随风飘起,他注视着我说道:“郡主何必隐瞒?你答应跟随李景隆前往金陵之时,我就已经知道了。你心中若是无恨,怎会跟随他一起出征?你既然有目的而来,难道就这样无功而返?难道你不想为自己讨回公道了吗?”
我本来不想承认自己真实身份,听到这一句,眼泪几乎汹涌而出。
公道?我向谁去讨回公道?讨回公道又如何?
即使我能杀了白吟雪,能换回我孩子的生命吗?能换回昔日对燕王全心全意的依恋和信任吗?
一面镜子摔破了,纵使有能工巧匠精心粘补,也不可避免留下裂痕,我不可能忘记燕王和白吟雪对我的伤害,更不可能再做回昔日的唐蕊。
我凝视纪纲,轻声道:“我来到北平,本来是想报复她、惩罚她,但是现在我不想这样做了,因为不值得。”
纪纲静静看着我,面容寂寞而苍凉,过了许久,他才说:“你是因为觉得不值得,才愿意遗忘过去的一切,跟随李景隆?你对他真的……”最后几个字,他说得无比艰难:“如此钟情?”
我木然而立,无法回答他的话,却分辨不清自己对李景隆究竟是怎样一种不可言传的感情。是钟情?是感激?还是历经漫漫黑夜之人对第一缕透入窗棂的光线那不可抑制的期盼?
天边隐隐露出一丝曙光,密林中风声呼啸而过,阳光越来越灿烂,将林中树木染成一片淡淡的金色,我低头沉默了良久,问他道:“李景隆在哪里?你想带我去哪里?”
他回答:“济南。”
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他却只给了我一个答案。
我平静说道:“原来他去济南了。是你命人在宁王送他前往邯郸途中劫走了他?还是奉燕王之命才这么做的?燕王明里放人,暗中却让你们把人带走,以免与宁王争执?”
他面无表情道:“宁王军中有锦衣卫,此事与燕王无关,因为邯郸城并不安全。”
我仔细思索他话中之意,据历史记载燕军势不可挡,很快会攻下邯郸,燕王知道我和李景隆行踪,前往邯郸其实是在他的监控之下,看来纪纲并不愿意让燕王得知我们的去向。
我轻轻说道:“你为什么要帮我们?”
纪纲默然片刻,说道:“没有理由。你如果想救他,我带你去济南见一个人,或许她能救李景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风景果然名不虚传,初春时节,浅黄色的迎春花枝枝怒放,湖边垂柳犹绽新绿,泉水叮咚作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湖畔有一座竹庐,纪纲带着我走到竹庐前,轻轻叩门三下,里面传来一名女子声音道:“请进来吧。”
进入竹庐,我一眼就看见了竹榻上合眸沉睡的男子正是李景隆,他面容温文尔雅,如同深潭的池水一样平静无波,我扑到竹榻前,凝视着他温和恬静的睡容,含泪唤道:“景隆,你听得见我说话吗?”
那女子轻轻说道:“他中毒日久昏迷,怎么可能听得见你说话?”
我抬头看向那女子,见她面容清瘦、秀丽端庄,年纪与纪纲相仿,眉目间虽然有些风尘之色,却给人清淡如水的感觉。
纪纲对我说道:“这是我昔日同僚展惊鸿,掌管锦衣卫药库,金疏雨和白吟雪入职之时都是她亲自训导。”
我心下明白,这个展惊鸿来头不小,纪纲说她是“昔日同僚”,当年她在锦衣卫中一定身据要职,能力应该远胜于白吟雪,对她谦恭说道:“有扰展姐姐清静,昏睡之人劳姐姐多费心,我先行谢过了。”
她淡淡一笑道:“你先不必谢我,他所中迷毒十分诡异,能否救他还难说。”
我心中一沉,忙道:“那……他是不是很危险?”
她道:“只要有解药,倒不至于有危险。”
我舒了口气,说道:“只要他能醒过来就好,多等几天也没什么关系。”
纪纲走近李景隆,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说道:“是什么毒?”
她神情平静,说道:“最复杂的一种。”
纪纲脸色略有变化,对我说道:“你随我出来一下。”
大明湖中央的天水亭内,纪纲告诉了我李景隆所中迷毒的来历,正是锦衣卫所用的混合迷毒,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唐门的毒药虽然厉害,相较天下毒药集中营锦衣卫药库的博大精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白吟雪身为锦衣卫千户,随身所携带的迷药不下十余种,每三种可以任意组合成一种毒药,我按照排列组合公式,大略计算了一下,以十种为例,李景隆中的毒药就有一百二十种可能,如果是二十种,那就有一千一百四十种可能。假设每天给他试一种解药,在运气最不好的情况下,最后一天才试对,那么三年以后他才会醒。
我忍住心中愤怒,说道:“燕王用的果然是白吟雪的毒药。”
纪纲凝望湖水,说道:“她们二人暗中相助王爷多年,王爷原本有意于太子之位,却如能如愿,蒋献对她们早有猜疑之心,她们当时若不前去投奔王爷,恐怕早已经死在蒋献手中。王爷不能不收留她们,却没有料到后来所发生之事。”
我问道:“那你呢?蒋献难道没有猜疑你?”
纪纲面色肃重,道:“昔日在宁夏,蒋献曾经暗算过我,不过并未得手。”
他有意纵容金疏雨和白吟雪帮助燕王,蒋献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似乎并没有抓到他相助燕王的真凭实据,否则早已将他革职查办了,我试探问他道:“燕王谋反,你是帮助皇上,还是帮助他?”
纪纲转过头来,眼中射出一丝寒芒道:“先帝有遗训,锦衣卫职责是护卫皇室不受外人侵害,其余之事,何必多管多问。”
我豁然明朗,面对这场皇室内叔侄争夺江山皇位的战争,他的态度无疑是最好的态度。宁王将赌注押在燕王这一方,一旦燕王失败,他必定要落下“乱臣贼子”的骂名,李景隆对朱允?忠诚追随,如果燕王顺利夺取王位,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二人的选择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惟有精明的纪纲置身事外,他的任务只是“护卫皇室”,“皇室”之内即使争斗得头破血流,与他都没有半点关系。
无论将来天下属于谁,只要皇帝还姓“朱”,他的地位依然稳若磐石。
纪纲不动声色,轻轻说道:“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会付出代价,或许有一天,他们会知道他们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多。”
我想到燕王,心道:“你在朱元璋面前小心谨慎,与兄弟们钩心斗角,为了得到定国公徐达的支持不惜放弃江绮怀改娶徐妙云,不惜冒着篡逆的骂名与侄子反目,你觉得值得吗?即使你能够如愿以偿,你得到的和你付出的相比,是多还是少?”
我不再和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看来我们要救李景隆,只有一种一种解药试验了。”
纪纲点了点头,说道:“你暂时就住在这里,展惊鸿精通天下奇毒,假以时日,李景隆的毒一定能解,你不必担心。我还有些公务处理,要离开济南一段时间,如果他醒来了,你……就让他带你走吧。”
我怔怔看着纪纲,想起他对我数次施加援手,心中略带歉意,说道:“谢谢你一直这样帮助我,能有你这样的好朋友,我很开心。”
纪纲似乎微带笑意,向竹庐走去,只留给我一个修长的黑色背影,还有一句话:“多谢你当我是好朋友!”
我在大明湖畔住了整整五个月,时间到了八月中旬。
历史沿着轨迹前行,燕王与宁王短短数月内陆续攻占了大宁、永平、保定三府,挥师西进大同,“李景隆”派兵驰援,援兵未至燕军已归北平,明军往来奔波,兵士苦不堪言,冻死病伤无数。

四月初时,燕军与明军决战于白沟河,明军大败,战况惨烈,白沟河两岸数十里内处处都是断戟残兵,伏尸累累,鲜血染红了河水,被杀或溺死的明军达十万之众,“李景隆”仓皇逃离德州,取道济南。
燕师铁骑乘胜南下,五月初入德州城,收编官吏平民、辎重牛马,获粮草百余万,大军直逼济南城下。济南是天下之枢会,也是江南的屏障,如果济南城破,金陵危在旦夕。
我从竹庐外的古井中打起一桶水,将水和石桌上的细心拣择出的药材放入药罐中熬煮,所有必需的药材都已经齐备,炉火正红,我用小扇继续扇着风,只要熬煎三个时辰解药即可配制成功。
三个时辰后,室内升起袅袅的白烟水气,逸出清清淡淡的药草香。我轻轻舒出一口气,将煎好的褐色药汁倒入一只白色瓷碗内,走近李景隆身旁。
展惊鸿柳眉微挑,接过药碗轻嗅一下,然后继续挑拣药材,说道:“火候差不多了,这副药吃完,再看有没有起色。”
我凝视着他的面容,捧着白瓷药碗,心中暗自祈祷,用小勺将解药一点一点喂他喝了下去,用绢帕轻轻擦拭他嘴角的药汁。
我坐在他身旁,目不转睛盯着他,渐渐地,似乎看见他的眼眸微微一动,我惊喜已极,叫道:“姐姐,你快看!”
展惊鸿闻声而来时,床榻上的人不再是沉睡的模样,那双清澈明净的黑眸带着惊喜和思念向我投射过来,似是试探一般,说道:“妍妍?”
此时此刻,这声“妍妍”,对我而言不啻是天籁之音,一直以来,只有一个人才会这样呼唤我。
我忍住盈眶的泪水,呜咽着说:“谢天谢地,你终于醒过来了!”
展惊鸿见李景隆醒来,微笑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完成纪纲之托了。”
她走出房间之外,李景隆略带迷惑,举目四顾,将我上上下下看视一遍,轻声问:“你没受伤吧?他们把你怎么样了?”他的记忆还停留在数月前的那天夜晚,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他自己的境况,不是关心他的军队,而是问我有没有事。
我抓住他的手,说道:“你没看见我好好的吗?有事的是你,你被他们迷昏了,睡了很久很久……”
他温柔抚摸着我的头发,柔声说道:“别哭,你没事就好,我只担心他们会害你。发生什么事了?”
听我说完数月来发生的事情,他眉宇间带着难言的痛楚神色,从床上一跃而下,说道:“妍妍,我要立刻去山东参政铁铉府一趟。”或许是久未行动,站立时步履略微有些不稳。
我明白他的心意,高傲自信如他,决不可能接受“李景隆率朝廷五十万大军溃于北平城下”的败绩,如果不能洗雪这耻辱,他的信心和骄傲会被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一生一世都不会再有快乐可言,他宁愿战死,也不会甘心做燕王手下的败军之将。
史载铁铉“性情刚烈,思维敏捷,熟读经史,成绩卓著”,深受朱元璋器重,赐字鼎石,洪武中调任都督府断事,现任山东参政,督管粮饷、镇守济南,燕军将济南围得密不透风,他一定想助铁铉一臂之力。
我并不阻拦他,说道:“你安心去吧,我等着你。”
他将我拥入怀中,明眸中带着难以言传的愧疚之色,轻轻亲吻我的发丝,说道:“你为我付出太多了……我没有保护好你,带你出征却连累你为我受苦,等燕军败退,我立刻送你回金陵去。”
我微笑了一下说:“没关系,大明湖风景怡人,我正想多住些时候呢。”
他低声道:“还是金陵家中舒适些,我怕你在外面受委屈……”
我推开他,说道:“你快去吧,那假冒你之人并非泛泛之辈,你要多加小心。”
次日,我正在帮展惊鸿用细筛挑拣磨碎的药材,湖畔小桥上李景隆骑着一匹骏马匆匆而来,身后跟随一名骑马官员,那官员年约四十开外,身材魁梧,不似文臣,倒更象是武将。
李景隆跳下马,对我说道:“妍妍,我回来了,这位是铁铉铁大人。”
那中年官员向我轻施一礼道:“下官铁铉,不知道国公与姑娘隐居在此,日前多有简慢。特来相请姑娘到下官参政府中小住,下官家中亦有一女,与姑娘同龄,可与姑娘相伴。”
李景隆上前对展惊鸿行礼,肃然说道:“多谢展大人相救在下。大恩不言谢,以后若有事需要在下效劳,在下一定竭尽全力。”
她淡然道:“曹国公何必客气?你该谢的是元妍,如果不是她精心伺候汤药,一直细心观察,把病况情形反应都告诉我,你可不会好这么快。”
李景隆看我一眼,微笑道:“多谢指教,我一定不会忘记她对我的好。”
我们辞别展惊鸿到了参政府后院,迎面遇见了一名身着深紫暗纹衣衫的美貌少女,她眼睛弯弯如月牙,虽不大却很有神,面若桃花,神态天真活泼,叫道:“爹爹,来客人了吗?”
铁铉道:“这是小女冰月。”然后对那少女道:“月儿,过来参见曹国公,这是元妍姑娘。”
铁冰月非常听话,立刻前来拜见,说道:“参见曹国公、元妍姐姐。”
铁铉略带歉意说道:“我家夫人去世得早,家中事务都是如夫人在打理,如有不周到之处,请姑娘明言,千万不要太客气。”
我见他们态度谦和,说道:“铁大人请放心,我不会见外的。”
铁冰月将我带到一间精致的绣房里,说道:“姐姐看看,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我让姨娘去换。”
我微笑道:“不用了,谢谢你。”
铁冰月笑起来眼睛更加迷人,悄悄问道:“姐姐是曹国公未过门的夫人吧?”
我不置可否,说道:“你呢?你爹爹给你订下亲事了吗?”
她略带羞涩摇摇头道:“还没有……爹爹说要仔细挑选,这件事情不着急。”
我见到房间中有一架古筝,问道:“你会弹奏这个吗?”
她点头道:“琴棋书画爹爹都让人教过我,我听说姐姐是从朝鲜来的,那里一定没有这种琴吧?不知道乐器中,姐姐最喜欢哪一种?”
我喜欢的乐器本来是箫管,正要随口说出,却停顿一瞬,改口说道:“我喜欢古琴。”
她拍手道:“原来姐姐和我有同好!爹爹给我请了琴师,我们正好一起学习。”
铁冰月慧质兰心,有她从旁指点诀窍,加上琴师教习,一个月后,我已经将基本指法都学会了,乐器乐理本来就相通,我试奏了很多现代的曲子,居然十分动听,古韵盎然。
李景隆现身不久,那假冒之人就在德州神秘消失了,铁铉治军督众有方,又有李景隆相助,矢志固守济南城,燕军围攻三月之久,依然不克,他们时常商议军中大事,也并不避开我。
我偶尔会前去书房,铁铉、李景隆正一起低头看济南地形图,一名军士匆匆忙忙走进,回禀道:“回禀国公、铁大人,燕王回信已到。”
李景隆抬起头看见我,脸上漾起微笑,随即对那军士道:“拿过来吧。”
那军士不敢怠慢,立刻近前呈递。
李景隆拆开书信,我轻瞥了一眼,那信笺上龙飞凤舞的潇洒遒劲笔迹正是燕王所书,上面写道:
“……父皇宾天,骨肉未冷,我周王弟被奸臣诬害,言‘大义灭亲’,与今所说大相违背!……因汝来书,不得不答,不宜调弄笔舌,但恐兵衅不解,寇盗窃发,朝廷安危,未可保也!所欲言者甚多,难以枚举,忽遽简略,汝宜详之。”
铁铉忿然说道:“国公以为如何?皇上此举只会让燕贼气焰更加嚣张,‘但恐兵衅不解,寇盗窃发,朝廷安危,未可保也!’是何态度!”他直呼燕王为“燕贼”,心中自然对他痛恨至极。
李景隆凝视书信,轻簇眉心,说道:“燕王既然毫无悔改之意,我们就不必再留情面了。”
我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史载燕王五月占领德州后,又向朝廷发一道檄文,再次声称起兵只因“奸臣惑主,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谗佞君上,恣行不道”,号召诸王一起兴兵讨伐朝廷“天下都司,并各处卫所指挥官吏,当思我父皇恩养厚德,同心戮力,共行捕获奸臣”,以此争取天下民心。
檄文一出,朝廷上下顿时非议纷纷,劝说皇帝停止削藩,朱允?迫于燕王制造散播的舆论压力,罢免齐泰、黄子澄之职,并命李景隆亲笔写书信一封,保证不再削夺诸王,让参赞高巍出使面呈燕王,劝说燕王退兵。
燕军数日以来,一路势如破竹,“取密云、下水平、袭雄县、掩真定”,燕王对朝廷来信不屑一顾,并不愿意接受朱允?的怀柔政策,信中之意清楚明白,一定要与明军在战场上一决胜负。
铁铉沉吟半晌,说道:“既然如此,下官有一速战速决之计,不知国公以为如何?”
我心中轻轻一动,如果历史记载无误,他现在想到的计策是伪装献城归降,然后乘燕王入城放松警惕之时暗算他。当初燕王用来对付李景隆的办法,铁铉很快就学会了,准备“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要主帅阵亡,燕军不攻自破。
李景隆似有察觉他心中所想,默然良久道:“铁大人之计若是成功,皇上恐怕要背上弑叔恶名,还是谨慎为好。”
铁铉面色从容坚定,说道:“所有罪责下官一力承担,国公只当作不知道此事,自然与皇上无关!”
李景隆似乎并不支持他这样做,眼光却向我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